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乙) 景公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今吾從車千乘,可以逮先君桓公之後乎?」晏子對曰:「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左有鮑叔,右有仲父。今君左為倡,右為優,讒人在前,諛人在後,又焉可逮桓公之後者乎?」(晏嬰 今非昔比) 註:匡:正、救。  逮:及、趕得上。
39. ( )晏子以「左有鮑叔,右有仲父」、「左為倡,右為優,讒人在前,諛人在後」作比較性的陳述,主要的用意是在說明什麼? 
(A)賢能與否 
(B) 職位高低 
(C) 男女之別 
(D) 工作性質。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5),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