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請問如何採取 MCS(監測、管制與偵察;Monitoring, Control, Surveillance)策略措施,以強化我國遠洋漁業管理,確保產業競爭優勢?(40 分)背景說明:遠洋漁業是我國漁業發展的重要部分,由於漁場多數在公海及他國經濟海域,資源管理多受到國際漁業組織的規範。近年來我國遠洋漁業年產量約 76 萬公噸,年產值約新臺幣 414 億元,占我國總漁業生產量高達 60%,主要包括鮪釣漁業、鰹鮪圍網漁業、魷釣漁業(兼營秋刀魚火誘網漁業)及拖網漁業等,其中鮪釣漁業及鰹鮪圍網漁業最為重要,作業船數超過 2,000 艘,年產量及產值分別為 49 萬公噸及 356 億元,分別占整體遠洋漁業產量及產值約 65%及 86%,為世界重要公海捕魚國之一,因此遠洋漁業不僅為我國重要產業,亦在國際上舉足輕重。此外,遠洋漁業發達亦帶動週邊產業,諸如銷售通路業、漁用物資補給業、船舶修造業及其他相關產業之發展,對國家整體經濟有一定之貢獻。遠洋漁業資源長期以來在各國競捕的結果,導致過度的漁撈與資本投入,加上環境生態破壞日益嚴重,已造成全球性海洋資源減少危機及環保團體的憂慮。聯合國於 1982 年通過「海洋法公約」,確立 200 浬專屬經濟海域制度,使我國作業漁場受到限縮,加上由於我國與大陸、日本、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經濟海域的重疊,導致各種漁事糾紛不斷,深深影響漁民權益。在傳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及「公海捕魚自由」的觀念下,各國競漁結果造成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在國際環保意識高漲下,形成多項國際公約協定約制及區域漁業組織主導資源養護管理之情況。目前由於我國遠洋船數過多,與漁獲配額不相當,造成配額不敷使用,業引起許多國家之關切。部分我國漁船提供我國漁業證明書予他國或 IUU(非法、未報告及不受管理)漁船使用,從事洗魚行為,在國際及國內社會造成負面印象;另國人經營之外國籍漁船,未符合國際規範,被誤認為我國漁撈能力之擴張,使我國遭到國際譴責FOC 船過多及從事 IUU 漁撈行為;另外圍網漁業則面臨入漁條件日苛,入漁成本日益增加,加上受到新造圍網船過多危及資源之指謫;小型鮪釣及鯊釣漁業管理鬆散,引起國際關注,將亦成為國際與輿論攻擊目標;我國雖然努力推動「責任制漁業」,卻仍無法完全落實,眾多遠洋漁業問題若無法有效管控,將遭受貿易制裁、國際譴責及要求改善等嚴重後果。資源有效管理和遵守國際規範,才能保有漁業資源及市場,並確保產業的長期經營。為積極參與區域性漁業組織,落實船旗國責任,遠洋漁業有效管理和漁獲資料之正確提報以及資源調查研究極為重要。因此,為了強化遠洋漁業管理,執行漁船海上作業管理,務使漁船作業透明化,並嚴格管控核發漁業證明書,強化漁獲轉載管理達到漁獲流向透明化目標,並加強漁獲統計管理達到提升漁獲統計品質目標,期望在制度面全方位與國際接軌,使遠洋漁業投資經營正常化,維繫遠洋漁業永續發展。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46154
統計:A(179),B(33),C(18),D(42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