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如何?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此為白居易的詩句,說明哪一種賦稅制度已經實施?
(A)租庸調制
(B)一條鞭法
(C)攤丁入畝
(D)兩稅法
(A)租庸調制
(B)一條鞭法
(C)攤丁入畝
(D)兩稅法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69231
統計:A(14),B(7),C(10),D(24),E(0)
內容推薦
- 監察院是我國最高的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糾正、審計及調查權。下列對上述各種公權的解釋,何者「錯誤」? (A)彈劾、糾舉:是針對違法、失職的公務人員與民意代表提出的處分 (B)糾正:針對行政院
- 木塊置於水平桌面,以水平推力 F 使木塊產生向右位移,木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力為 f,如圖所示,已知 F>f,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合力對木塊不作功 (B)合力對木塊作負功 (C)木塊動能
- 請由下列《民法》親屬編的修正內容判斷,哪些有助於婦女地位的提升?(甲)妻以夫之住所為住所,已改為:夫妻之住所,由雙方共同協議之(乙)父母行使親權意思不一致時,由父行使之,已改為:得請求法院依子
- 魏晉南北朝時有位翻譯佛經的僧侶,他雖是西域龜茲人,但精通漢文,對佛教義理又極嫻熟,加上朝廷大力贊助,所譯佛經不僅在量上極可觀,在質上也非常清麗流暢,其義例及譯作一直為後人所援用。請問:這是指何人
- 「尚書」在先秦原是掌文書的小官,職卑權輕;漢武帝時成為加予士人方便出入內廷的官銜而已,負責在皇帝與丞相之間轉達文書,但沒有參與決策的權力;東漢光武帝時,將參政權下放予尚書,有關選舉誅賞與參議朝政
- 清末由於國勢衰弱,列強紛紛攘奪我藩屬,在宗主國未能保護藩屬之下,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確有其必要。或論「與其多讓於倭,而倭不能助我以拒俄,且我既失之於倭,而又將失之於俄;例如稍讓於俄,而我因
- 下列何者屬於「消極人權」的爭取? (A)一群私立中學學生在教育部前抗議學校仍實施嚴格之髮禁 (B)雇用明眼人按摩遭到處罰,老闆娘最後聲請大法官釋憲 (C)民眾上街抗議健保費的調漲 (D)原住民
- 政府宣布了幾項措施:(甲)各地成立僑置州郡;(乙)依官品與身分占山封地;(丙)九品官人法,大中正查訪各區人士;(丁)訓令諸王效忠王室。小明聽到政府的宣布,馬上想到這與近來的哪一項事件有所關連?
- 《史記》中記載:「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請問:這是形容哪一位皇帝的言詞? (A)秦始皇 (B)漢高祖 (C
- 一國的憲法在制訂之後,常須不斷地變遷更改,方能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此謂之「憲法變遷」。請問,就我國而言,下列何者為我國常見的憲政變遷的方式?(甲)制憲(乙)修憲(丙)釋憲(丁)國會立法的補充(戊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最能說明邊沁對於公共利益的定義? (A)為因應物價上漲,政府大幅調高勞工的最低基本工資三成 (B)針對低收入戶,政府決定降低貧窮線和增加社會救助津貼 (C)政府宣布即日起每位國民均可開始
- 學者指出:許多「新資料」僅能補充現有的歷史研究,但偶爾會有大批資料出現,足以讓我們對某一時期有新的認識。以下哪些新資料最可能讓我們對某個時期的歷史有「新的認識」? (A)河南出土的青銅器,足以改
- 北魏政權分裂之後,醞釀成西魏(北周)、東魏(北齊),在東、西分立之前,東魏(北齊)國勢、富強皆優於西魏(北周),但結果是北周滅北齊,進而統一北方,其勝敗的關鍵主因在於何? (A)經濟開發 (B)
- 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提出「社會正義」的觀念,以保障少數人的利益。關於羅爾斯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社會中最不利的人應獲得最大利益 (B)每個人都有權利與他人享受同等自由 (C)個
- 如【圖52】所示爲OPA —階低通濾波器,OPA爲理想,欲使輸出Vo與輸入Ni相位差45度,則Ni的頻率約爲多少? (A)200Hz(B)625 Hz(C)800 Hz(D)1250 Hz
- 根據卡通頻道「臺灣新世代2009兒童調查」,因網路的普及化,有超過九成的小朋友經常接觸網際網路。近五成的13-14歲孩子每天都會上網,玩線上遊戲、音樂下載、收發電子郵件或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根據以
-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受武帝遺詔輔政,而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他的姨母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並被立為皇后。請問:由此可以看出西漢歷史發展的哪一種現象? (A)士人掌政 (B)
- 史書記載:「餘民間子弟,上路三十人,下路二十五人。願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請問: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專門設立儒戶階層,來保護漢族知識分子的是哪一個朝代? (A)清朝 (B)宋朝 (C)元朝 (D
- 俊雄在年底完成了終身大事,不料在諸多紅包當中卻收到一個來自日本好友的白色紙袋。藉由這個事件我們應有怎樣的認識? (A)「結婚」對某些民族而言是慶典,但對某些民族而言卻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B)由
- 在每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中,「為人民看緊荷包」(power of the purse)以及決定租稅與預算分配的性質和數額,乃是下列哪一個部門所擁有的基本權力? (A)行政 (B)立法 (C)司法 (
-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句話反映的歷史現象,何者正確? (A)唐代對於科舉考試定有年齡限制 (B)明經及進士科的錄取人數有別 (C)進士科考試遠較明經科為難 (D)兩科的報名費有不同標準
- 中國經常以「天朝」或「上國」自居,與外族並非平等對待,但當外族之力量強大時,中國迫於形勢,也會採取對等策略。歷史上哪個時代,中國曾與外族簽定平等的條約? (A)東漢與日本 (B)唐代與天竺 (C
- 人們除了承傳上一代的文化,也會加以創新和改造,使原來社會的文化內涵更豐富。人類這種既「承傳」又「創新和改造」的能動性,與下列哪一位學者對於「自我形成」的理論所描述的重點較為接近? (A)佛洛伊
- 一位政治家為了鞏固政權,下令求才,強調不問道德,只要有才幹,雖不仁不孝,亦可任用。他是下列何人? (A)漢武帝 (B)曹操 (C)宋太宗 (D)王安石
- 某一作物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一畝之收,可敵四十畝。至明末,全國各地到處種植。老壯童稚,婦人女子,無不食用,風俗頓壞。」此作物是? (A)甘薯 (B)煙草 (C)甘蔗 (D)鴉片
- 有關「公民」(citizen)的社會角色,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A)現代國家中,展現大公無私人格的國民 (B)民主國家中,具有「權利意識」,能積極爭取權利的國民 (C)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
- 《國史大綱》提及:「北宋中期,一種自覺精神終於在士大夫社會中萌芽茁壯。」文中所指的自覺精神為何? (A)研讀儒學,注重休養,落實在政治與社會的改革 (B)追求文武兼備的美名,矯正宋代重文輕武的風
- 有關社會運動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甲)媽祖繞境屬於社會運動,因為有群眾、有組織,且有相同的價值觀念(乙)勞工運動屬於社會運動,因為它是一種改變社會現行體制的方法(丙)法國大革命屬於社會運動
- 首相和內閣閣員同時兼任國會議員,首相為國會多數黨之領袖和最高行政首長,因此執政黨在推行政策、預算案、法案時遭受到阻力是相當小的。行政和立法雖然接近一體,但彼此之間仍然有相互制衡的作用,請問此類型
- 民主社會中有許多壓力團體,有些壓力團體只注重其成員間的利益維護,而這易造成社會階級對立與衝突,此種壓力團體的弊病稱為? (A)違反人人平等原則 (B)本位主義 (C)缺乏專業知識與能力 (D)搭
- 社會學家強調,人是一個「社會性的存在」(social being);也就是說,人出生在社會當中,一生的成長過程,自我與他人透過互動建立關係。下列哪些選項可以印證? (甲)我思故我在 (乙)沒有
- A、B、C代表一個地區的三種不同文化,若要說明多元文化主義,可以用哪個方程式來說明? (A)A+B+C=A (B)A+B+C=B+C (C)A+B+C=A+B (D)A+B+C=A+B+C。
- 「中正紀念堂」還是「臺灣民主紀念館」?引起中央政府與臺北市政府完全不同調。請問依據我國憲法之規定,當中央與地方政府權限如何劃分、如何處理爭議? (A)中央與地方的權限,憲法並無規定,近年透過憲
- 我國2005年進行第七次修憲,《憲法增修條文》內容之一即明確規定: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於立法院提出之《憲法》修正案,經公告半年後,應於三個月內投票複決。請問經人民投票複決的主要目的為何? (
- 大法官解釋第364號曾經對電子媒體的言論自由做出解釋,又在解釋文的理由書中強調「媒體之報導或評論有錯誤而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受害人即可要求媒體允許其更正或答辯,以資補救」。綜合以上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