問題詳情
11.如下圖四,有甲、乙兩個正方形並排在一起,甲的面積為x2 − 10x + 25,乙的面積為x2 + 14x + 49,求兩者並排後的周長。 (即實線部分)
(A)2x + 2
(B)8x + 8
(C) 6x + 18
(D) 6x − 6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西元 1337~1453 年,歐洲進行了一場漫長的戰爭,是為「百年戰爭」,此戰役帶來了哪一項結果? (A)英、法分別開始進行民主改革 (B)西、葡驅逐伊斯蘭教勢力 (C)英、法封建諸侯勢力衰落,
- 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某帝國說:「這個帝國對外抵抗亞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對內直接或間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後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於俄羅斯、巴爾幹半島和希臘一帶。」老師介紹的是下列哪一帝國?(A)羅馬
- 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 而「東法蘭克王國」 原是哪一帝國分裂前的一部分?(A)羅馬帝國 (B)東羅馬帝國 (C)西羅馬帝國 (D)查理曼帝國。
- 中世紀晚期,東西貿易日益頻繁,城市與市民階級逐漸興起,促成文藝復興運動。這些現象最早發生在下圖的哪一個地方? (A)丁 (B)乙 (C)甲 (D)丙。
- 如下圖三,雲梯原長為 26 公尺,已知雲梯底部與建築物水平距離為 10 公尺,若雲梯縮短為 20 公尺,則雲梯所能到達建築物的高度比原來少幾公尺? (A)24 (B) 24 − 10 (C)
- 附圖是歷史上某人宣誓的內容,該宣誓和下列何者最有關係? (A)宗教改革的教義 (B)古典希臘的民主政治 (C)中國西周的封建制度 (D)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 在義大利的聖威塔爾教堂留有一幅精美絕倫的馬賽克鑲嵌壁畫,這幅壁畫是拜占庭裝飾藝術的代表作,描繪了開創拜占庭帝國黃金時期的皇帝及其隨從手捧聖餐杯盤和祭品向基督獻祭的場景。請問:上述壁畫中的皇帝曾有
- 出身羅馬的修士恩緒,於西元 6 世紀中期進入拜占庭帝國境內時,他可能會看到下列哪一景象?(A)英勇仗義的騎士 (B)莊園生活的景觀 (C)日耳曼民族受洗成基督教徒 (D)人民生活遵循《查士丁尼法
- 上恩在玩一款以中世紀後期西歐為時代背景的遊戲時,發現有一個人物角色是這樣形容的:「激起戰敗法國的士氣,帶領法國重創英軍,並造成將英國勢力趕出法國本土的巨大勝利。」請問:此人物角色是指下列何人?
- 于珊在網路看到一張照片(如右圖),旁邊還有這樣的說明「 難道你聽不見你過世的親戚朋友在下面哭喊:「可憐可憐我們吧! 我們受懲罰、 受折磨, 你們稍微施捨些, 就可以救我們推離這悲慘的境地。」 你
內容推薦
- 北興國中表演十字軍東征的歷史話劇,如附圖, 金龍擔任劇中號召十字軍東征的領導者。請問:金龍所扮演的是哪一角色? (A)塞爾柱土耳其帝國的君王 (B)東羅馬帝國的皇帝 (C)希臘正教教宗 (D)羅
- 中國明末清初時, 接觸到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利瑪竇, 他與中國官員徐光啟合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 這位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利瑪竇, 有良好的紀律與素質,請問他是哪個教派?(A)希臘正教 (B)喀爾文教派
- 某探險家環遊世界時,在太平洋上行駛了 90 多天,船員因為缺乏糧食,只能以皮革、木屑和老鼠充饑。當船隊抵達今日的菲律賓時,卻又捲入當地的內戰,這名探險家不幸受傷而亡。請問:此人是誰? (A)哥倫
- 中世紀後期,歐洲農業進步、商業復甦、城市興起,人口呈現穩定成長。然而 14 世紀中期,歐洲人口卻突然大量減少,對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下列哪一項是造成當時人口銳減的最主要原因? (A)戰爭 (B
- 膺安正在看一部冒險電影,背景設定在西元 8 世紀間繁榮的某帝國首都,街道上遍布商人從各國帶來的貨品,可知其工商業發達。此帝國剛打敗了東方強國,而主角即將被派去中亞的城市學習造紙的技術。請問:這部
- 西元 11 世紀中期,□以伊斯蘭教護法自居,讓好不容易得到舒緩的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關係再陷緊張,進而逼使教宗發動十字軍東征。上述□是指下列何者?(A)鄂圖曼土耳其人 (B)塞爾柱土耳其人 (C
- 西羅馬帝國後期,國勢衰微,歐洲進入紛擾而動盪的中世紀時代。在這種情勢下,何者逐漸發揮影響力,成為維持西歐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A)拜占庭政府 (B)古羅馬城邦 (C)東正教教會 (D)基督教教會
- 附表是依某一概念所整理出的表格,若依相同概念填入第四組內容, 下列何者最適宜? (A)荷蘭—印尼 (B)德國—普魯士 (C)法國—丹麥 (D)蘇聯—美國
- 中亞草原是歐亞間各種勢力競逐之地。西元 8 世紀時,有三大強權在這裡交會,包括由西向東發展阿拉伯帝國,由南向北的吐蕃,以及由東向西的哪一國家?(A)匈奴帝國 (B)蒙古帝國 (C)唐朝 (
- 下列關於伊比利半島敘述,何者為非? (A)曾經被大食帝國統治 (B)卡斯提爾王國與格瑞那達王國聯姻促成西班牙王國建立 (C)西方最早開始地理大發現國家所在位置 (D)西哥德王國的所在地
- 基督教發展史上的兩次分裂,各發生於何時?(A)西元 14 世紀 (B)西元 15 世紀 (C)西元 16 世紀 (D)西元 12 、 17 世紀
- 依我國期貨交易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期貨交易契約包括期貨契約、選擇權契約、期貨選擇權契約及槓桿保證金契約(B)期貨商受託從事之期貨交易,其種類及交易所以主管機關公告者為限(C)在期貨
- 「歐洲美元」期貨契約是屬於:(A)長期利率期貨(B)中期利率期貨(C)短期利率期貨(D)外匯期貨
- 在臺灣有許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 而原住民雖然人數較少, 但因分布區域、傳統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可再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各族。 請問, 有關平埔族和高山族各族之間異同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皆
- 1597 年,有一封呈報給國王的信中寫到:「我們希望占領福爾摩沙的這個港口,最迫切的理由是為了確保菲律賓的安全。因為……日本企圖奪取這個港口以進占馬尼拉,我們要確保菲律賓的安全就必須擁有這個港口
- 鄭氏時期在臺灣實行軍屯制度。請問:此種制度的基本精神為何? (A)兵民合一(B)寓兵於農(C)兵農分籍(D)寓民於兵。
- 鄭氏時期,對外貿易是鄭氏勢力發展的根基。請問, 此時臺灣對外貿易的對象為何? (甲)中國 (乙)日本(丙)東南亞( 丁)荷蘭東印度公司(戊)英國東印度公司。 (A)甲乙丙(B)甲乙丙丁(C)甲乙
- 在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地方縣志中,常可看到以「生番」、「熟番」的名詞來稱呼原住民。請問, 當時清朝政府區分生、熟番的標準為何? (A)以種族血統來區分(B)居住地區的不同(C)打獵或農耕的生活型態(
- 關於臺灣史前人類生活想像圖,以下哪一景象最能表現出臺灣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特色?(A) (B) (C) (D)
-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國內旅遊非常熱門,小愷利用暑假和家人前往澎湖旅遊, 在天后宮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等字。請問:碑上所指的「紅毛番」指的是下列何者? (A)
- 16 世紀的臺灣為何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據點? (A)歐洲人稱呼臺灣為「福爾摩沙」 (美麗之島),使得臺灣聲名大噪(B)臺灣島上並無統一政權,各國都想掠奪臺灣的礦產資源(C)臺灣的地理位置恰好位於
- 約四百年前,清廷將高山族稱為「生番」;到了日治時期改稱為「高砂族」;而到了中華民國時期,則稱為何者? (A)平埔族(B)熟番(C)高砂族(D)山地同胞。
- 以下是甲、乙兩方簽訂投降和約的內容摘要,請根據乙方撤走的條件內容分析,乙方在亞洲的根據地位於今日的哪一國家?一、乙方應將熱蘭遮城堡以及一切物資和金錢等屬於某公司之財產,全部移交給甲方。 二、乙
- 以下為有關「 大馬璘文化」 的介紹: 「 大馬璘遺址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 1900 年由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發現,是當時知名的史前臺灣遺址之一。 ……一百多年來,大馬璘遺址曾經過多次考古挖
- 新航路發現後,歐洲人為獲取亞洲的物品,紛紛東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分別占領何地為據點?(A)澳門、巴達維亞(B)澳門、馬尼拉(C)香港、 巴達維亞(D)麻六甲、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