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近30個非洲及亞洲國家在印尼的萬隆集會,共有300多位代表出席,討論如何保障世界和平等共同議題。會議中還觸及下列哪一重要議題?
(A)呼籲工業化國家設法保護臭氧層
(B)應爭取民族獨立,共同發展經濟
(C)如何有效禁止某些國家濫捕鯨魚
(D)如何建立自由的經濟與貿易體系
(A)呼籲工業化國家設法保護臭氧層
(B)應爭取民族獨立,共同發展經濟
(C)如何有效禁止某些國家濫捕鯨魚
(D)如何建立自由的經濟與貿易體系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十七世紀中,歐洲人要模仿一項中國工藝,卻無進展。十八世紀初,一位在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開始研究及記錄這項工藝的生產過程,並將之傳回歐洲,歐洲人才得以突破困難,掌握這項工藝。這項中國工藝最可能是指:
- 某地的歷史至少有5500年,最早為埃及人統治,希臘、波斯及羅馬都曾統治此地。該地居於重要交通路線之上,商業發達,源源不斷將東方商品輸入羅馬帝國。後來又為阿拉伯人統治,成為阿拉伯文化的重鎮。但十三
- 從臺灣民間信仰發展歷程來看,漢人來臺移墾之初,常會在移居地供奉來自原鄉信仰的特定神明,與其他地區的信仰有所區別。下列哪一神明信仰可以反映這種現象?(A)土地公(B)關聖帝君(C)城隍爺(D)保生
- 某一時期,在中國某地的英、美僑民都成了「戰俘」,被監禁在當地的集中營中。德國與日本在該地的學校,卻經常聯合舉辦童軍露營或運動會等交流活動。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於何時何地?(A)1900年,義和團組
- 某地最早為凱爾特人(Celts)居住地,後來許多日耳曼部落遷入此地,凱爾特人乃另遷他處。此後,此地成為日耳曼部落與羅馬帝國的交流地區。西元六世紀時,斯拉夫人也遷到此地,帶進斯拉夫文化。這個地方也
- 明代法律規定:如果有人敢擅自建造三桅以上大船,企圖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或是潛通海賊,同謀結聚;或是為其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處斬,梟首示眾,全家發往邊疆充軍。這種政策最主要目的是:(A
- 1885年,中、法兩國因越南問題,訂立條約,包括下列四款規定。其中,何者對中國在越南的宗主權影響最大?(A)越南與中國邊界毗連之境,法國應弭亂安撫,禁其復聚為亂(B)中國在邊境設關收稅,法國得設
- 某一時期,新政府緊急頒布「保護人民與國家」的命令,中止部分公民的言論、出版、結社及公開集會、秘密通訊與居住及財產權。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何時何地?(A)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B)1
- 二次大戰後,幾個國家為防止共黨擴張,共同成立一個國際組織,但參與國家的立場和意見並不相同,例如:美國認為此組織可以強化美國在此地區的外交政策;英國表示:共產主義是軍事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能單靠軍
- 1978年12月以後,中共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發展方針,開始實施經濟改革,但因為1989年「六四事件」,內部出現路線爭議。在此同時,蘇聯領袖戈巴契夫採取的改革措施引發了蘇聯解體,中共遂猶疑
內容推薦
- 許多紀錄都可以作為研究歷史的材料,但記錄是否正確、執筆者是否偏頗等,均可能影響到這些資料的價值。學者指出「這種史料」經常過度美化當事人的經歷與事蹟,使用時必須小心查證。「這種史料」最可能是指:(
- 俄國圖書館裡有一批十七世紀的法國圖書,相當珍貴。根據記載,這些書籍原本收藏在巴黎一座修道院中,因為當地發生動亂,俄國駐法使節特別購買,私下運回俄國。這個動亂最可能是:(A)英法百年戰爭(B)歐洲
- 一位官員認為:臺灣移民都是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稚,所以一莊之內,有家室者百不得一。因此,建議政府規定:欲赴臺耕種者,必須攜帶家眷,才可以核發渡臺許可,以便編甲、安插、管理。如果已經到臺灣的
- 某一政治團體公布其基本任務:要保證這個由工人和農民建立的民主專政政權在全中國勝利;要實現土地國有;要推翻與外國帝國主義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並確認蘇聯是其堅定的同盟。這個政治團體最可能是:(A)1
- 一群貴族和騎士呼喊著宗教口號,向東前進。他們沿路忍受飢餓、疾病,終於抵達目的地,卻在佔領城池之後,屠殺城內居民,基督徒、伊斯蘭教徒都無法倖免。他們雖然建立國家,但終究因路途遙遠,運補困難,無法長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不斷轟炸臺灣,除了港口、機場之外,製糖廠也是重要的轟炸目標,高雄、屏東、嘉義、彰化及花蓮等地的糖廠無一倖免。美軍轟炸糖廠的最主要目的是:(A)避免日本將蔗糖運銷到國際市場
- 十七世紀初陳第〈東番記〉對臺灣鹿的記載是「千百成群」、「鏢發命中,獲若丘陵」、「窮年捕鹿,鹿亦不竭」等;但到了1639年,荷蘭大員長官公告日後捕鹿只能到3月底,因為5月,母鹿已生小鹿;到16
- 一位學者認為:「科舉取士久矣,名儒鉅公,皆由此出。今為士者,固不能免。然場屋(考場)之得失,顧(只是)其技與有司好惡如何耳;非所以為君子、小人之辨也。」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只以此相尚,不能自拔,則
- 某國自十八世紀以後,採行擴張政策,勢力範圍不斷擴大。1921年時,其領域約佔地表6%,領域內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20%。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殖民帝國主義面臨挑戰,該國也喪失許多領地,國力
- 幾位臺灣的結首致力從事公益救濟,例如組織群眾,簽訂契約,要大家共同出錢,購買土地,將這塊土地的收成用於建廟,以祭祀無人收埋的骸骨。所建的廟最可能是:(A)三山國王廟(B)天后宮(C)開漳聖王廟(
- 某書以1948年的柏林危機、1950年的韓戰、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及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作為主要的討論內容。這本書的主題最可能是:(A)冷戰時期的對峙(B)殖民地解放運動(C)東西文明的衝
- 一位皇帝指出,歷史上,許多朝代或因封建,或因外患,或因權臣,或因外戚,或因女主而導致滅亡,他自信,我朝自建國以來,從沒有過這些情形。但學者認為:這位皇帝不僅頻繁用兵,也信任佞臣,導致許多官員貪汙
- 亞洲某地區的居民原本多信奉佛教、印度教,十三世紀時改信伊斯蘭教;十六世紀時,不僅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文化也非常昌盛;十九世紀以後,卻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才脫離殖民者的統治,與其他
- 邊塞傳來鄰國入寇的消息,皇帝依例指派文官為主帥,率領臨時任命的武將迎敵,並特別交代,主帥必須按照皇帝擬定的陣圖、計畫作戰。此事最可能發生在:(A)西漢時期,匈奴入塞(B)隋唐時期,突厥入寇(C)
- 兩位日本人討論時局,甲向乙說:「短刀比起長刀方便好用」。不久,甲又說「現在短槍的威力大,比刀有過之」。等到乙買了短槍,甲卻勸乙好好研究《萬國公法》(國際法原理),認為槍可殺敵,《萬國公法》卻可以
- 2009年,政府指定/登錄某件作品為國寶文物,其理由如下:「本作品為臺灣近代美術標竿之作,具重要歷史意義;浮雕畫面呈現南方亞熱帶風情,反映當時臺灣農村美意識之藝術成就,為臺灣美術史上難得的稀有題
- 某部文學作品滙集許多來自波斯、印度等地的民間故事,也描繪阿拔斯王朝在巴格達等地的生活情景。故事中常出現來自各地的華麗衣飾用品,反映當時伊斯蘭世界的富庶和多元景象。這部作品最可能是:(A)十日談(
- 一位官員批評當朝皇帝,表面上獎勵儒學,以儒學取士,卻連年對北方遊牧民族發動戰爭,不顧民生疾苦,儒學只是用來包裝他的欲望而已。這位官員批評的皇帝最可能是:(A)漢高祖(B)漢武帝(C)新朝王莽(D
- 有人記載:航行前往歐洲途中,先進入紅海,再進入新近開鑿的運河,此為法國人雷賽布斯鑿通歐羅巴、阿非利加兩洲相連處為河,以通舟楫者也。自亞細亞至歐羅巴,省卻水程二萬餘里,厥功偉矣。此人最可能是:(A
- 明代一本介紹西湖風土民情的書記載:宋代都城遷到杭州之後,許多原本居住在中原的「西域夷人」也多跟著政府南移。這些人因為飲食、信仰及婚姻的方便,多群聚而居。元代時,有許多「西域夷人」進入中國,多選擇
-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兩兩相同?(A)妄自菲「薄」/刻「薄」寡恩(B)虛聲恫「嚇」/瞞神「嚇」鬼(C)漫「卷」詩書/「卷」髮碧眼(D)七擒七「縱」/「縱」橫捭闔。
- 如圖,求出 x-y=? (A) 63 (B) 28 (C) 51 (D) 23。
- 若一個正 N 邊形的一個內角是一個外角的 11 倍,則 N=?(A)20 (B)22 (C)24 (D)26
- 已知=9 公分,作 的垂直平分線時,以 A、B 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畫弧,則下列哪一個長度不可作為畫弧時的半徑?(A) 10 公分 (B) 7 公分 (C) 9 公分 (D) 5 公分。
- 如圖,六邊形 ABCDEF 中,∠F=108°,∠∠∠∠∠5 分別為∠A、∠B、∠C、∠D、∠E 的外角,求∠1+∠2+∠3+∠4+∠5=? (A)240° (B)25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