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 )下列是清末重大的革命運動,依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為何?(甲)興中會成立(乙)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丙)武昌起義(丁)廣州黃花岡之役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甲乙丙丁
(D)甲丁乙丙。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甲乙丙丁
(D)甲丁乙丙。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4375
統計:A(27),B(0),C(1),D(3),E(0)
內容推薦
- 【題組】25)因為總督府教育政策的限制,使得當時臺人不易接受高等教育,紛紛選擇至國外留學,其中以留學哪個國家的總數最多?(A)中國 (B)英國 (C)日本 (D)美國
- ( )目前政府於 103 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讓黃爺爺想起自己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時,當時剛好遇到六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請問:黃爺爺就讀公學校一年級應該是下列何時?(A)1896 年(B) 190
- (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為一海商,在閩、粵沿海一帶極有勢力,曾擁立唐王抵抗清軍。當時的鄭成功,青年有為,奮發上進,深受唐王器重,受賜姓朱,因而有何稱呼?(A)國姓爺(B)延平郡王(C)桂王(D)
- ( )戒嚴時期,臺灣人民的自由受到很多限制。下列何者不在戒嚴時期限制的範圍內?(A)集會遊行的自由 (B)批評時政的自由(C)信仰宗教的自由 (D)成立政黨的自由。
- 【題組】24)日治初期的在臺日人欲接受初等教育,必須到哪個學校去就讀?(A)公學校(B)小學校(C)蕃人公學校 (D)社學。
- ( )有關日治時期臺灣高等教育的敘述,何者正確?(A)在學的學生以臺灣人為主(B)主要是在滿足在臺日人的升學需要(C)是一個專為臺灣人設置的研究機構(D)超過當時日本本國的學術水準。
- 派大星解讀<負荷>一詩,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 )民國 60 年代以後,臺灣社會由於哪些因素,人民對政治民主的要求提高,挑戰了政府的戒嚴統治,也促使「黨外」運動進入另一高峰期?(A)宣布動員戡亂 (B)實行地方自治(C)經濟教育發展 (
- ( )日治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是現在哪一所大學的前身? (A)師範大學 (B)臺北大學(C)東京帝國大學 (D)臺灣大學。
- 圖(七)為某地區的氣候圖,從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及判斷出下列哪項資訊? (A)降雨類型多對流雨 (B)年溫差約為22∘C (C)此區乾濕季節分明 (D)該區應為臺灣北部。
內容推薦
- ( )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青年主張改革臺灣政治體制,提出設置臺灣議會的時代背景為何?(A)英法聯軍,臺灣被迫開港(B)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民族自決的思潮盛行(C)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分身
- 【題組】26)日治時期,臺灣人多被鼓勵念師範學校、醫學校,這是因為當時的中等教育以何種原則為主?(A)推理 (B)實用(C)語文教育(D)同化。
-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A) 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B) 雷震,《自由中國》(C) 黃
- ( )明瑾正在整理歷史重點,他要將清末一連串的改革做歸納整理。請問:明瑾會將革命運動歸納在下列哪個層面的改革中? (A)器物層面(B)技術層面 (C)制度層面 (D)思想層面。
- ( )以下敘述,取材自某段筆記資料:「歲壬寅二月,忽有遷民之令,……令濱海民悉徙內地三十里,以絕接濟臺灣之患。」請問:清朝初期曾對臺灣實行海禁政策,其主要目的為何?(A)禁止西方人與中國的貿易往
- ( )日本統治臺灣之初,曾視臺灣為亟需建設之地,尤其臺灣社會的三大陋習,更是改革之首要。下列何者不屬於日本人眼中的三大陋習?(A)賭博 (B)吸食鴉片 (C)纏足 (D)辮髮
- 他出身臺中霧峰望族,在日治時期,對於臺灣的民權運動積極參與,並曾與中國近代知名的政治改革家梁啟超有過一番深談,讓他決心以非武力抗爭的方式進行政治運動。請問:【題組】27)上文中的人物為下列何人?
- ( )裕鑫在學校圖書館架上看到一本名為《從威權到民主──臺灣的民國 38~76 年》的書,他可以在此書的目錄看到下列哪一章節名稱?(A)〈從戒嚴到解嚴〉(B)〈陳儀與二二八事件〉(C)〈首任民
- ( )小明發現中華民國元年所公布的國家根本大法竟然不是《憲法》,而是法律位階與《憲法》相同的某部法律。請問:此部法律為下列何者?(A)《大清帝國憲法》(B)《中國民國臨時約法》 (C)《中國民
- ( )在鄭氏政權的經營下,臺灣成為各貿易地的轉運站。請問:上述貿易地不包括下列何地?(A)中國 (B) 南洋 (C)日本 (D) 朝鮮
- ( )1920 年代以後,為了制衡臺灣總督府的專制統治,於是展開為期十餘年的政治社會運動。下列是當時政治社會運動的領導組織,(甲)臺灣民眾黨(乙)台灣文化協會(丙)台灣地方自治聯盟。若根據其成
- 【題組】28)承上題,這位人物回臺後開始推動政治運動,但歷經數十年的請願抗議,臺灣總督府卻都不採納。請問:此項政治運動可能為何?(A)成立臺灣文化協會(B)主張實施地方自(C)鼓吹設置臺灣議會(D)反
- ( )(甲)蔣經國(乙)陳水扁(丙)李登輝(丁)蔣中正。上述歷任中華民國總統,按其任期時間先後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乙丙丁甲(B)丁甲丙乙(C)丙丁甲乙 (D)甲丁乙丙。
- =3 . (註:用科學記號作答)
- ( )根據 17 世紀的外國史書記載:「臺灣有一獨立政權,除了農業開發外,並挾有臺灣海峽的貿易大權,此為東寧王國。」請問:「東寧王國」是指臺灣的哪一段歷史時期?(A)鄭成功時期 (B)荷治時期(
- ( )在臺灣光復之初,曾有一段時間物價飛漲,社會秩序不穩,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A)行政長官公署限制民間的經濟活動,並將臺灣的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B)民間集會遊行活動多,影
- ( )西元 2011 年,中華民國擴大慶祝建國百年的國慶日。回溯歷史,中華民國以 10 月 10 日這天為國慶日的由來是因為下列何事?(A)黃花岡之役的慘烈 (B)八國聯軍入侵(C)鐵路國有風
- ( )下列哪個人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象徵臺灣二次實現政黨輪替,民主腳步大幅向前邁進?(A) 蔣經國(B)李登輝(C) 陳水扁(D) 馬英九
- ( )某政權在臺灣的統治意義有:杜絕外人對臺灣殖民的企圖;讓中國制度與文化在臺灣發展,使漢人的典章制度正式移植臺灣。請問:此政權應位於下列哪一階段? (A)1 (B)2 (C)3 (D)4 。
- ( )土地拓墾與土地改革建設是各政權財經建設的重點。請問:鄭氏治臺時期,土地拓墾的最主要目的為何?(A)準備大量移民 (B)解決糧食匱乏問題(C)以農產品做為輸出商品(D)用農產品交換軍火
- ( )元辰想了解臺灣光復到中國大陸淪陷、國民政府遷臺之間的史事,若將在這期間發生的重要大事:(甲)臺灣發布《戒嚴令》;(乙)發生二二八事件;(丙)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依其先後順序排列
- ( )孫中山先生所建立的革命團體中,哪一個組織成功推翻滿清? (A)興中會 (B)同盟會(C)國民黨 (D)中華革命黨。
- 臺灣在日治時期,推行新觀念、新制度,使得社會有顯著的變遷,無形中也讓臺灣逐步走向現代化。請問【題組】21)下列哪些是日治時期臺灣人口增加的因素?(甲)有效地防治熱帶傳染病(乙)公共衛生的加強(丙
- 附表為 1921 年,當醫生的○○○對當時的臺灣社會開出的一份診斷報告書。請問:【題組】29)上文中的○○○是指下列何人?(A)林獻堂(B)蔣渭水 (C)唐景崧 (D)賴和。
- ( )民國 70 年代以後,臺灣各界要求平反二二八事件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臺灣政府與人民採取了哪些措施,希望能弭平此一事件留下的傷痕?(甲)調查公布事件真相(乙)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丙)政府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