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3.西方人論及某國時,指出:「該國原本閉關自守,後改其態,君民一德,變法維新,迄今不過五十年,而功效大著,以能收還其治外法權,列入萬國公會,成為完全獨立自主,平等之國矣。」這是指哪一個國家?
(A)德國
(B)中國
(C)印度
(D)日本
(A)德國
(B)中國
(C)印度
(D)日本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4
統計:A(0),B(3),C(0),D(21),E(0)
內容推薦
- 「勞動基準法」有關最高工時、最低工資的規定,以及「消費者保護法」有關郵購買賣得在七天內退貨的規定,是對於以下何種原則的限制?(A) 誠信原則(B) 契約自由(C) 過失責任(D) 依法行政
- 同學撰寫報告時,前往圖書館翻閱日據時期的舊報刊,無意間發現:從某個時期起,臺灣所有報刊裡的漢文欄目都消失了。這個現象最早可能發生於何時?(A)1905年(B)1920年(C)1937年(D)19
- 一位日本人寫一封信給在臺灣的友人,信封上標示的地址是「臺灣恒春郡海角七番地」。臺灣普遍擁有戶籍地址,和日治時期政府哪項建設事業有關?(A) 土地調查事業(B) 蕃地調查事業(C) 森林計畫事業(
- 若從第二屆選舉開始,此國家皆維持「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席次分配比例變化亦不大。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請問下列何者正確?(A) 由於四個政黨都擁有席位,故為「多黨制」(B) 由於紅黨可單獨
- 張先生新車遭竊,在獲得保險公司竊盜險全額理賠之後,買了一輛一模一樣的新車。下列何者正確?(A) 張先生沒有多花錢買新車,因此對GDP沒有影響(B) 張先生擁有的汽車價值不變,故對GDP沒有影響(
- 張小傑自考上大學之後,積極投入學校的偏遠地區醫療服務社與校外非營利組織所舉辦的公益活動,並且利用週末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營造論壇。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最為正確?(A) 社區營造論壇有助於凝聚「社
- 十八世紀初,一位法國學者稱讚當世某國的政治,認為這個國家的君主以倫理、道德治理天下,任用知識份子為官,但官位並非世襲,堪稱是希臘「哲學家國王」的化身。這位學者所稱的某國是:(A)中國(B)土耳其
- 一份考古發掘報告說:「最令人震驚的發現是一個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銅像,他有一張瘦削的臉,臉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還有41個大小不一的青銅銅像,其中有一些還戴著黃金面具。其宗教活動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
- ◎政黨政治為當代政治發展的重要特徵,關於政黨體系的分類中,國會席次「數目」為一主要的標準。某一政治學者提出以下的分類原則:(一)若單一政黨佔國會席次超過70%,則為「一黨獨大制」;(二)若兩政黨國會席
- 我國憲法自從1991年開始已歷經七次修訂,其對政治發展影響甚鉅。下列關於我國憲政改革與政治發展的敘述,何者最接近事實?(A) 為因應兩岸關係變化,立法院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B) 我國多次修
內容推薦
- 一個延續千餘年的大帝國,以農業為立國基礎,其首都是歐洲地區及地中海世界最大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控制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與文化往來。這個帝國是指:(A)亞述帝國(B)阿拔斯帝國(C)拜占庭帝國
- 死刑的存廢爭議已久。有些人認為,剝奪生命的嚴刑峻罰並無助於遏阻犯罪,因此反對死刑。請問此種觀點較傾向於何種刑罰理論?(A) 應報理論(B) 罪刑法定(C) 一般預防(D) 個人責任
- 請問以下何者主要是為了衡平財產權與社會公益的衝突而設的規定?(A) 以遺囑處分財產不能侵犯特留分(B) 對於著作權保護的合理使用規範(C) 父母管理未成年子女財產的權利(D) 男女性別皆有平等的
- 某一時期中,農民開始開墾荒地,改善灌溉措施,並使用各種役畜,也用各種有機肥料,以增加農作收穫。逐漸形成定耕,並獲得土地的所有權。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在何時?(A)西周前期(B)戰國時期(C)西漢末
- 旅行團安排了一次德川日本古蹟之旅,為了讓團員享受一趟超值的深度旅遊,導遊預先對團員解說德川幕府的歷史發展。以下是導遊作的一些解說,何者正確?(A) 現今日本首都東京,舊稱江戶,是德川幕府的根據地
- 在中國某個朝代中,皇帝頒下詔書,一個官員反對這個命令,並在詔書上寫下他的看法。其他官員趕忙勸阻,認為這對皇帝不敬,但這位官員表示這是法律賦予他的職責。皇帝知道此事後,非但沒有責備,反而嘉許他能防
- 小英收到了一張附有測速照片的超速交通罰單。她認為自己當時根本沒有超速,應該是測速儀器故障。請問,依據以下何種原則,小英可以主張,在政府開罰之前,自己應該有陳述意見並且請求調查證據的機會?(A) 正
- 假設某國的資源全部投入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生產上,若我們觀察到甲、乙兩個不同的生產組合,那麼依據經濟學上的「生產可能曲線」概念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農產品工業產品甲1000萬公噸4000萬單位
- 一位學者認為:政府與人民間原有契約關係,政府應當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才能獲得人民的認可,其統治才有正當性。如果政府不能善盡其義務,人民便可解除契約。我們如何理解這種理論?(A)柏拉圖的理
- 一塊碑文寫道:「勘定朴仔籬處,南北計長二百八十五丈五尺,共堆土牛一十九個,每土牛長二丈,底闊一丈,高八尺,頂寬六尺;每溝長一十五丈,闊一丈二尺,深六尺。永禁民人逾越私墾。」這塊石碑最有可能是為確
- ◎ 電影「十月的天空」是描述1957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煤山小鎮,煤礦場管理者之子「侯麥」與一群好友研發與試射火箭的故事。侯麥效法他的偶像科學家馮布朗博士試射自製的小火箭,過程中雖遭受校長的阻撓,但在母親
- ◎ 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引發全球暖化,「碳交易」機制因而漸受重視。一般而言,政府可先藉由總量管制來發放污染排放許可權證,以達減碳之目標。廠商擁有許可權證後,經由市場交易,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價格將會透
- 「這是一個多采多姿而變化萬千的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最可相比擬。在這個時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顯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為這時期所特有。這個時期上承中世,下啟近代,同時也自成一
- 監察御史來臺考察後,上奏建議:應在臺灣府以木為柵,保護官署,並在要衝處設置砲位,加強防守,相關工程交由臺灣縣知縣辦理。朝廷批示:實屬妥當,同意辦理,並嘉獎相關人員。這個事件的背景是:(A)鄭成功
- 明初政府規定:「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免除本家差役。」這項法規反映了明代怎樣的社會情況?(A) 婦女道德規範的嚴格化(B) 致力提升婦女社會地位(C) 政府鼓勵敬
- 一名臺灣官員向朝廷報告:「臺地無源可開,但通其流,而源自裕。米穀不流通,日積日多……蓋由內地食洋米而不食臺米也。不食臺米,則臺米無去處,而無內渡之米船。無內渡之米船,則無外來之貨船。」依據你對東
-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許多民族進出這個舞台,先後建立統治政權,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跡。下列諸民族統治此一地區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A) 西臺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
- 1920年代以來,印度聖雄甘地領導反抗運動,終使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到了1960年代,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領導「民權運動」,也促使美國解除種族隔離政策。這兩個領袖的抗爭策略有何共同之
- 某個時期,貿易活動的特色是「商業、海盜、戰爭三位一體」。這時,國家認為誰能獨佔價錢最貴的商品,誰就能夠成為最富強的國家;各國為獲得珍貴商品,經常不擇手段,貿易往往淪為搶劫行為。這種行為甚至與國家
- 一位民國時期的文人撰文紀念友人道:「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有時候他顯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遠遠的
- 下表是1891-1896年間四個國家的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百分比: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百分比甲國70%乙國42%丙國22%丁國10%試問表中的甲、乙、丙、丁四國分別是:(A)甲:法國乙:英國丙:荷蘭丁:
- 教科書描述某一古都:「這個城市的人口大約一百萬,外國人可能佔了三分之一。城內圍隔成一百多個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還有東、西兩個市場。如果有機會拜訪這座城市,你會因為眾多的佛寺而感到震驚。宴會
- 圖二為日本統治期間臺灣發電設施之設備容量變化圖。請問,使1930年代設備容量急遽增加的設施為何? (A) 恆春的核能發電廠(B) 高雄的火力發電廠(C)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D) 大甲溪水力發電
-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是將高雄縣境內的荖濃溪溪水,先引至楠梓仙溪,再從楠梓仙溪引入嘉義縣曾文溪的上游,最後才注入曾文水庫內。該越域引水工程穿越臺灣哪兩座山脈?(A)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B)中央山
- 學者指出:明清之際,江南出現了「婦女半邊天」的說法,顯示江南婦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這種現象的發生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識字率提高,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