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訂價是由:
(A)個別生產者依其邊際成本與邊際收入訂定
(B)所有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決定
(C)個別生產者與個別消費者議價決定
(D)因買賣雙方人數均非常多,故由政府決定。
(A)個別生產者依其邊際成本與邊際收入訂定
(B)所有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決定
(C)個別生產者與個別消費者議價決定
(D)因買賣雙方人數均非常多,故由政府決定。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下列何種條件可使廠商達到成本最小?(A)所有要素之邊際實物產出值除以要素價格之商數要相等 (B)所有要素之邊際實物產出值均相等 (C)所有要素之邊際收益產出值均相等 (D)所有要素之邊際收益產出值
- 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增加,使生產者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也增加,故稱生產要素需求為:(A)替代需求 (B)引申需求 (C)互補需求 (D)最終需求。
- 在一般的生產函數中,下列那一項不是影響產出的因素:(A)中間投入 (B)固定資本 (C)勞動投入 (D)生產技術。
- 設 Y=C+I,而 C=50+0.75Y,I=40,請問均衡國民所得等於:(A)0.75 (B)50 (C)100(D)360。
- 就長期而言,物價上漲的原因是因貨幣供給成長率的增加。(A)O(B)X
- 二手產品的交易有在 GDP 的計算範圍內。(A)O(B)X
- 在獨佔市場中,廠商的產品供給函數為邊際成本大於平均變動成本以上的曲線。(A)O(B)X
- 當 X 產品的價格提高後,消費者對 Y 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則 X 和 Y 兩產品彼此互補。(A)O(B)X
- 如勞力密集之紡織業、製鞋業轉向技術密集之電子資訊業時,所產生的失業現象為循環性失業。(A)O(B)X
- 失業人口是年滿二十足歲,可立即工作卻沒有工作,而且正在找工作的人口。(A)O(B)X
內容推薦
- 穀賤傷農的原因:(A)穀物收成不好 (B)農民的所得太低 (C)穀物的生產成本太高 (D)穀物的需求彈性小,價格下跌收益減少。
- 需求曲線的斜率與需求彈性的關係是:(A)斜率愈大,彈性愈大 (B)斜率愈大,彈性愈小 (C)在兩需求曲線相交的鄰近點,斜率愈大,彈性愈大 (D)在兩需求曲線相交的鄰近點,斜率愈大,彈性愈小。
- 總合需求曲線所考慮的是:(A)商品市場之均衡 (B)貨幣市場之均衡 (C)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之均衡 (D)商品、貨幣與勞動三市場之均衡。
- 在簡單的凱因斯模型中,投資支出增加時,國民所得會出現倍數的增加,此一倍數稱為乘數。若以 C 代表邊際消費傾向,則乘數等於:(A) C (B) 1/C (C) 1-C (D)1/(1-C)。
- 下列那一句話不正確?(A)平均每人所得高的國家,每人所得之成長率也高(B)1960-1980 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相當高 (C)平均每人所得上升時,勞動工時有下降的趨勢 (D)若其他條件不變,勞動
- 所謂『市場導向』即:(A)生產多少,市場就要銷售多少 (B)生產什麼, 市場就要銷售什麼 (C)市場需要什麼,才生產什麼 (D)以上皆非。
- 當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及可變動成本時,則此成本是屬於:(A)中期成本 (B)短期成本 (C)長期成本 (D)以上皆是。
-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質不包括:(A)廠商多 (B)產品同質 (C)進出容易 (D)以上皆非。
- 廠商多、產品異質、進出容易、價格有決定力之市場為: (A)寡佔 (B)完全競爭 (C)多佔 (D)獨占性競爭 市場。
- 「有工作」者,在就業人口之定義中,是指有支領報酬、或家庭企業每週工作達:(A)10小時以上 (B)20 小時以上 (C)15 小時以上 (D)25 小時以上,未支領報酬的人口。
- 當台灣第一次進口替代的時代時(1949-1958 年),所呈現之現象不含:(A)外匯短缺 (B)採高關稅 (C)複式匯率 (D)消費品進口為主。
- 台灣第二次進口替代的時代(1969-1986 年)是以:(A)消費品 (B)服務品 (C)生產原料和機械設備 (D)以上皆是 為主要替代目標。
- 請舉出哪種不屬於外匯需求:(A)支付進口商品價款 (B)支付進口勞務或出國觀光之價款 (C)短期資本流入(如美國人在台買短期票券) (D)支付國外貸款利息。
- 請指出哪種不屬外匯供給:(A)外人支付我國出口商品價款 (B)外人支付國人在國外資產之利息 (C)外人支付出口勞務或來台觀光之價款 (D)本國對國外移轉支付(如救助中東難民)。
- 央行提高存款準備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的:(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無影響。
- M1A 不包括:(A)通貨淨額(個人及企業等社會大眾所持有的通貨,不含銀行庫存通貨)(B)支票存款 (C)活期存款 (D)活期儲蓄存款。
- 決定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不含:(A)實質所得水準 (B)物價水準 (C)名目利率水準(D)經濟成長率。
- 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的短期供給線所代表的意義為:(A)廠商的利潤 (B)廠商的邊際成本 (C)廠商的平均成本 (D)廠商的總成本。
- 假設廠商只利用勞動來生產某一產品,且假設勞動市場是一完全競爭市場,則廠商對勞動的需求曲線為:(A)邊際生產收益線 (B)邊際成本線 (C)平均產出曲線 (D)平均成本線。
- 影響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之因素不包括:(A)替代物品的多寡與強弱 (B)消費支出所佔的比例 (C)時間的長短 (D)產品的重量。
- 在獨佔市場下,廠商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必要條件為:(A)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大於 1 (B)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小於 1 (C)需求彈性的絕對值為零 (D)與需求彈性無關。
- 一產品的需求曲線之推導是由:(A)消費者追求最大效用下之一階條件而得 (B)廠商追求最大利潤之一階條件而得 (C)社會追求最大福利之一階條件而得 (D)以上皆是。
- 假設在一個產品市場上政府對該產品課了從量稅,在供給曲線不變下,若該產品的需求彈性愈小,則:(A)消費者負擔比生產者大 (B)消費者負擔比生產者小 (C)消費者與生產者負擔一樣 (D)以上皆有可能
- 若某一產品的需求函數為 Q d = 30 - P ,供給函數為 Q s = 2P - 15 ,且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請問市場的均衡價格: (A)5 (B)10 (C)15 (D)20。
- 下列何種情境會使得社會福利極大化:(A)沒有交易成本 (B)市場是完全競爭且沒有政策的干預 (C)消費者受到政府的額外補貼 (D)生產者受到政府的生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