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 ( )世紀末時中國出現世界首屈一指的藥典,在藥物學、生物學、礦物學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請問:這是指下列哪一部書?
(A)《夢溪筆談》
(B)《天工開物》
(C)《本草綱目》
(D)《傷寒雜病論》。
(A)《夢溪筆談》
(B)《天工開物》
(C)《本草綱目》
(D)《傷寒雜病論》。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 )將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大臣整理出簡表(如附表)。 表中「甲」處應填寫下列哪一位人物? 【題組】( )承第19題中的「乙」人物的改革作為,下列何者正確?(A)獎勵耕織 (B)嚴行考核
- ( )將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大臣整理出簡表(如附表)。表中「甲」處應填寫下列哪一位人物?(A)管仲 (B)王安石 (C)韓非 (D)王莽。
- ( )對宋元經濟社會概況,下列何者正確? (A)佛教發展達於鼎盛 (B)社會兼容並蓄 (C)專業市鎮興起 (D)流通的紙幣造成商業繁榮興盛。
- ( )宋太祖開國後,以「強幹弱枝,重文輕武」為基本國策,並銳意提倡「文人政治」的主要目的為何? (A)為矯正唐末五代時期夷狄的入侵(B)為矯正唐末五代時期武人專擅之弊 (C)為富國強兵以應付契
- ( )下列政權,其亡國的先後順序為何?(甲)北宋 (乙)金 (丙)遼 (丁)南宋 (戊)西夏(A)戊丙甲丁乙 (B)丙甲戊乙丁 (C)甲丙丁乙戊 (D)乙甲丙戊丁。
- ( )(甲)政治:整飭吏治,嚴懲貪官汙吏(乙)經濟:清查戶口和耕地,實行一條鞭法(丙)文教:設立太學,設五經博士(丁)軍事:修築萬里長城。上述哪一項是明成祖即位後的措施? (A)甲 (B)乙
- ( )清初士人為了避免遭受文字獄,而將其興趣表現在「考據學」、「金石學」等方面,這與哪一項因素有關?(A)東林黨爭所促成的學術思想改革 (B)高壓與懷柔政策所造成 (C)流寇造成中國文化的衰亡
- ( )有關中國發明的膠泥活字版印刷術,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A)發明者是東漢的蔡倫 (B)經由蒙古西征傳至歐洲 (C)有助於魏晉時期世族的興盛 (D)不能重新排版。
- ( )小君上網查詢有關宋代的強幹弱枝政策,下列哪一資料的內容最正確? (A)有效削除藩鎮割據的禍源 (B)派武將出任各州長官,有戰功則入朝廷為相 (C)完全不符合宋初的國情 (D)封建宗室為王
- ( )元帝國統治中國本土,國祚未超過百年的原因與下列何者無關? (A)災荒連年 (B)外患入侵 (C) 財政紊亂 (D)帝位繼承紛爭。
內容推薦
- ( )北宋真宗初年,國家歲收扣除支出後還有大半剩餘。到王安石變法時,每年歲用仍不足,導致「民貧乏食」,叛亂四起。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災荒連年 (B)軍費過高 (C
- ( )在元朝境內把人民分為四等,附圖是元代種族政策的示意圖。其中「丁」應是下列哪一階級的人?(A)南人 (B)色目人 (C)漢人 (D)蒙古人。
- ( )下列明朝流寇之亂的史事中,哪一項正確? (A)時間:明朝初年 (B)性質:是災民與饑兵的結合,到處劫掠,形成多股流寇 (C)人物:以黃巢、李自成勢力最大 (D)亂事平定後,形成地方割據,
- ( )歷代因外患入侵而導致國家滅亡的朝代有哪些?(A)東周、西漢、北宋、明 (B)東漢、唐、南宋、清 (C)秦、東漢、南宋、明 (D)西周、西晉、北宋、南宋。
- ( )下列有關歐人來華的史事,何者正確? (A)因為歐洲人發現了通往亞洲的絲路 (B)歐洲國家首先航抵中國者是葡萄牙 (C) 清末民初是中西文化交流昌盛的時期 (D)將中國科技帶回歐洲。
- ( )中國史上有兩個朝代均有運河為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政府以考試方式選拔人才、民變、宦官之禍影響政權衰亡等現象。請問:這兩個朝代應該是下列何者? (A)漢、元 (B)漢、唐 (C)唐、明 (D)
- ( )探討明清時代工商業的發展時,發現下列何者發言有不正確? (A)國內商業較宋元時代更為興盛 (B)專業市鎮紛紛興起 (C)山西及徽州的商幫最著名 (D)以瓷器著名,有「天下窯器所聚」之稱的
- ( )清初吳三桂被滿清重用,受封為「平西王」,是因為吳三桂對清廷有何功勞? (A)引清兵入關 (B)收復臺灣 (C)平定朝鮮 (D)平定倭寇。
- ( )關於從隋唐到宋代的思想變革方面,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最恰當? (A)佛教思想取代儒家思想 (B)道家和佛教思想盛行,儒家衰微不振 (C)儒學再度興盛,佛道思想從此消失 (D)思想上的變
- ( )有關「一條鞭法」的敘述,何者最正確? (A)為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政策之一 (B)將勞役與田賦分開,按田畝徵銀 (C)將賦稅和勞役合併 (D)首次施行於明成祖時。
- ( )盛清時期統一中國,其統一的過程中未曾有哪一事蹟? (A)消滅南明 (B)北伐蒙古 (C)削平三藩 (D)攻克臺灣。
- ( )宋高宗時,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的歷史人物是何人? (A)王安石 (B)司馬光 (C)李自成 (D)岳飛。
- ( )在西元年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可知明末清初的政治紊亂。請問:這三個皇帝不包括下列何者? (A)明思宗崇禎 (B)李自成 (C)清聖祖康熙 (D)清世祖順治。
- ( )北宋因為下列哪個背景原因,因此出現王安石變法?(A)天災不斷 (B)黨爭嚴重 (C)財政危機(D)文人掌控政治而跋扈。
- ( )下列科技發明的組合,何者正確? (A)明代─地動儀─地震 (B)東漢─渾天儀─指南針 (C)東漢─造紙術─文化 (D)元代─指南針─航海。
- ( )下列哪些是因外患入侵而分裂的朝代? (甲)唐 (乙)漢 (丙)晉 (丁)宋 (戊)清 (己)周。 (A)丙丁己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丙戊。
- ( )整理北宋時代的史事時,下列何者正確? (A)藩鎮割據嚴重 (B)有宦官之禍 (C)有黨爭亂政 (D)亡於蒙古。
- ( )明清之際,東西方文化交流盛行,卻因清代發生哪一事件而告中斷? (A)積極經營西域,防止歐人東進 (B)實施禁教,驅逐西洋傳教士 (C)厲行海禁政策,阻止外人入境 (D)大興文字獄,排斥西
- ( )小明:「陳橋兵變反映出地方將領的驕橫。」小高:「宋太宗的強幹弱枝政策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問題。」小莉:「強幹弱枝是宋初的救國策略。」小美:「強幹弱枝政策使宋代國勢愈來愈強盛。」請問:以上四人
- ( )需要薙髮留辮、精於八股,攜帶行李坐船赴京城參加會試的人應該是哪一時代的人物?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 )有容將北宋與南宋的史事作一比較,下列何者正確?(A)均飽受來自南方外患威脅 (B)均亡於蒙古族 (C)均重文輕武 (D)均遭到契丹族的侵略。
- ( )宋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北宋與南宋的亡國皆犯了下列哪一項共同的弊病?(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以華制華 (C)華尊夷卑 (D)聯夷制夷。
- ( )在(甲)西夏(乙)南宋(丙)金(丁)遼(戊)北宋中,哪些是蒙古結束多民族並立統一天下時滅掉的國家?(A)甲乙丙 (B)乙丙戊 (C)丙丁戊 (D)甲丙戊
- ( )明太祖愛護百姓,成為賢明的皇帝,他出身寒微,了解民生疾苦,因此即位後實施許多措施,其中不包括何者? (A)減輕賦稅 (B)疏通大運河 (C)嚴懲貪汙不法 (D)獎勵生產。
- ( )下列關於明代東林黨爭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性質與宋朝新舊黨爭類似 (B)東林黨爭後讓明朝國勢強盛 (C)東林黨爭促使政局更加敗壞 (D)東林黨爭中的代表人物是張居正和顧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