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 操作停止欲取出繡繃應用腳輕踩踏板,並轉動
(A)天平
(B)天蓋
(C)飛輪
(D)上線調節器 使針棒提高方可取出繡繃。
(A)天平
(B)天蓋
(C)飛輪
(D)上線調節器 使針棒提高方可取出繡繃。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1),E(0)
內容推薦
- 蜀繡在中國的刺繡史上享有四大名繡的稱號,而廣東省的(A)杭繡(B)閩繡(C)粵繡(D)湘繡 亦享盛名。
- 工業用縫紉機及電繡機所使用的針號標準為(A)HAx1 11/75(B)DBx1 11/75(C)DCx1 11/75(D)AHx1 11/75。
- 電繡車加油保養後,應以(A)繡布(B)練習布(C)衛生紙(D)白報紙 運車將油漬吸乾淨。
- 大量加工應採用蓋印法,印於暗色繡布時,宜選用(A)黑色(B)白色(C)藍色(D)咖啡色 之廣告顏料。
- 湘繡創始者和推動者為(A)沈壽(B)楊繼棠(C)顧名世(D)楊守玉。
- 使機油變稀失去粘性,下列敘述何者影響最大 (A)混合氣太稀(B)點火太早(C)引擎溫度過高(D)引擎溫度過低。
- 常用電繡的針號為(A)11(B)9(C)7(D)13 號針。
- 在繡派的發展中,幾乎完全繼承了顧繡傳統的為(A)湘繡(B)蘇繡(C)平金繡(D)粵繡。
- 下列哪一種機器不適合車繡(A)電繡機(B)縫衣機(C)工業用平車(D)電腦繡花機。
- ☉如左圖(A)三角點(B)水準點(C)圖根點(D)碉堡。
內容推薦
- 使用尿素膠膠合,下列哪種方式較佳 (A)有壓力(B)無壓力(C)間斷性壓力(D)加熱加壓。
- 100. 剛剛大修好之引擎裝修於車上,在最初行駛多少公里後,即應更換機油: (A)約500km(B)約1000km(C)約1500km(D)約2000km。
- 冷燙前不必做的分析是 (A)頭皮的狀況(B)頭髮的密度(C)頭髮的顏色(D)髮質的情況。
- 繡繃取出後應留下線長約(A)2(B)6(C)10(D)15 公分再將線剪斷,以方便下次繡製,避免啟動機器即離線,而增加穿線的次數。
- 電繡時啟動電源標示鈕,待(A)1(B)3(C)5(D)10 秒鐘之後電流即達車體,並可聽到「嗡」的聲音,即可操作繡製。
- 工業用縫紉機的安全運作速度範圍為每分鐘(A)1000~2000 針(B)2000~3000 針(C)3000~4000 針(D)4500~6000 針。
- 裝飾於上衣胸前及袖口產生折山效果之繡法為(A)緞帶繡(B)縐褶繡(C)貼布繡(D)網繡。
- 顧繡其文字筆劃之繡法都採(A)逆(B)順(C)向上(D)向下 方向而繡,可作為判斷真偽之別。
- 繡製作品應養成(A)車慢不停(B)車快(C)隨意而為(D)快慢依序 的習慣。
- 那一種膠可藉硬化劑控制硬化時間 (A)白膠(B)尿素膠(C)黃色強力膠(D)熱溶膠。
- 強力膠用何種稀釋劑? (A)酒精(B)甲苯(C)汽油(D)香蕉水。
- 刺繡在中國歷經演變至(A)唐(B)宋(C)元(D)明 代始邁入藝術之林。
- 刺繡時的環境應(A)潔靜(B)亂(C)髒(D)大。
- 顏色淡,質料薄的布料,為避免弄髒布,可用(A)白粉膏加少量水(B)白膠加水(C)染料加水(D)水彩稀釋。
- 膠合劑因水份散失而硬化者 (A)聚醋酸乙烯膠(B)尿素膠(C)苯酚樹脂膠(D)環氧樹脂膠。
- 較薄布料,可用透視描繪的方法,常採用(A)臨摹法(B)套印法(C)白粉印法(D)複寫法 來繪製刺繡圖案。
- 刺繡發展至那一朝代有「半繪半繡」的出現(A)明(B)清(C)漢(D)元朝。
- 下列何種膠合方式較困難 (A)木材邊緣與邊緣(B)材面與材面(C)橫斷面與橫斷面(D)橫縱斷面膠合。
- 繡製中途稍作停留或在圖案轉彎處,應將(A)飛輪(B)針(C)天平(D)上線調節器 插在繡布上,可保持線條平直寬窄相同。
- 車繡種類可依機種不同,而分成(A)手搖(B)腳踩(C)電動(D)電腦 以上何種機型已不被使用。
- 有脆性缺點之膠合劑是 (A)尿素劑(B)酚膠(C)三聚氰氨樹脂(D)白膠。
- 下列何種材料的釘接力最弱? (A)實木(B)合板(C)粒片板(D)木心板。
- 以複寫法描繪圖案時,宜使用的鉛筆為(A)2B(B)HB(C)6B(D)H 鉛筆。
- 全新電繡車於二週內使用勿踩全速,僅可踩全速的(A)45%(B)55%(C)65%(D)75% 為宜。
- 電繡車的缺點是(A)速度快(B)牢固耐用(C)針法多變(D)不能使用多支針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