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能够”不等于“应该”,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既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关注。
6.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6.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
-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11.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⑤伤则
-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
- 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 向三份0.1mol,L C3C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Na2SOFeC2因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3C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
-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查找,最坏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 (B)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对分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n/2) (C)对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进行
-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
- 19.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题19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 用a、b、c、d表示四种单色光,若①a、b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的临界角小于b的临界角;②用b、c和d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d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能使其发射电
內容推薦
-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琮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从前,稍微精确一点说,两亿年前,世界上还没有花。后来,有了蕨类和苔薛,有了松类和苏铁类。但是,这些植物并不形成真正的花和果,其中一些是无性繁殖,
- 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和100Km,运动速率分别为v1和v2,那么v1和v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Km)
- 地籍總歸戶實施辦法之核定,依據平均地權條例規定,係由下列何者核定?(A)行政院(B)財政部(C)直轄市或縣(市)政府(D)內政部
- 7.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
-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着。完成l~2题。增施肥料效果散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
-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D)Na
- 7.下列对“花改变了一切”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花使植物得到了动物的帮助,因而有性繁殖不只发生在种属紧密相连的植物间。(B).花变成了果实和种子,增加了食物能量的供应,为动物
- 21.如题21图所示,矩形MNPQ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有 5个带点粒子从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垂直于磁场边界进入磁场,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相应的圆弧,这些粒子的质量,电荷量以及速
- 8.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 (A)2F/lhggpht.com/-qwovO(D)4rM(A)2FUqBpJ-ZRjI/AAAAn1Y/4qBZrhaNaw/s800/jpg">食品香精
- 8.下列与“新的动力”有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能够成功地满足其他生物欲望的植物,后代会更多。(B).昆虫受到花的吸引,有时会将花粉传到错误的地方。(C).为满足动物的欲望,花
- 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1~L10(24V/200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1~X10(220V/2W),将其连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电路见题18图,若工作一段时间后,L2 灯丝烧断
-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冉氏烹狗记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勐。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勐也,
-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粮调节能力(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先天性行为与
- 如题12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
-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不失去己掌握的单独的一种花粉传播者,花的特征会越来越鲜明。(B).在共同进化中,动物使花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将导致无性繁殖逐渐消失。
- It’s good feeling for people to admire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that gives thempleasure.(A)不填,a (B
- 题20图为一种早期发电机原理示意图,该发电机由固定的圆形线圈和一对用铁芯连接的圆柱形磁铁构成,两磁极相对于线圈平面对称,在磁极绕转轴匀速转动过程中,磁极中心在线圈平面上的投影沿圆弧 运动,(
- 下列有关番茄代谢或调节的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 在题19图所示电路中,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分别置于a、b两处时,导线 与 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 ,可判断这两段导线( ) A.相互吸引, > B.相互排斥, > C.相互吸引, < D.相
-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