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3 關於人工耳蝸術後開頻的神經反應遙測(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 NRT),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術後病人可以透過 NRT 來設定動態範圍
(B) NRT 是一種透過病人主觀反應的測試技術
(C)人工耳蝸術後,NRT 並無法用來量測聽神經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
(D) NRT 技術與神經反應成像(neural response imaging, NRI)原理相似
(A)術後病人可以透過 NRT 來設定動態範圍
(B) NRT 是一種透過病人主觀反應的測試技術
(C)人工耳蝸術後,NRT 並無法用來量測聽神經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
(D) NRT 技術與神經反應成像(neural response imaging, NRI)原理相似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41 人工耳蝸初次開頻,設定 T 值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通常從高頻頻道的電極開始(B)應使用下降法求得閾值(C)宜使用較大的電流位階(step sizes)調整(D)因為是初次開頻,需根據真正
- 40 許多人工耳蝸使用者對聆聽音樂滿意度不佳,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全曲訓練方式(whole song approach)是音樂聽能訓練課程之一(B)增加耳蝸電極數能大幅改善聆聽音樂的效果(C)音樂
- 39 有關人工耳蝸使用影像評估的理由,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術前 CT 可顯示耳蝸異常(B)術前 MRI 可顯示聽神經的狀態(C)術後 X 光可評估電極植入的狀態(D)術後 CT 常被用來顯示植入在
- 38 考慮習語後失聰年長者植入人工耳蝸的成效,下列何者最不相關?(A)是否大於 70 歲 (B)失聰時間 (C)中樞聽覺處理的功能 (D)神經學或認知的狀態
- 37 人工耳蝸的外部傳輸線圈傳入的訊號,包含下列那些項目?①類比聲源訊號 ②編碼策略 ③磁場吸附力 ④電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6 人工耳蝸的電流模式所謂的單極(monopolar),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耳蝸內為主動電極,耳蝸外為返回電極(return)(B)主動和返回電極都在耳蝸內(C)耳蝸外多一個電極可回收過多殘存電
- 35 目前人工耳蝸所使用電刺激的類型為何?(A)直流電(direct current) (B)單相電脈衝(single phasic electrical pulse)(C)雙相電脈衝(biphasi
- 34 有關人工耳蝸的敏感度調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控制電流刺激量的閾值(B)控制板狀電極(planar electrode)回收殘存電量的敏感度(C)控制傳遞線圈訊號之敏感度(D)控制聲音處理器
- 33 有關人工耳蝸共用極(common ground),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普遍用於現行語音處理策略的電流刺激模式(B)相較於單極有更多刺激區域(C)耳蝸內只有一個是返回(return)電極,其餘
- 32 有關人工耳蝸輸入動態範圍(input dynamic range, IDR),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聲學輸入的範圍宜對應植入者的電流動態範圍(B)作用為控制麥克風的靈敏度(C)可避免輸入訊號波
內容推薦
- 45 FM 系統可以為聽損者提升訊噪比及語音的清晰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 FM 的組成要件包含麥克風、發射器與接收器(B) FM 使用的地點,建議只能在學校使用,以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C) FM
- 46 在臺灣,下列那一個頻帶可用於 FM 數位調頻輔具?(A) 78 MHz (B) 212 MHz (C) 900 MHz (D) 2400 MHz
- 47 下列何項敘述最符合動態調頻系統(dynamic FM)的特性?(A)採用 speech-operated switching(SOX)控制近端麥克風的調頻系統(B)採用 voice-operat
- 48 在標準的學校教室中運用聲場擴音系統,下列何項為最合理的效益?(A)可以改善訊噪比約達 25 分貝(B)可以根據教室噪音而動態改變增益以改善聆聽(C)學生聆聽不會受到餘響(reverberatio
- 49 關於佩戴跨傳型助聽器(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ignals, CROS),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所有傳到劣耳側的聲音會在優耳側聽見,可減少頭影效性對低頻率聲音的遮蔽
- 50 與傳統助聽器相較,中耳植入型助聽器的優點,下列何者錯誤?(A)延伸的高頻反應 (B)在安靜或吵雜環境中,都具有較好的語音清晰度(C)對低頻有更多的增益空間 (D)無閉塞效應的問題
- I play the guitar very well , and Jose _________, too.(A) do (B) does (C) can (D) is
- 2 製作全口活動義齒時,有關使用鈦(Ti)金屬床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生物相容性高 (B)強度穩定 (C)比較輕 (D)易鑄造
- 3 覆蓋體(copings)和套疊冠(telescopic crowns)通常設計其緩衝區範圍,為多少 mm?(A) 0.1〜0.2 (B) 0.3〜0.5 (C) 1〜2 (D) 3〜5
- 4 全口活動義齒示意如下圖,R=殘嵴 D=全口活動義齒 A、B、C 分別為咀嚼施力方向,下列何者不會產生轉覆力作用? (A) ABC (B)僅 AB (C)僅 BC (D)僅 C
- 5 全口活動義齒工作模型的腭部或口腔底部之厚度至少須有幾 mm 以上?(A) 2 (B) 5 (C) 10 (D) 20
- 6 關於哥德式弧形描軌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用以描記受試者之下顎邊緣運動(B)描針置於下顎,描盤在上顎時,描出圖形為尖端向前(C)不可放置口內,以防誤描(D)描針必須放置於臉之正中線
- 7 與全口活動義齒基底組織面有接觸的口腔組織為:①殘脊黏膜 ②硬腭 ③唇 ④頰 ⑤舌背 ⑥舌根⑦軟腭(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②⑦ (D)②④⑦
- 8 關於全口活動義齒排牙前的技工製作順序何者最理想?①個人牙托製作 ②咬合基底製作 ③咬合器裝戴(mounting) ④Gothic arch 描繪裝置的裝戴 ⑤咬合器再裝戴(remounting)(
- 9 製作全口活動義齒個人牙托前,下列解剖部位何者不需進行緩壓(relief)工作?(A)上顎結節(maxillary tuberosity) (B)下顎腭隆凸(torus mandibularis)(
- 10 在製作全口活動義齒時,標準尺寸的咬合基底從邊緣來測量,上顎臼齒部咬合堤最適當的高度約為幾 mm?(A) 13 (B) 18 (C) 23 (D) 28
- 11 關於全口活動義齒印模後,製作圍盒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工作模型印模時,能完整記錄邊緣溝(sulcus)的深度與寬度(B)圍蠟(beading)時,圍盒牆面高 10~15 mm(C)工作模型
- 12 當患者抱怨全口活動義齒的穩定性(stability)不佳時,與下列何者最有關?(A)講話時義齒會脫落 (B)人工牙齒排列不佳(C)義齒基底邊緣封鎖(peripheral sealing)不足 (
- 13 關於全口活動義齒排牙與咬合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下顎齒槽骨嵴最高點的連線可當成排牙位置的參考(B)具咬頭的人工牙(cusped artificial teeth)較零度牙有較佳的咀嚼效率(
- 14 關於不同人工牙型態與咬合觀念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 30 度牙:後牙看起來較自然(B)零度牙:使用簡易型咬合器即可(C)零度牙:前牙區可以排正常垂直與水平覆蓋(overbite & ove
- 15 關於病患舊有義齒的資訊,下列何者不需要記錄?(A)上顎正中門齒的長度 (B)上顎正中門齒的寬度(C)上顎前牙六顆牙齒之總寬度 (D)後牙之角度
- 16 全口活動義齒製作時,大多數牙醫學者最認同的咬合模式為下列何者?(A)犬齒保護(canine protected)咬合 (B)相互保護(mutually protected)咬合(C)單側平衡(u
- 17 關於全口活動義齒包埋之敘述,下列何者最正確?(A)美式包埋法將人工牙與工作模型分開 (B)法式包埋法將人工牙與工作模型分開(C)美式包埋法適用於金屬基底義齒 (D)法式包埋法適用於金屬基底義齒
- 18 關於全口活動義齒包埋和去蠟的過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人工牙與煮聚盒(flask)頂部之間有 5 mm 以上的距離(B)在一次包埋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形成倒凹(undercut)(C)去蠟是在
- 19 由額面觀(frontal view),左右側咬合面呈現出之曲線為下列何者?(A)威爾生氏曲線(Wilson’s curve) (B)史比氏曲線(Spee’s curve)(C)甘伯氏線(C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