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 ( )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參考答案
答案:A,B,C,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1946年,中共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是在(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0年4月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
-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口号是( )(A)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和平、民主、团结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A)陈云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 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 1920年,陈独秀等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B)肝胆相照(C)互相监督(D)荣辱与共
內容推薦
-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66年 (C)1971年 (D)1978年
-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 )(A)奕诉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对待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方针是 (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推陈出新
-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百色起义
- 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而提拔的年轻将领有( )(A)萧朝贵 (B)韦昌辉 (C)陈玉成 (D)李秀成
-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有(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天津电报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 1930年1月,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学堂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民丛报》 (D)《民报》
- 1930年到1931年,在红一方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基础上形成了(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C)反贪污、反受贿、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
- 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保路运动 (D)立宪运动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