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 抗拉試驗中之降伏點強度如未加註明,則指的是
(A)上降伏點
(B)下降伏點
(C)上降伏點下降伏點之平均值
(D)破壞強度之70%。
(A)上降伏點
(B)下降伏點
(C)上降伏點下降伏點之平均值
(D)破壞強度之70%。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1),B(0),C(0),D(0),E(0)
內容推薦
- 最常用於流體床之熱傳介質(浮懸顆粒)為 (A)Al2O3(B)Fe2O3(C)碳粉(D)硝酸鹽。
- 亞共析鋼在常溫之完全退火組織為 (A)波來體+雪明碳體(B)波來體(C)肥粒體(D)肥粒體+波來體。
- 方格北與真北之夾角稱為 (A)磁偏角(B)偏角(C)製圖角(D)半徑角。
- 電子測距儀上所測得之距離,在未化算前為兩點間之 (A)水平距離(B)垂直距離(C)傾斜距離(D)海水面距離。
- 下列何種測距儀器適合於室內或約 100m 以內短距離之量測,觀測方便迅速? (A)全測站經緯儀(B)微波測距儀(C)手持式雷射測距儀(D)GPS衛星接收儀。
- 吸熱型爐氣之原料氣體為 (A)空氣與丙烷(B)空氣與氨氣(C)丁烷與氮氣(D)丙烷與氮氣。
- 用一較標準尺長 1 公分之 30m 鋼卷尺量得一距離為 150 公尺,則其修正後之距離應為 (A)190公尺(B)195公尺(C)105公尺(D)110公尺。
- W 系高速鋼之主要合金元素為 (A)Ni、Mn、Cr(B)W、Cr、V(C)Mo、Si、Cu(D)Si、Mn、Ni。
- 以高週波加熱淬火硬化直徑 30mm 長 300mm 之軸,做軸向全長硬化,其作業方式應採 (A)迴轉移動淬火法(B)回轉一次淬火法(C)不迴轉移動淬火法(D)靜置一次淬火法。
- 提高滲氮層硬度最有效之元素為 (A)Al(B)Cr(C)Mo(D)Ni。
內容推薦
- 彎管管徑為 D,彎曲半徑為 R,彎曲角度為 θ,管厚度為 t,則彎曲曲長度 L 之計算公式應為(A)L=2πD×(θ/360)(B)L=π(D-t)×(θ/360)(C)L=2π(R+D)×(
- 含 Cr 的不銹鋼對於 (A)鹽酸(HCl)(B)硫酸(H2SO4)(C)硝酸(HNO3)(D)氟酸(HF) ,最具耐蝕性。
- 共析鋼在常溫之完全退火組織為 (A)肥粒體(B)波來體(C)肥粒體+波來體(D)雪明碳體+肥粒體。
- Ni-Cr 系不銹鋼固溶處理後的組織為 (A)肥粒體(B)麻田散體(C)波來體(D)沃斯田體。
- 經緯儀採正倒鏡觀測,其目的在消除 (A)儀器誤差(B)人為誤差(C)自然誤差(D)錯誤。
- 400 系不銹鋼主要合金元素為 (A)Cr(B)Ni(C)Mn(D)Mo。
- 碳鋼之 A1 變態溫度為 (A)230℃(B)912℃(C)727℃(D)1538℃。
- 鑽床鑽孔時所選用的轉速是根據(A)技巧熟練度(B)材料厚度(C)孔徑大小及材質(D)材料固定之緊密程度。
- 304 不銹鋼中除了 Fe 外 (A)單含Cr(B)含Cr、Ni(C)含Cr、Mn(D)含Cr、Mo。
- 量得兩點之傾斜距離為 S,傾斜角為 α,則該兩點間之水平距離為 (A)S.sinα(B)S.cosα(C)S.tanα(D)S.cot4α。
- 定鏡水準儀校正項目為:a.水準管軸校正 b.視準軸校正 c.橫十字絲校正,則正確之校正步驟為 (A)a→b→c(B)a→c→b(C)b→a→c(D)b→c→a。
- 一平面與投影面垂直所得正投影視圖為(A)一線(B)縮小的面(C)原大小的面(D)放大的面。
- 下列有關測量之敘述,何者為錯誤? (A)直角相當於100g(Grad)(B)100m×100m之面積為一公頃(C)方位角ψab=30°,則方位角ψba=150°(D)使用五角稜鏡可定直角。
- 符號是表示(A)制水閥(B)排氣閥(C)止回閥(D)排泥閥。
- 火焰硬化為有效防止鋼的脫碳最好採用 (A)滲碳焰(B)氧化焰(C)中性而稍帶還原焰(D)中性稍帶氧化焰。
- 精度較高之量距尺為 (A)測繩(B)布卷尺(C)塑膠卷尺(D)銦鋼尺。
- 平均海水面乃多年潮汐觀測記錄之平均結果,此種工作稱為 (A)驗潮(B)驗汐(C)水文測量(D)水深測量。
- 鋁的比重約為鐵的 (A)1/2(B)1/3(C)1/4(D)1/5。
- 測量寬河兩岸兩點之高程差,應實施 (A)逐差水準測量(B)橫斷面水準測量(C)對向水準測量(D)任何一種水準測量均可。
- 觀測柱子有無傾斜可使用 (A)經緯儀(B)平板儀(C)視距儀(D)光波測距儀 為之。
- 天頂距與垂直角(俯仰角)之和等於 (A)360°(B)270°(C)180°(D)90°。
- 一公尺等於 (A)10公分(B)12公分(C)50公分(D)100公分。
- 純鐵的 A3 變態溫度為 (A)230℃(B)727℃(C)912℃(D)1410℃。
- 視距測量之視距乘常數一般為 (A)0(B)50(C)100(D)200。
- 如抗拉試驗時沒有明顯的降伏點,則降伏強度可採 (A)破壞強度之70%(B)破壞強度之50%(C)0.2%應變截距法(D)直接採用破壞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