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西元 1874 年,____出兵侵犯臺灣,當時沈葆楨奉命來臺防守並發展建設,加強海防,在____、____、____(請寫出舊名稱)等地建砲臺,防止日軍入侵。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當樓梯或臺階的級高在十五公分以上且寬度超過多少時,應於樓梯中間部份設置扶手(A)2 公尺(B)5 公尺(C)3公尺(D)沒有限制。
- 將等高線圖上不同高度範圍的區域,分別著上不同顏色,以顯現高低起伏的地圖,稱為____圖。
- 地勢起伏比山地小,高度約數百公尺的地形是____。
- 清咸豐 10 年(西元 1860 年),臺灣被迫開港通商。清廷陸續開放的港口有: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舊地名)
- 牡丹社事件後,中日雙方簽訂條款,清廷承認日本的出兵為____,從此喪失對____的宗主權。
- 臺灣在幾位駐臺大臣____、____與____等人的努力經營下,得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成為當時全大清帝國最現代化的行省。
- 將地圖上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成閉合的曲線,稱為____。
- 臺灣最高峰是____,是____山脈的主峰。
- 臺灣納入清版圖後,行政區域劃分為____府和____、____、____三縣。
- 西元 1874 年,日本藉著____的發生,以____為理由,出兵臺灣。
內容推薦
- 一般將地形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種。
- 小強常在上課打瞌睡,老師在課後關切他的學習狀況,他才說出因爸爸常在喝酒後,將熟睡的他叫醒,並訓話一整夜,讓他精神上飽受煎熬。依我國法律規定,老師可採取下列何種作法來幫助小強?(A)建議小強向地方
- 清廷平定臺灣後,朝廷中為了臺灣的棄留問題發生爭議,後因____提出建言,最後康熙皇帝決定保留臺灣,並設立府縣。
- 清雍正年間,因為康熙末年發生____事件,以及移民漸漸增加,增設____縣和____廳。
- ____是最常使用的地形表示方法。
- 試求解下列對數運算式 log2 3 × log349 × log7 16=? (A) 5 (B) 6 (C) 7 (D)8
- 清領前期,臺灣行政區劃為一府三縣,由____省管轄。
- 清嘉慶年間,因移民增加,加上海盜不斷侵擾,於是在臺灣東北部設立____廳。
- 若 log2(x + 1) <3 其解為? (A)-1<x<7 (B)-2<x<6(C)-1<x<6 (D)-2<x<7
- 沈葆楨治理臺灣期間,為安撫人心,奏請清廷為____立祠。
- 試求 (A) π/6(B) 6/π (C) 3/π (D)π/3
- 鄭氏經營臺灣時,非常重視拓墾的發展,當時的拓墾可分為哪三類?
- 鄭氏時期與英國的貿易中,輸出與輸入的商品各是什麼?
- 小林與文雄想用陶土捏製碗盤,表(七)為他們所能做出的數量,若小林在製作陶碗上具有絕對利益,但依比較利益法則,他卻負責生產盤子。根據上述內容判斷,表(七)中的甲、乙最可能為下列何者?(A)甲:7,
- 鄭氏時期的貿易對象有哪些?
- ( )(3)高雄市左營。
- ( )(2)將漢人典章政治制度移植臺灣,建立臺灣的漢人政權。
- 請寫出兩個與鄭氏時期所設立的軍屯地點有關的地名。
- ( )(3)為鄭氏政權南洋貿易的主要對象。
- ( )(4)臺南縣柳營。
- ( )(3)首先占領臺灣為根據地的漢人海盜。
- 鄭氏時期推行「寓兵於農」政策,其內容為何?
- ( )(4)根據何廷斌的分析,此地具有許多優勢足以和中國抗衡,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土地廣大,具發展潛力 (B)戰略位置佳,進可攻退可守 (C)有可觀的貿易利益 (D)統治政權有意建立合
-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組,要各組寫一份有關鄭氏時期的研究報告。衣林這一組的夥伴於是決定親自走訪鄭氏時期的行政中心──臺南,藉以蒐集圖文並茂的資料,完成作業。請問:( )(1)衣林這一組的夥伴決定
- ( )(5)熱蘭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