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臺灣糖業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治時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所創設的第一座製糖廠,同時也是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如果想要實地參觀這座博物館,須前往下列何處?
(A)宜蘭
(B)基隆
(C)臺中
(D)高雄。
(A)宜蘭
(B)基隆
(C)臺中
(D)高雄。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臺灣總督府是日本人在臺灣設立的最高統治機關,總督不但掌握軍事權,還總攬下列哪些權力?(甲)行政權(乙)立法權 (丙)考試權 (丁)司法權 (A)甲乙丙 (B)甲丙丁 (C)甲乙丁 (D)乙丙丁
- 【題組】承第7題,「B君」是指何人?(A)後藤新平 (B)樺山資紀 (C)福澤諭吉 (D)織田信長。
- 有一首歌頌人物的詩,其內容如下:「建壩艱難不計工,嘉南農戶沐深功。為懷當日技師苦,千古烏山像鑄銅。」從詩中內容判斷,這位大人物應是下列何者? (A)陳永華 (B)曹謹 (C)八田與一 (D)邵友
- 日治時期地方行政機關隸屬於總督府,欠缺地方自主權和自治權,而形成什麼體制? (A)警察控制 (B)保甲制度 (C)總督專制 (D)議會政治。
- 兒玉源太郎擔任第四任臺灣總督(1898~年),是臺灣社會開始穩定的時期,他任用民政長官B君進行一連串的基礎建設。【題組】下列哪一建設是在他的任期內所推行的? (A)完成嘉南大圳 (B)
- 汽車引擎的冷卻方式普遍使用氣冷式。(A)O(B)X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大人來了,再哭就會被抓去。」中所稱的「大人」是指當時的何者? (A)總督 (B)保正 (C)甲長 (D)警察。
- 年日本開始在台灣進行殖民統治的基礎工程的主要目的為何?(A)建設日月潭發電所,作為工業發展的動力(B)欲透過基礎工程建設,以減緩失業人口 (C)有利於日本帝國主義對臺灣資源的剝削 (D
- 臺灣的紡織、食品等工業有顯著的成長,主要導因於日治時期哪一政策的影響? (A)工業臺灣,農業日本 (B)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C)皇民化運動 (D)南進政策。
- 西元 年出生於臺南府城的漢人,於 年去世。請問:此人在歲後,最可能參與下列哪一個組織? (A)林爽文會黨 (B)臺灣文化協會 (C)洋行 (D)丘逢甲的抗日義軍。
內容推薦
- 有關日治時期總督府致力於蔗糖的生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蔗農遭到剝削,得不到應有的利潤 (B)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糖業進口國 (C)由於風險大,日本資本家往往裹足不前 (D)八堡圳的
- 年,何項建設的完工使得工業動力大幅增加? (A)日月潭發電所 (B)翡翠水庫 (C)石門水庫 (D)嘉南大圳。
- 下列為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五十年中,臺灣所發生的重要事件,請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乙) 年中日戰爭爆發(丙)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丁)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戊
- 日本知名的教育家福澤諭吉曾經針對治臺政策提出:「……絕不可認其為本國人(日本),他們數百年來都處在外國政府統治下……,他們的風俗習慣,甚至思想信仰,都是實際上的外國人,日本政府要有覺悟,治理臺
- 日月潭風景幽美,不僅是臺灣著名的旅遊景點,還兼具水庫及發電的功能。日治時期,總督府在此設立水力發電所,當時是為因應何種經濟政策而興建? (A)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B)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C)
- 在日治時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A鄰居來提醒家家戶戶大掃除,以維護環境清潔。請問:當時的A鄰居應該具有什麼身分?(A)警察 (B)老師 (C)保正 (D)醫生。
-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原則,全球瀰漫民族自決的思潮,台灣也展開了政治社會運動,爭取台灣人應有的權益。請問台灣應是處於日治時期的哪個階段?(A)無方針主義時期(B)內地
- 臺灣史的重要事件中,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質與其他三者不同? (A)苗栗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郭懷一抗荷事件 (D)朱一貴事件。
- 從 年日本接收臺灣以後,日本對臺灣的統治方針因為臺灣抗日方式或國際間環境的影響,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請問影響日本統治臺灣方針改變的重要因素,下列何者正確?(A)甲午戰爭,民族自決風潮
- 年,臺灣有識之士透過各種方式展開政治社會運動,表達不願受外族統治、殖民或併吞的信念。此時期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是受哪種思潮的影響? (A)民主自由 (B)地方自主 (C)民族自決 (
- 日本統治台灣期間,為何被稱為「典型的警察政治」?(A)因為警察擁有地方人事任命權(B)警察擁有絕對的自治權和自主權(C)因為地方行政以警察為中心,很多事物都有警察介入(D)警察集行政、立法、司法
- 自 年代起,日本為配合「南進政策」的需要,企圖使下列何地成為南進基地? (A)臺灣 (B)南洋 (C)朝鮮 (D)琉球。
- 有一段記載:「西元 年,劉永福派遣部將至打狗(高雄)炮臺,以對抗敵軍登陸,但在敵軍轟擊下,打狗、臺南也分別被敵軍占領。」根據以上的敘述,可知當時發生了下列哪一戰役?(A)甲午戰爭 (
- 有關臺灣民主國成立的原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宣誓臺灣獨立脫離清廷的決心 (B)對抗清朝以反清復明 (C)臺灣紳民想要建立現代化民主共和國 (D)臺灣紳民不願割臺。
- 「□對於日本統治臺灣,特別是對於臺灣經濟政策之推行有很大的影響。警察掌握了□,警察力就滲透了行政的底層。總之講到統治臺灣不能忽視警察,講到警察不能忽視□。」請問:文中的□是指下列何者? (A)
- 年,日本頒布一個和臺灣總督權力有關的法令。下列關於此法令的敘述,何者正確?(A) 臺灣總督須受到日本天皇敕令之限制 (B)此法令規定臺灣人民享有與日本本土國民完全平等的待遇 (C)此
- 日本治臺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西元1937年,受世界思潮影響,總督改採什麼政策?(A)地方自治政策 (B)漸進的統治策略 (C)內地延長主義政策 (D)皇民化運動政策。
- 研究臺灣法律史的人都稱日治時期的臺灣是「日本憲政的異域」。請問:為何有這樣的說法?(A)總督有律令制定權與緊急命令權(B)軍事將領可兼任總督 (C)臺灣進行全面普選(D)無所不在的警察政治
- 臺灣民主國《臺民布告》:「臺民唯有自主,推擁賢者,權攝臺政。事平之後,當再請命中朝…。」請問:臺灣民主國所推擁負責臺政的「賢者」是何人? (A)丘逢甲 (B)唐景崧 (C)劉永福 (D)羅福星
- 在日治期間,臺灣曾經爆發數次慘烈的武裝抗日事件。有關這些事件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西來庵事件後,漢人改以政治社會運動爭取權益 (B)西來庵事件後,迫使總督府重新檢討對原住民的統治政策
- 圖(一)是某旅遊手冊的部分內容,此手冊最可能是介紹圖(二)中的何地? (A)甲 (B)乙 (C)丙 (D)丁。
- 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來臺灣上任臺灣總督時,曾說:「我姓田,百家姓裡面也有,所以我和臺灣人都是一家人,對於臺灣人的處境我非常了解、非常同情。」這是由於當時日本在臺灣推動哪一項政策? (A)內地延
- 中法戰爭後臺灣建省,一直到甲午戰後臺灣割讓給日本,這中間臺灣歷經三位臺灣巡撫:(甲)唐景崧 (乙)劉銘傳(丙)邵友濂。依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 「環境是培養人對事物客觀認知的決定因素,不同環境的氛圍下會有不同的思潮,跟不同的人群在一起,會帶出不同的風氣和思想觀念,在人還沒有真正找到正確客觀認知事物的方法前,便容易被所處環境主導。」這段文字
- 下列文句「 」中的語詞,何者使用最不恰當?(A)使用材質最好的「標竿」,奧運撐竿跳項目的金牌應該是囊中物了。(B)不要留下任何「把柄」,否則遲早會變成你的致命傷。(C)LINE 已成為詐騙「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