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單相兩線 220 V 線徑為 2.6 mm 之銅線電路供應一負載,其電流為 30 安培,功因為1.0。假設不考慮線路感抗,線路長 20 公尺,銅線 20℃之電阻值=3.35 Ω/km,銅線每升 1℃,電阻增加 0.39%,求此銅線在 50℃運轉溫度時之電壓降,(10 分)假設線路容許電壓降為 5 V,求此銅線在 45℃運轉溫度時之最大容許長度。(10 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3)各處()的電位能表示式。(10 分)
- 四、請比較開放系統連接(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協定與 TCP/IP 協定二者之架構?(20 分)
- ⑵求出代表此組信號之正交基底函數?(10 分)
- 41 我國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將毒品依那些特性分級列管?(1)成癮性、(2)濫用性、(3)毒性、(4)社會危害性。(A)3(B)4(C)4(D)4
- 44 下表是新竹縣 103 年人口統計資料,比較各鄉鎮市人口數、出生率、死亡率,以下何者正確? (A) 五峰鄉死亡率最高(B) 竹北市自然增加率最高(C) 峨眉鄉人口老化最嚴重(D) 尖石鄉民比峨眉鄉
- 40 如果欲瞭解台灣民眾對於健康食品使用的比率,其調查研究的抽樣設計採取先抽鄉鎮,再在鄉鎮下抽個人的方式,請問這是何種抽樣方法?(A) 單純隨機抽樣(B) 等距抽樣(C) 分層抽樣(D) 集束抽樣
- 31 有關全球環境變遷的敍述下列何者正確?(A) 生產及消費模式的均一化可以減緩全球環境變遷的問題(B) 氣候暖化可能會提高環境中過敏原的濃度,導致氣喘或過敏等疾病的增加(C) 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微
- 21 因為食用未煮熟雞蛋而導致腸道疾病,其中最常見之細菌為何?(A) 金黃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B)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C)
- 39 隨機丟一出現正面機率為 2/3 的硬幣,在已經出現 49 次正面的情況下,第 50 次出現正面的機率為:(A) (2/3)50(B) (2/3)49 + (2/3)(C) 2/3(D) 0
- 30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中有關風險特徵描述,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 分別為致癌物(終身暴露癌症發生的機率)與非致癌物(危害指數)(B) 應考量整體的暴露,以及所有污染物和暴露途徑的風險(C) 危害評估
內容推薦
- ⑵捕食性天敵(predatory natural enemy)
- 二、植物抗病性可分為垂直抗病及水平抗病,請比較其差異,並說明如何應用於植物抗病育種?(20 分)
- 有害生物(pest)
- 經濟臨界(economic threshold)
- 五、土壤營養元素移動至植物根部表面主要有三種機制,請詳細說明。(10 分)磷肥移動主要屬於那一種機制?(5 分)作物裁培應如何管理磷肥,以增加其有效性?(5 分)
- 有效積算溫(total effective temperature)
- 四、請寫出四種鱗翅目危害蔬菜主要害蟲種類、危害習性及其綜合管理?(20 分)
- 變態(metamorphosis)
- 五、利用病原菌來防治作物害蟲,此病原菌種類包括那些?並請舉例說明何者曾應用在台灣農作物的防治上?(20 分)
- 蚜獅(aphid-lions)
- 一、試述大豆對土壤的適應性及土壤 pH 值影響產量的原因?(20 分)
- ⑷ 致病性(pathogenicity)
- 二、請詳述真菌與細菌所引起病害的特點和識別方法?(10 分)
- ⑸ 無病徵的攜毒者(symptomless carriers)
- 二、台灣不適合作物生長的問題土壤有那些?應該如何改良?(20 分)
- 二、如何測定土壤之 pH 值?測定土壤之 pH 值時,如何消除土壤之鹽效應(salt effect)?土壤之 pH 值如何影響土壤之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20 分)
- ⑵鹽基飽和度(base saturation%)
- 三、請詳述病害發生的過程?(20 分)
- 三、何謂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腐植化物質(humic substances)?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腐植化物質如何影響土壤微生物生態(microbial ecology)與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 ⑶鹽土(saline soils)
- 三、何謂植物營養必要元素?(10 分)請列舉之。(10 分)
- 四、就土壤分類、礦物組成及生產力,討論臺灣之沖積土(alluvial soils)與紅壤(red soils)之特性差異?(20 分)
- ⑷礦質化作用(mineralization)
- 四、何謂酸性肥料?(5 分)說明過磷酸石灰如何製造。(10 分)過磷酸石灰是酸性、中性還是鹼性肥料?請說明判斷依據。(5 分)
- 五、土壤中之養分以及有害之重金屬(heavy metals)被植(作)物根吸收之機制(mechanisms)有那些?(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