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某位歷史人物曾經是燒炭黨人,後來覺得暴動、暗殺不是正當的作法,因此另外成立青年義大利黨,鼓吹義大利統一,並以恢復羅馬帝國的光榮為號召。請問:這應該是指何人?
(A)加富爾
(B)加里波底
(C)馬志尼
(D)俾斯麥。
(A)加富爾
(B)加里波底
(C)馬志尼
(D)俾斯麥。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十九世紀初期,工業革命傳入日耳曼地區,然而當時日耳曼各邦林立,關卡龐雜,妨礙了工商業的發展。於是普魯士提出一個政策,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這是指哪一項政策? (A)發動丹麥戰爭,對
- 中世紀以來,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下,日耳曼地區呈現小邦林立的狀態。而在維也納會議的決議下,該區的情勢又產生何種變化? (A)建立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 (B)組成關稅同盟,加強各地經濟合作 (C)
- 巴爾幹半島有「歐洲火藥庫」之稱,主要是下列哪些因素所造成的? (甲)各國領土糾紛 (乙)民族複雜 (丙)經濟利益 (丁)列強干預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 在這個土地面積比法國略小的地方,幾百年來居然住了土耳其人、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波士尼亞人、保加利亞人等不同族裔……。請問:此地最可能指的是下列何處? (A)印度半島 (B)義大利半島 (C
- 小明在越南餐館用餐時,發現越南菜中有許多法國式的食物,如:法國麵包。請問:這與哪一個歷史背景相關? (A)民族主義的開展 (B)帝國主義的侵略 (C)門羅宣言的執行 (D)國際聯盟的制裁。
- 西元1823年,美國門羅總統曾發表《門羅宣言》,而下列何者是這個宣言的主張? (A)鼓吹拉丁美洲國家脫離殖民統治 (B)強調美洲的事務由美洲國家自行解決 (C)禁止他國干預巴爾幹半島的獨立運動
- 「由於『他』的努力,現今委內瑞拉、祕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玻利維亞和巴拿馬,這六個國家紛紛從『甲國』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請問:上述的「他」和「甲國」分別是下列何項? (A)拜倫、鄂圖
- 臺北市松山奉天宮位於信義區虎林街。 (A)O(B)X
- 1依海上人命安全(SOLAS)國際公約第IV章規定,船舶能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之同步衛星進行連續警訊通報之海域,稱為哪一個海域?(A)A1(B)A2(C)A3(D)A4
- Look at that man. He is very ___ the mouse. (A) tired of (B) interested in (C) excited about(D) s
內容推薦
- 某位歷史人物在義大利統一的過程中,曾率領一千名志願軍攻占兩西西里王國,而後將土地獻出來,自己背著一袋豆子到鄉下隱居。請問:這應該是指下列何者? (A)俾斯麥 (B)梅特涅 (C)加富爾 (D)
- 日本歷史上的某位統治者憂心日本會受到外國的不良影響,尤其認為基督教會破壞傳統的社會文化,於是驅離傳教士,甚至禁止外國商船到日本。請問:這個史稱「鎖國」的政策,是由下列何者所頒布? (A)江戶幕
- 豪豪是某部歷史小說的主角,生於十八世紀的長崎;他想要到國外遊歷,便偷偷登上一艘停泊於港口的外國船隻,打算偷渡出國。依據史實,他後來最有可能隨船抵達哪個國家? (A)美國 (B)荷蘭 (C)英國
- 十九世紀時,日本有志之士曾致力於「尊王攘夷」運動;其所尊之「王」與所攘之「夷」各指下列何者? (A)大將軍、歐美列強 (B)江戶幕府、武士階級 (C)天皇、歐美列強 (D)天皇、江戶幕府。
- 幕府時代的諸侯,其下擁有許多效忠的武士,為其效力,並從而培養出「武士道精神」。下列有關「武士道精神」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武士可隨意效忠其他諸侯 (B)武士不輕易犧牲生命,以求為諸侯效力
- 有一本書上寫到:「一八五○年代,日本政府決定結束閉關自守的局面,讓外國人到函館等地進行貿易。」日本政府為何作成上述的決議? (A)因西方文化與日本傳統發生衝突,引發社會不安 (B)因日本國內有
- 小超打算以英國工業革命為題目寫一篇報告,老師告訴他,可以參考一些當時作家寫的小說。請問:他應該去看誰的小說才較有幫助? (A)歌德 (B)狄更斯 (C)莎士比亞 (D)塞凡提斯。
- 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以一位十八世紀的少年維特為主角,描述其執著與單戀的熱情,以及內心世界感傷、掙扎與痛苦的歷程。以此研判,這本書應該反映了哪一時期的思潮? (A)啟蒙運動 (B)科學革命 (
- 老師介紹附圖中的畫作:「這種畫派受到非洲雕刻單純的造型和尖銳的對比影響,開始將畫作的對象分割成許多面,並同時呈現不同角度的面,感覺上像是許多的碎片被放在同一個平面上。」請問:圖中的畫作最可能是
- 附圖以底層大眾為繪畫的主角,描繪農村人民的日常生活。請問:此畫作最可能屬於哪種派別? (A)浪漫主義 (B)印象派 (C)寫實主義 (D)啟蒙思想。
- (甲)浪漫主義 (乙)寫實主義 (丙)印象派 (丁)啟蒙運動 (戊)文藝復興。上述哪些屬於十九世紀文藝發展的內容?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 清末,一位知識分子感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壓迫,決定翻譯西書,介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讓更多中國人能覺醒並了解世界局勢。請問:這位學者最可能翻譯哪一思想的西書? (A)民族自決 (B)社會
- 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出現「舊帝國主義」,到了十九世紀末則發展出「新帝國主義」。這種「新」與「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新帝國主義顯現出哪一種特色? (A)以工業革命為後盾 (B)以民族自決為號召 (
- 下列何地為十九世紀時,英國侵略亞洲的根據地,同時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在地? (A)新加坡 (B)馬來西亞 (C)印度 (D)印尼。
- 小明到越南旅遊,發現越南街頭常有人販賣異國風味的美食;導遊解釋那是以前的殖民者所遺留下來的文化,久而久之也被當地人民所接受。請問:他所看到的美食應該是下列何者? (A)日本壽司 (B)德國豬
- 十九世紀新帝國主義橫行,歐洲列強憑藉軍事與外交力量大舉入侵非洲大陸,強行瓜分非洲,稱為「非洲大獵」。請問:下列哪一個列強國家並未參與非洲的殖民行動?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
- (甲)衣索比亞 (乙)埃及 (丙)摩洛哥 (丁)賴比瑞亞。請問:上述哪些國家在十九世紀時是屬於獨立國家,並未被列強所瓜分?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 西元1914年發生於巴爾幹半島的「塞拉耶佛事件」,原本是奧、塞兩國的衝突,結果卻演變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為何? (A)不同國家結盟對立 (B)民族自決思潮高漲 (C)美
-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美國本來嚴守中立,後來決定投入戰爭,除了受德國潛艇攻擊的損害外,還因為德國哪個措施的施行違反其利益? (A)建立共產政權 (B)煽動墨西哥反美 (C)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團
- 史學家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來形容西元1917年協約國的形勢,這是因為協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獲得最後的勝利,其關鍵的「東隅」指的是何國退出戰爭? (A)美國 (B)俄國 (C)德國 (D)
- 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密蘇里州一位婦女到投票站參加總統選舉投票,卻因為她是女性而遭到拒絕。美國婦女獲得選舉權,要到下列哪一個時期才有可能? (A)西元1900年 (B)西元1920年 (C)西元1
- 西方歷史上的某一場會議起初充滿了偉大的理想主義,期望以「民族自決」方式解決民族衝突的問題,最終卻在充滿心機的政治鬥爭中敗陣下來,為滿目瘡痍的戰後局勢再添危機。請問:這應該是指哪一場會議? (A
-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國際間結盟的情勢逐漸形成,當時法國拉攏俄國相互結盟的背景為何? (A)普法戰爭之後,法國被英國孤立 (B)德國積極向外發展,對俄國產生威脅 (C)德皇鼓吹日耳曼民族團結,因此
- 附圖是英、法、美三國要處決德國的漫畫,我們應該如何解讀這張漫畫所代表的歷史意義? (A)德國在建國過程中得罪這三個國家,因此三國聯合起來對付德國 (B)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被要求承擔發
- 「國際聯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間的常設性組織,但是美國因孤立主義並未加入,而其他種種因素也使得國聯沒有能力遏止國際間的各種紛爭。下列哪一項是國際聯盟無法有效調解國際紛爭的原因? (A)各國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