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 民國20年爆發某事後,中國損失慘重(如表),日本則迅速將東北殖民化,為「滿洲國」作鋪路。請問:上文中的「某事」為何?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濟南慘案。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十年建設提升了中國的實力及信心,奠下日後抗戰的基礎。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十年建設的內容?(A)收回關稅自主權 (B)發展交通運輸 (C)以銀兩取代銀元 (D)推動平民教育。
- 中國歷史上,「黃金十年」雖有許多建設,但亦有內憂外患。請問:該時期的「內憂」與「外患」各是何者?(A)軍閥、英國 (B)中共、日本 (C)軍閥、日本 (D)中共、蘇聯。
- 「只剩下東北,中國就可以恢復統一的局面了。但是這個國家又製造了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件來阻撓北伐統一。」請問:上述的「這個國家」最有可能為何?(A)蘇聯 (B)美國 (C)日本 (D)英國。
- 1842年,中國鴉片戰爭戰敗,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從此開啟中國不平等條約的序幕。請問:中國在下列哪一事件後,得以解除百年來不平等條約的束縛?(A)日本投降,中國八年抗戰獲得勝利 (B)抗戰後
- 中共擅長在各時期提出其發展的宣傳口號,以加深印象。下列何者出現的時代背景不同於其他三者?(A)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B)超英趕美大躍進 (C)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 (D)破四舊、立四新。
- 1936年軍事委員長視察剿匪進度,剿匪副總司令發動一場軍事政變,監禁與脅迫委員長必須答應「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訴求,最終使國民政府被迫放棄剿匪政策。上述應是哪一歷史事件?(A)九一八事變 (B
- 一本歷史書籍中提到一個人物,中國共產黨認為他是「千古功臣」;胡適則認為他是「國家民族之罪人」。請問:此人是誰?(A)張學良 (B)汪精衛 (C)毛澤東 (D)蔣中正。
- 一本歷史小說部分內容敘述如圖,請問:圖中的「目前政策」所指為下列何者? (A)聯俄容共 (B)漢賊不兩立 (C)攘外必先安內 (D)以空間換取時間。
- 國共內戰後,大陸淪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緊接著展開一連串的政治運動與措以鞏固政權。請問:下列何者不是中共建國初期所推行的政策?(A)實施土地改革政策 (B)准許民間企業經營 (C)控制知
- 民初某人主張「以文藝教育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連環並進的農村改造方案,並估為推動平民教育的基礎。上述某人應是指誰?(A)陳獨秀 (B)晏陽初 (C)胡適
內容推薦
- 中華民國建立歷經許多階段,其中包括(甲)軍閥割據(乙)北伐(丙)十年建設(丁)八年抗戰(戊)國共內戰。請問:其出現的順序為何?(A)甲乙丙丁戊 (B)乙甲丙丁戊(C)甲乙丁丙戊 (D)乙甲丁丙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1949年10月1日建國,該日為國慶日 (B)鄧小平擔任領導人,宣布建國 (C)容納各黨個派共參國政 (D)外交上向美國「一邊倒」。
- 根據文中的敘述判斷,這位中共領導者應為下列何者?歌頌偉大的領導:他倡議興辦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城市,開發上海浦東新區,推動中國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對現今的中國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 (A
- 民國17年,日本出兵濟南,不少民眾及外交人員被殺,國民革命軍亦遭繳械。請問:日本此舉動之目的為何?(A)為防止中國統一、出兵阻撓北伐 (B)為破壞「黃金十年」的建設成果 (C)發動攻擊,正式對
- 若有導演想拍攝與文化大革命有關的電影,下列哪一種場景應不會出現?(A)青少年學生組成紅衛兵 (B)孩童們在課堂上讀誦《毛語錄》 (C)紅衛兵推倒佛寺中的佛像 (D)孔廟中舉行莊嚴的祭孔大典。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某國進軍中國東北,將自日本接收的武器、裝備、兵工廠轉交給共產黨人。請問:上文中「某國」指的是哪一個國家?(A)蘇聯 (B)美國 (C)英國 (D)德國。
- 阿花在日本原爆點參訪,見証二次大戰,導遊說這是全球第一個遭受原子彈攻擊之處。請問:阿花是在何處?(A)廣島 (B)長崎 (C)原宿 (D)熊本。
- 下表是民國26~36年這十年間中國的貨幣購買力比較表,請問:當時經濟發展發生什麼問題? (A)民生需求逐漸減少 (B)國民生產力大幅降低 (C)連年災荒影響生產力 (D)通貨膨脹日趨嚴重。
- 毛澤東所題的詩,如圖,請問:造成詩中提到「紅軍」進行「遠征」的原因為何? (A)珍珠港事變 (B)西安事變 (C)西安事變 (D)國民政府發動圍剿。
-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中國對日抗戰進入與盟國並肩作戰的時期,而下列事件何者犧牲中國權益? (A)簽訂平等新約 (B)舉行開羅會議 (C)訂立雅爾達密約 (D)日本無條件投降。
- 靜怡在書中看到一段話:「民國20年,日軍自行炸毀瀋陽附近的一段鐵路,然後藉口是中國軍隊所為,立即發兵進占東北。由此可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以上的內容,敘述的應該是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經過?
- 小慧回憶起她年輕時所參與的學生運動:「那一年是西元1989年,我與北京的一群大學生聚集在廣場,向政府提出我們希望政治改革的訴求。但是,後來政府卻動用軍隊鎮壓了這場學生運動。」請問:從文中的敘述
- 小寧對民國6年至17年的政治情勢,做了一些整理。下列哪一個選項,是他最有可能的結論? (A)袁氏稱帝,民主夢碎 (B)軍閥割據,列強干政 (C)黎段爭執,溥儀復辟 (D)實施訓政,十年建設。
- 在某本以近現代中國為背景的小說中寫到︰「最近,國家開始實施新政策,由政府指定中央、交通、中國這幾家銀行發行法幣。我想,此政策若真能好好實行,改善過去幣制混亂的情況,買賣交易就比較好做了。」這段
- 民國90年,張學良以101歲的高齡去世。當時小雯打算以「張學良與北伐期間的中國政局」為題目,撰寫報告。請問:這篇報告裡所提到的張學良會與下列哪一項史事最有關連? (A)聯俄容共 (B)反共清黨
- 小慧今年到中國大陸旅遊,在途中一個景點看到一個紀念碑,上面記載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內容。請問:「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歷史背景,應該是下列何者? (A)蔣中正誓師北伐,完成統一 (B)民國 1
- 附圖是一幅宣傳海報,此宣傳海報最早可能在下列何時何地傳布? (A)1919~1930年的臺北 (B)1949~1960年的臺北 (C)1916~1928年的瀋陽 (D)1932~1945年的瀋
- 著名歷史學者郭廷以曾評論「西安事變救了共產黨」,請問在西安事變之前,國民政府對內的主要政策為何? (A)聯俄容共 (B)率軍北伐 (C)聯共抗日 (D)圍剿中共。
- 毛澤東喊出「超英趕美」的口號,展開「大躍進」運動。關於這個運動期間所推行的措施,下列何者正確? (A)廢除科舉制度 (B)營建東都雒邑 (C)設立總理衙門 (D)採用土法煉鋼。
- 「我們來了,但是太晚了,對不起,對不起同學們。」西元1989年5月19日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前往北京天安門廣場與抗議的學生對話,但事件結束後趙紫陽權力盡失,遭到中共軟禁直至2005年1月去世為止
- 附表是中共自建國以來的歷任領導人,如依歷史發展的先後排列,下列順序何者正確? (A)甲丁乙丙戊 (B)乙丁甲丙戊 (C)丙甲乙丁戊 (D)丁乙甲丙戊。
- 中繼器(Repeaters)會將收到衰減以及損毀的訊號,以何種方式處理,再送回線路中;請選1個最適當答案:(A)傳回訊號,要求重送 (B)重新路由 (C)重新取樣(D)排除雜訊 (E)再生成原來位
- 自治區是指當地居民對內具有自治權,但對外不具有主權。自治區有自成一格的政府組織,以保障本身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體系,請問右圖中何者為西藏自治區? (A)甲 (B)乙 (C)丙 (D)丁。
- 住在美國舊金山(37°N,122°W)的小安利用連續假期前往中國重慶(30°N,106°E)旅遊,為了配合目的地所在國家的時間,她應該將手錶時間做下列何種調整? (A)調慢 16 小時 (B)調
-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部,東側面臨太平洋,海陸交界有三大緣海,請由南往北方向排列依序是: (A)黃海、東海、南海(B)東海、黃海、南海(C)南海、黃海、東海(D)南海、東海、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