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請閱讀以下資料:
資料一:2012年3月蘇花改工程在南澳至和平段的谷風隧道,發現「漢本遠址」,中研院史語所
行考古鑑定判定年代為距今1200~1600年前的金屬器時代文明。
資枓二:2015年8月漢本遺址已挖出玉器、陶器、石器、金箔、瑪瑙、骨角器、玻璃珠、青銅
器、開元通寶…等物品,其中出土的鐵渣,證實當時臺灣已經進入鐵器時代。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以「最早臺商」形容漢本人,指出當時的原住民貿易,當由花蓮一路往南,並延伸到呂宋島及中南半島。
資料三:2016年7月考古團隊又挖到第2個文化遺址,團隊初判是2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後期
遺址,遺址不僅有完整的部落和房子,也發現100多具遺骸。
賌料四:2015年11月花蓮縣長公開抨擊中研院考古團隊挖掘速度太慢,譴責「考古霸權」拖延
蘇花改的通車時間。
依據上述資料,下列闡述何者較為適當?
甲、藉由漢本遺址出土,可更理解史前文化臺灣地區人類活動的變遷過程
乙、資料中描述遺址逐次出土概況,說明考古研究中文化層相互疊壓的關係
丙、漢本遺址位處山海之間並不適合人居,因此漢本人應指唐宋時期來臺貿易的中國人
丁、在妥善完成遣址保存與鑑定前,不應有工程破壞遺址,該縣長對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有加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