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五】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36~38 題:人造雨的原理,主要是加一些物質使雲中的水滴或冰晶加速長大而形成降水。一般 0 ℃以下的冷雲是由過冷水滴及冰晶組成,常撒播乾冰和碘化銀來加速降水。固態的乾冰昇華成二氧化碳時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周圍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因而使空氣中的水氣及過冷水滴凝華或凝固成冰晶,並繼續增大,進而下降到地面形成降水。碘化銀的微粒是良好的凝結核,可以幫助水氣以它為核心而形成凝結。暖雲是由大小不同的水滴組成的,環境溫度都在 0 ℃以上。要使水滴加快合併長大,常用的方法是撒播鹽粒。鹽是很好的凝結核,吸溼性很強,故能迅速變成大水滴;再經過碰撞過程,不斷吞併其他水滴,最後成為雨滴掉下地面為降雨。當鋒面過境,低壓籠罩或颱風接近時,雲層比較低且厚是實施人造雨作業的良好時機。一般多用飛機在空中直接撒播鹽粒、乾冰或碘化銀,效果較為直接明顯;有時亦在地面燃燒碘化銀,使其煙屑隨上升氣流帶入雲中,但效果比較不理想。
36. 根據選文中的資料,關於人造雨下列何者錯誤?
(A)暖雲適合用鹽粒當凝結核
(B)乾冰可以使溫度迅速下降,促使四周的水氣快速凝結成水滴或冰晶
(C)碘化銀是固態微粒,為良好的凝結核
(D)地面燃燒碘化銀的效果較空中撒播鹽粒、乾冰或碘化銀為好。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