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拿起一本書來,先不必研究文章內容,光是外形,就很夠我們賞鑑了。那看來最舒服的黃色毛邊紙,單是紙色已在我們的心目中引起一種幻覺,令我們以為這書是一個逃脫了時間摧殘的遺民。它能倖免而來與我們相見的這段歷史本身,就已是一本書,值得我們思索、感嘆,更不須提起它內涵的真或美了。 如果在你面前是一本舊書,開章你便將看見許多硃色的印章,有的是雅號,有的是姓名。在這些姓名別號之中,說不定可以發現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傾一世的文人,那時便可讓幻想馳騁於這朱紅的方場之中,構成許多縹緲的空中樓閣。還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嚴,你可以就它們的姿態及位置,懸想出讀此書的人是個少年,還是老人;是個放蕩不羈的才子,還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藉此揣摩出主人翁的命運:他的書何以流散到人間?是子孫不肖將它捨棄?是兵荒馬亂中,被一班庸奴從藏書樓中盜出?還是運氣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將它售賣了來支持家庭? 書的舊主人是這種。我呢?我這書的今主人呢?他當時對著雕花的端硯,拿起新發的朱筆,在清淡的爐香氣息中,圈點這本他心愛的書,那時,他絕想不到這本書及自己的未來命運。正如現在讀著這本書的我,不能知道我未來的命運將要如何一般。 更進一層,讓我們來想像那作書人的命運:他的悲哀,他的失望,無一不自然的流露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讓讀者時而跟著他啼,時而為他扼腕嘆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將他一生心血嘔成的文章,一把火燒為烏有;或是像金瓶梅、紅樓夢、水滸傳一般命運,被淺見者標作禁書,那更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啊!──改寫自朱湘 書根據本文,作者認為一本書值得賞鑑,其原因不包含下列何者?
(A)從書籍中的印記可以馳騁想像,揣思這本書前收藏者的家道、運勢
(B)書本的版面設計與精美印刷,足以讓人賞鑑作者與編者的才思創意
(C)從書籍中或豪放或森嚴、姿態各異的朱筆圈點,可以揣摩舊主人的學養與性情
(D)收藏者憑藉書頁的紙色即可觸發聯想,揣度此書經時間流轉而傳遞至今的歷史
(A)從書籍中的印記可以馳騁想像,揣思這本書前收藏者的家道、運勢
(B)書本的版面設計與精美印刷,足以讓人賞鑑作者與編者的才思創意
(C)從書籍中或豪放或森嚴、姿態各異的朱筆圈點,可以揣摩舊主人的學養與性情
(D)收藏者憑藉書頁的紙色即可觸發聯想,揣度此書經時間流轉而傳遞至今的歷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51282
統計:A(21),B(127),C(22),D(25),E(0)
內容推薦
- 一副工整的對聯必須「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下列何者不符合這個原則?(A)雲天有路月先到,忠孝傳家春早現(B)竹因伴水情尤暢,蘭以當風氣自和(C)花開春富貴,竹報歲平安(D)綠共山中採
- 「田野裡白天的風景和情形,有詩人把它寫成美妙的詩,有畫家把它畫成生動的畫□到了夜間,詩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畫家呢,正在抱著精緻的樂器低低地唱。他們都沒有工夫到田野裡來,那麼,還有誰把田野裡夜間的風景和
- 下列何者屬於技能的教學目標?(A)願意在必要時上網查詢資料(B)能用正確的語調朗誦唐詩(C)能說出操作顯微鏡的步驟(D)具有研究科學的興趣
- 2認為「教育自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有人、父母、教師才有目的」是那位教育學者的看法?(A)史賓塞(H. Spencer)(B)杜威(J. Dewey)(C)凱欣斯泰納(G. Kerschensteine
- 下列《論語》中文句,何者可與孟子所謂「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的旨意相互闡發?(A)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B)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
- 行為目標分為那三個領域?(A)主學習、副學習、附學習(B)認知、技能、情意(C)記憶、理解、應用(D)思考、欣賞、發表
- 以代幣酬賞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是那一派學習理論的應用?(A)古典制約理論(B)工具制約理論(C)社會學習理論(D)認知學習理論
- Ultimately, our company decided against selling our products in South American because of the _____
- 1970年,哈佛大學 社會關係實驗室設計一項傳遞實驗,傳遞的原則是:某甲要傳遞一封信給一個不相識的人——某乙,但甲只能把信寄給自己認識而又可能認識乙的某位朋友;這位朋友若與乙相識,就將信轉寄給乙,否則
- 「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過之則探鷇,嬰兒過之則挑其卵。知備遠難而忘近患。」這則故事所要警惕世人的道理,與下列何者最接近?(A)防微杜漸,則災患不至(B)人無遠慮,則必有近憂(C)行事
內容推薦
- 建構論者雖然在許多觀點上有交集,但其間仍有差異。下列何者是社會建構論與其他建構論主要的不同之處?(A)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歷程(B)知識是多元觀點的(C)知識是由個人建構的產物(D)學習需要教
- 提出「可能發展區」「鷹架作用」等概念的教育學者為(A) 皮亞傑 (B) 布魯納 (C) 維果茨基 (D) 艾里克森
- 馬來西亞佔世界首位的農產品是:(A)椰棗(B)水稻(C)椰子(D)天然橡膠
- 深信身心障礙學生的「障礙」是來自教育、社會、環境、心理等因素,而特殊教育的功能就是要突破這些障礙,老師有這樣的想法,是具有下列哪種專業內涵?(A)專業能力(B)專業態度(C)專業倫理。
- 導致東亞人口成長率預估遠低於亞洲整體人口成長率的最主要原因是:(A)韓國人重個人主義,生育率下降(B)日本人口結構老化,死亡率上升(C)香港人口大量外移,人口遽減(D)中國一胎化政策成功,成長率
- 「真正的慧眼,是遼闊的,是包含一切的;它看了綠葉,還看見葉背後暗藏的軟蟲;它看見滿溪清水,也知道那水會暴漲變黃。」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A)肚量當如海涵春育,操守應如青天白日(B)大其心
- 「昔有野人至田里,見麥苗鬱茂,問麥主:『何能令是麥茂好?』其主答:『平治其地,兼加糞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依法用之。及至播種,畏其足踏田土,致使地堅而麥不生。曰:『我當坐一床上,使人輿之,於上播種,豈
- 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元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旛綽曰:「此泰山之力也。」──改寫自段成式
- 拿起一本書來,先不必研究文章內容,光是外形,就很夠我們賞鑑了。那看來最舒服的黃色毛邊紙,單是紙色已在我們的心目中引起一種幻覺,令我們以為這書是一個逃脫了時間摧殘的遺民。它能倖免而來與我們相見的這段歷史
- Analysts found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ompuBuzz to be too _____. Many thought they should have be
- 在攝氏32℃至38℃相對濕度低於70%每運動1小時需休息(A)1分鐘(B)10分鐘(C)30分鐘(D)每10分鐘就要休息1分鐘。
- ﹙)圖G右上角題「具區林屋」,畫面右側中部款署「叔明為日章畫」,為哪位畫家作品?﹙a)王蒙所畫;﹙b)沈周所畫;﹙c)吳鎮所畫;﹙d)王紱所畫。G
- 美國東北部一些都市在1970年代人口逐漸減少,但1980年代開始,又因為哪幾項的產業發展,而出現了再都市化的現象?(A)高科技產業、服務業(B)觀光旅遊業、運輸業(C)民生工業、觀光旅遊業(D)
- 「假釋出獄」「將功贖罪」是哪一種行為原理:(A)負增強物 (B)獎賞 (C)正增強 (D)負增強
- 下列關於馬斯洛(Maslow)需要層次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A)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B) 尊重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C) 當下級的需要被滿足了以後,上一級的需要才會成為行為的驅動力(D) 大多
- 下列選項何者沒有錯別字?(A)野人現曝(B)銀貨兩訖(C)負岌求學(D)詞不答意
- 小薔訂正作文中的錯字,下列何者修改正確?(A)一陣暈旋之後,地震已造成了巨大傷害──「旋」改為「昡」(B)目睹災後慘狀,善心人士紛紛解囊抒困──「抒」改為「紆」(C)賑災計畫經費的編列過於浮爛,遭人詬
- 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元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旛綽曰:「此泰山之力也。」──改寫自段成式
- The old lady felt ___ and alone after her husband died and four children married and left home.(A) a
- The _____ made by the CEO during the conference call were considered a sign that the company was pre
- 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下列何者可適切地傳達此句話的含義?(A)慎終以追遠(B)節儉以養廉(C)學而優則仕(D)忍辱而負重
- 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是 (A) 0~3 歲(B) 3~6 歲 (C)10歲以下 (D) 10歲以上
- 長江、黃河和珠江是中國人口密集區的三大河川,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經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重心所在,唯獨作為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其河口三角洲至今仍然一片荒涼,主要原因為何?(A)河川改道頻繁(B)斷流
- 十八世紀,巴塞斗(J.Basedow)於1774年在何地創辦「博愛學校」?(A)巴黎(B)漢堡(C)西耐浦分塔爾(D)戴騷
- 下列文字節錄自徐志摩的作品,畫線處填入何者最恰當? 住慣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變遷。看見葉子掉知道是秋,看見葉子綠知道是春;天冷了裝爐子,天熱了拆爐子;脫了棉袍,換上夾袍,脫下夾袍,穿上單袍,不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