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自來水管路之固定,於分歧或彎管處施作固定台時,其材料係使用
(A)木棒
(B)混凝土
(C)鋼索
(D)石塊。
(A)木棒
(B)混凝土
(C)鋼索
(D)石塊。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58333
統計:A(0),B(92),C(4),D(0),E(0)
內容推薦
- 不可承受管線在任何方向之少量移動者,應採用下列何種吊架(A)彈簧式(B)剛性式(C)撓性式(D)滾輪式。
- 模板木支撐或頂柱可以(A)搭接無限制(B)一次對接(C)二次對接(D)三次對接。
- ψ100 公厘鋼管配管所用鋼吊桿之直徑應為幾公厘(A)8(B)12(C)18(D)24。
- ψ40 公厘鋼管作給水配管時,用管夾固定之適當間距為幾公尺(A)2(B)4(C)6(D)8。
- 200. 這是什麼東西? (A)光纖跳接線(B)光分歧器(C)光纖引線(D)接地線。
- 跨距大的樑,於架設樑底模時(A)中央與兩端同高(B)中央較兩端略高(C)中央較兩端略低(D)可任意組合。
- 使用下列哪一種程式語言開發的程式,其日後的修改與維護將最為困難?(A) 組合語言 (B) C++ (C) Java (D) Visual Basic
- 已知一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為50公分與32公分;若將此長方形適當的切割後,在 無縫隙且不重疊的拼排下,重新拼成一個正方形,則此正方形的邊長為( )公分。
- 左圖表示(A)扣環位置記號(B)暗扣位置記號(C)褶子倒向記號(D)雙條裝飾記號。
- 地上 12 樓以上之建築物,若進度每 10~12 日一層者,一般需要之模板材料(A)1套(B)5 套(C)5 套(D)4 套 比較合理。
內容推薦
- 柱、梁為防止水泥漿之漏出,通常可(A)加防水處理(B)加截角木(C)固定加強(D)填充物等阻塞。
- 混凝土之模板,置存其間最久者是(A)柱(B)梁側(C)梁底(D)牆。
- 天天醫藥公司進行一個新藥效果的隨機實驗,有200個狀況差不多的病人參與此 實驗。其中100位使用新藥,另100位未使用新藥。實驗結果如下表:天天醫藥公司主張:「依據實驗結果,這個新藥是有效的。」在
- 自來水管如必須埋設於軟弱地盤時,應作(A)回填級配料(B)回填砂(C)吊桿支撐(D)基礎加固工程。
- 以下何者不是模板施工的易於施工性?(A)重複性(B)標準化(C)尺寸一致性(D)表面形狀複雜。
- 裝設掛管架不需考慮下列那些因素(A)管重之負荷(B)管之熱膨冷縮(C)避免應力集中在管子或設備上(D)管內流體的性質。
- 管路於塗裝前,應先將管面刷乾淨,塗一層(A)螢光粉(B)磁光漆(C)防銹塗料(D)石棉泥。
- 試問二進位數字 101011 轉為十進位數字的結果為下列何者?(A) 11 (B) 13 (C) 6875 (D) 8125
- 屋內橫向配管未安裝前,必須預留螺栓頭於樓板下面,以便於安裝(A)管吊架(B)管墩(C)管撐(D)管道。
- 裝卸已包覆防蝕帶之鋼管盡量使用(A)吊車(B)推高機(C)拖拉(D)滾轉。
- 有關模板之製作與裝配組立之敘述以下何者錯誤?(A)使用鐵釘越多越好(B)使用預製框型模板(C)考慮拆模之順序與方法(D)使用雙帽釘做臨時之接釘。
- 鋼管架設通過橋樑時,橋台及橫樑處,應使用下列何者保護(A)水泥管(B)塑膠管(C)套管(D)鉛管。
- 一般為表示管路內之流體及其性質,常塗以何物表示之(A)黃油(B)顏色漆(C)瑪蹄脂(D)柏油。
- 管體實施防蝕包紮作業時,帶狀之防蝕材料,將上下兩層重疊一半之帶寬,由左而右或由下而上包紮為宜,採用此包紮方式之目的為(A)節省材料,可降低費用(B)節省時間,施工最快(C)消除單調,可美化管體
- 在管線接合後,露出之螺紋處塗漆之目的為(A)增加美觀(B)防止漏洩(C)防止銹蝕(D)保溫作用。
- 保溫材料應具備何種條件(A)不吸濕(B)耐衝擊(C)耐摩擦(D)抗壓力。
- 管之防銹處理,常使用下列何種塗料(A)塑膠漆(B)紅丹漆(C)水泥漆(D)亮光漆。
- 水管內壁實施水泥襯裡之主要目的為(A)增加管体強度(B)防洩(C)防蝕(D)增加流量。
- 用戶使用之量水器(水表),故障或漏水時,應(A)請水電行修理(B)用戶自己拆修(C)請自來水事業單位修理(D)不用修理。
- 鋼管包紮防蝕帶是為(A)保溫(B)防止管內壁腐蝕(C)防止管外壁腐蝕(D)美觀。
- 埋設在地下的黑鐵管表面,應包紮(A)塑膠布(B)塑膠紙(C)柏油防蝕帶(D)鋁箔。
- 管件實施酸洗之目的為(A)防蝕(B)防銹(C)形成防護層(D)去除鐵銹。
- 一般保溫材料遇到下列何者後,即刻降低其保溫作用,所以在保溫層外面必需加一保護層(A)水(B)熱(C)電(D)日光。
- 消防水管路之漆色標誌為下列何項(A)綠色(B)藍色(C)黃色(D)紅色。
- 三用電表面板上有一鏡面是為了避免 (A)儀器誤差(B)系統誤差(C)視覺誤差(D)殘餘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