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 民國五十七年臺大考古隊在臺東縣長濱八仙洞附近的海蝕洞內發掘長濱文化。試問:下列關於此文化的說明,何者正確?
(A)出土的史前人類化石,屬於「猿人」,被命名為「左鎮人」
(B)屬於原始游耕形態,與大坌坑文化應有密切連繫
(C)已會栽種稻米,是南島語族在臺灣定居的開始
(D)工具、技術屬舊石器時代文化,但不能確知其族群屬性。
(A)出土的史前人類化石,屬於「猿人」,被命名為「左鎮人」
(B)屬於原始游耕形態,與大坌坑文化應有密切連繫
(C)已會栽種稻米,是南島語族在臺灣定居的開始
(D)工具、技術屬舊石器時代文化,但不能確知其族群屬性。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03704
統計:A(2),B(4),C(0),D(19),E(0)
內容推薦
- 【題組】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歐洲人前往世界各地探險與貿易,他們前來東亞,相互競逐,其主要目的為何? (A)商業利益及傳教目的 (B)對臺灣領土的野心 (C)占領海外殖民地 (D)與中國爭奪
- 若集合 A = {x | 1 ≤ x ≤ 6, x ∈ N}, 集合 B = {5的正因數}, 則 n(A − B) = (A) 2 (B) 3 (C) 4 (D) 5 (E)6
- 【題組】下圖中的儀器裝置可用來分離混合物,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純化方式稱為傾析法 (B)A 為冷卻水進水口;B 為出水口 (C)溫度計是用來測量瓶底液體的溫度 (D)沸點高的物質先
- 【題組】某一原住民族在舉辦「新船下水儀式」,他們準備芋頭和禮肉接待客人,且在拼板舟的船身四周堆滿芋頭,接著男性族人會跳「勇士舞」,他們身著丁字褲,雙拳緊握、大聲嘶喊、前後跳動,以祈求趕走惡靈、
- 【題組】考察顏思齊、鄭芝龍在臺灣歷史上的作為,應如何評價兩人較為適當? (A)雖為海寇,招徠移民開墾臺灣,不容抹滅 (B)專司劫掠,通番賣國,可惡至極 (C)將漢人的典章制度帶到臺灣,功不可沒
- 【題組】近代史家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長郭廷以評論一位與臺灣有密切關係的歷史人物:「從民族革命的觀點來論,□□應是一個罪人,從國家統一的觀點來論,則是一位功臣。而其力爭臺灣之斷不可棄,則於民族國
- 【題組】下列何者不屬於沉積構造?(A)斷層 (B)層理 (C)波痕 (D)粒級層 (E)交錯層。
- 【題組】關於溶解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固體溶於水後,水溫上升者,則其溶解度均隨溫度上升而增大(B)氣體之溶解度均隨溫度上升而降低 (C)氣體溶解度隨該氣體壓力增大而增大 (D)鹽類在
- 【題組】民國七十年,澎湖縣為了尋根探源,曾舉辦「建治七百年祭祖大典」的活動。其「建治七百年」的時代背景為何? (A)設置市舶司,成為通商重鎮 (B)設立巡檢司,收入中國版圖 (C)鄭成功來臺,
- 【題組】關於臺灣早期開發情形的描述,何者較為合理? (A)在十六、十七世紀以前臺灣的原住民以狩獵捕漁為主,尚不知農業 (B)在漢人墾殖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的農業僅以簡單的農具及人力從事農耕 (
內容推薦
- 學校想從 6 個參觀地點中, 選出 3 個依序參訪, 其安排的方案共有多少種? (A) 20 (B) 120 (C) 240 (D) 720 (E)840
- 【題組】臺灣發生的某次抗暴事件中,領導人說:「臺灣以前是蠻荒之地,由於我們胼手胝足、披荊斬棘,才開創出來現在這一片天地。如今紅毛竟喧賓奪主據為己有,暴斂誅求……我們與其束手就擒,倒不如奮起一戰
- 【題組】「西元 1670 年 6 月 23 日,(英商東印度公司)萬丹號由珍珠號陪伴停泊於臺灣(安平)港外,……貨運主任克利斯布派遣珍珠號前往接洽,對方即派領導進入。國王之商人雖來接洽,而雙方
- 【題組】「土牛紅線」的劃定,在臺灣開發史上代表什麼意義? (A)清朝以政府的力量開發臺灣,為大規模開山撫番預做準備(B)這種劃分方式有效地阻隔了漢移民的侵耕與越墾 (C)由於漢民的枉顧禁令,終
- 【題組】十七世紀初期的西班牙人曾對臺灣北部原住民的社會經濟情況有詳細記載。試問:下列何者最有可能為當時西班牙人所留下的記載? (A)這裡的原住民善於駕舟航行,常與島外進行交易 (B)「公廨」為部
- 已知一等差數列共有十項, 且知其奇數項之和為 15, 偶數項之和為 30, 則下列哪一個選項為此數列之公差?(A) 1 (B) 2 (C) 3 (D) 4 (E)5
- 【題組】十九世紀初,在臺官員徐宗幹曾向道光皇帝報告說:「各省吏治之壞,至閩而極;閩省吏治之壞,至臺灣而極」。試問: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為何? (A)明鄭勢力在閩臺根深蒂固,反清復明的聲浪絲毫未減
- 【題組】網站上有一段關於苗栗歷史沿革的文字敘述:「……直到鄭成功來臺驅荷,將苗栗歸屬□□管理,開始有計畫移入屯墾。明永歷24 年,劉國軒帶族人屯墾蓬山、後壠地區,為漢人早期開拓苗栗的發端。」請
- 【題組】下列各選項所收錄的史料內容,哪一項「非」鄭氏政權治臺時期土地拓墾的情況? (A)田地分別上、中、下則徵粟;耕牛、農具、種子,皆官方資給,故曰王田 (B)各鎮及將領官兵派撥汛地,開闢田地
- 【題組】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的理由:「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無怪乎荷蘭駐臺總督早就誇讚:「臺灣真是我們公司的一頭好乳牛。」上述資料主
- 【題組】藍鼎元在〈經理臺灣疏〉提及:「統計臺灣一府,惟中路臺邑所屬,有夫妻子女之人民。自北路諸羅、彰化以上,淡水、雞籠山後千有餘里,通共婦女不及數百人。南路鳳山、新園、琅嶠以下四、五百里,婦女
- 【題組】 下列是一段有關臺灣原住民的敘述:「土官有正有副,大社至五、六人,小社亦三、四人,隨其支派,各分公廨;有事或集于廨以聽議,小者皆宿外供役。有能書紅毛字者,謂之教冊,凡出入之數,皆經其手
- 【題組】臺灣有句俗諺:「番兒至老無妻」」,這句話可能說明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 (A)平埔族與高山族常發生戰鬥,過程中婦女大量死亡,故男子無妻可娶 (B)平埔族為母系社會,女性婚姻多自主,故男子
- 【題組】關於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部原因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臺灣北部有重要的煤礦蘊藏,是重要的動力來源 (B)臺灣北部可以成為西班牙與美洲之間貿易的據點 (C)臺灣處在呂宋與日本之間,又
- 【題組】課堂上同學們正在討論臺灣的史前文化遺址:甲遺址發現各種精美的玉器與陶製品,也有很多石板棺墓葬及豐富的陪葬品;乙遺址的特色是已知用火、使用打製的石器,過採集、狩獵和漁獵的生活;丙遺址有磨
- 【題組】荷蘭是最早在臺灣殖民統治的政權,請問:以下對於荷治時期的敘述,何者正確? (A)荷蘭長期與鄭芝龍維持商業競爭關係,持續到鄭成功時代 (B)「地方會議」主要是荷人用來拉攏在臺漢人,「以漢
- 【題組】某兩國在一項協議中,有以下三個要點:(1)甲國退出澎湖;(2)甲國到大員建立據點,乙國沒有異議;(3)允許甲、乙兩國通商。這項協議最可能是 (A)1604 年,沈有容在澎湖驅走荷人,雙
- 空間中兩直線,求它們的角平分線方程式(有兩解)。
- 【題組】有些人將臺灣史的「國際競逐時期」稱為「荷蘭統治時期」,但是有些人卻不採取這種說法,其最可能的理由為何? (A)荷蘭並未完全有效統治臺灣 (B)荷蘭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統轄臺灣,而非以主權
- ( )下圖為某一丘陵的立體圖,若依其特徵判斷,其應符合哪一張地圖所視(箭頭為目視之方向)? (A) (B) (C) (D)
- 【題組】圖上面積 1 平方公分代表實際地面面積 0.25 平方公里的地圖,若地表有一條長 15 公里的公路,在地圖上測量應為多長?(A)25 (B)30 (C)40 (D)45 公分。
- 【題組】若|2x-1|≤7,2≤y≤5,試求x2-y的範圍(3)
- (c) As technology is being in high development, medical practice has become more various and more _
- 設數列 < an > 中滿足 a1 = 2, 且 an+1 = 2 , 其中 n 為自然數, 下列選項哪些是正確的? (A) < an > 是等差數列 (B) < an > 是等比數列 (C)
- 【題組】設a、b為實數,且= 1+ i,令z= a + bi,則|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