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試說明颱風(typhoon)對森林生態的影響及對颱風應採取的保育對策。(20 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五、民眾參加綠化造林申請苗木配撥造林時,如何輔導選擇造林之苗木?試論之。(20 分)
- 三、下圖所示為直立 0m 高加勁擋土牆,加勁材埋入深度為 0m,假設加勁土壤視為一穩固剛體,單位重 γm=20 kN/m3,背填土壤為砂質土壤,單位重為 18 kN/m3,背填土有效剪力強度參
- ⑶何謂局部挫屈。(5 分)
- ⑵試求θ 之最大概似估計量(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及最小平方估計量(least squares estimator)。(10 分)
- ⑵繪圖說明受拉構件無挫屈現象,而受壓構件有挫屈現象。(10 分)
- 三、⑴何謂鋼材料之疲勞破壞。(5 分)
- 五、考慮一維不可壓縮流體在漸縮水道的流動,流速已知為,求流場在 x 方向的加速度表示式,並計算x = 2m處的加速度值。(20 分)
- 二、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為了協助旅客規劃其旅遊路線及行程,對其最受歡迎的景點老忠實間歇泉,提供其噴泉時間的預測值。首先於 1978 年至 1979 年間蒐集了 222 組數據,將第k次噴泉的持續時間記為x
- 承上題,船體浸水後船舶之狀態為:(A)艏俯(B)艉重(C)舯垂(D)縱平浮
- 原則上,自由降落下水式之救生艇,無法依一般救生艇之下水次數下水時,至少應多久以自由降落下水方式下水?(A)每三個月(B)每五個月(C)每六個月(D)每十二個月
內容推薦
- 三、請分別說明航遙測(Remote sensing, 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 三、試說明臺灣海岸林(coastal forest)的森林社會及海岸林的生態復育方法。(20 分)
- ⑶若有短梁現象時,配筋如何處理?(10 分)
- 四、何謂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內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益本法(Benefit/Cost ratio)與還本法(Payback period
- 四、試說明柳杉林對臺灣森林生態的影響及未來柳杉林分組成的改善方法。(20 分)
- 四、說明建築物隔震(seismic isolation)的原理?(10 分)在同一種隔震設施下,比較中低層建物及高層建物之隔震性能。(10 分)
- 二、為何在植群分析時一再提及取樣時一定要考慮等質性?並請舉出一種常用於測試等質性的方法。(15 分)
- 五、試說明樹病(tree diseases)對森林生態的影響及對樹病應採取的森林保護對策。(20 分)
- 三、森林生育地的位置因子影響林木的生長,亦影響植群的分布與發育,試說明位置因子有那些?如何測量?(15 分)
- 二、請簡述何謂天然疏伐(Self-thinning)及其發生的原因與時機。(20 分)
- 二、解釋林木適應性(tree adaptability),(10 分)林木適應方式可分那些層次?(5 分)及對逆境之適應策略。(5 分)
- 某單一原子的重量為 81 10–23 g,則此原子應是下列何者?(A) 35Cl (B)80Br (C) 103Rh (D) 45Sc (E) 58Ni
- 四、何謂特有種(endemic)?臺灣的維管束植物特有種約有多少?固有率約多少?為何要對特有種多加保護?試寫出二種固有的裸子植物學名及其分布區域。(15 分)
- 三、請比較演替序列早期與晚期樹種在生活史特徵上之差異。(20 分)
- 三、上層疏伐與機械疏伐方法之疏伐對象有何不同?(10 分)疏伐後對林分之平均胸徑(5 分)及徑級分布結構(5 分)有何變化?
- 當分子被電磁光譜中的哪個部分照射到會造成分子的轉動?(A) 紫外光 (B) 紅外光 (C) 微波 (D) 可見光 (E) X 射線
- 二、食物鏈之營養級為什麼大多被限制為 3 級或 4 級?(20 分)
- 五、何謂生態系的恆定性?試從生物體、族群、生態系三種水準說明之。(20 分)
- 四、請簡述臺灣中央山脈保育廊道之概念及其重要性。(20 分)
- 四、造林時擬定栽植密度之考量因素有那些?(10 分)並討論密植與疏植的利與弊。(10 分)
- 量子數為 n = 4,l = 3,ml = 0 含有多少電子?(A) 0 (B) 2 (C) 6 (D) 10 (E) 14
- 三、試說明森林界限、林木界限與樹木界限如何區分?(20 分)
- 六、解釋名詞:(20 分)(一) soil texture
- 五、請列出共存兩物種族群相互作用之 9 種可能方式及各種作用對兩物種之影響。(20 分)
- 五、臺灣以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政策下,請討論國有林育林作業之策略運用。(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