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04依現行憲法規定,須有全體立法委員多少比例之提議與同意,才可提出總統罷免案?
(A)三分之二提議,四分之一同意
(B)四分之一提議,三分之二同意
(C)二分之一提議,二分之一同意
(D)三分之二提議,四分之三同意
(A)三分之二提議,四分之一同意
(B)四分之一提議,三分之二同意
(C)二分之一提議,二分之一同意
(D)三分之二提議,四分之三同意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為中央法規標準法所規定之適用原則?(A)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B)從新從重原則(C)罪刑法定原則(D)一事不再理原則
- 1712法律和道德、習慣、風俗、禮儀、宗教等最大的差別在於何處?(A)法律是無遠弗屆的(B)法律可以透過國家的強制力加以實現(C)法律是安定人心最重要的力量(D)法律存在的歷史是最久遠的
- 1664刑事訴訟法將交保或保釋稱為:(A)具保(B)責付(C)付保(D)保證
- 1663依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何者不屬於被告聲請迴避之對象?(A)法官(B)檢察官(C)法院書記官(D)公設辯護人
- 1298憲法增修條文第3 條規定,立法院得經多少立委以上之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A)五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
- 下列那一個機關須設審計長一職,以審核決算?(A)行政院(B)監察院(C)考試院(D)立法院
- 1711私法中的公平誠信原則,可以被應用於公法上,係使用何種法學方法而得出的結論?(A)類推適用(B)擬制(C)推定(D)解釋
- 1297我國縣市首長選舉採下列何種多數決方式?(A)三分之二特別多數(B)絕對多數(C)相對多數(D)四分之三特別多數
- 1371法律未特別規定施行日,僅規定自公布日施行者,法律係自何日發生效力?(A)自該公布日(B)自該公布日起算至第2日起(C)自該公布日起算至第3日起(D)自該公布日起算至第4日起
- 1662關於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下列何者最正確?(A)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不生刑事訴訟法之法律效果(B)當事人不得提出無證據能力之證據(C)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決依據(D)證據有無證據能力,由法官
內容推薦
- 1665法官審判時,發現犯罪之追訴權時效已完成,法官就該案件應為:(A)無罪判決(B)管轄錯誤判決(C)免訴判決(D)不受理判決
- 下列法規範中,何者與政治學關係為最密切?(A)刑法(B)國家賠償法(C)行政訴訟法(D)憲法
- 1299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經立法院同意提出後,應經多少選民同意始能罷免?(A)全體出席投票人數三分之二(B)全體出席投票人數二分之一(C)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且有效票過半數同意(D)選舉人總額過
- 1372特別重視「判例法」的法系是:(A)大陸法系(B)英美法系(C)東亞法系(D)回回法系
- 1373依中央法規標準法之規定,下列何者並非法律之名稱?(A)通則(B)條例(C)規則(D)律
- 下列關於「法源」的敘述,何者正確?(A)外國法屬於成文法法源之一(B)道德屬於成文法法源之一(C)法理屬於成文法法源之一(D)條約屬於成文法法源之一
- 下列何者不是憲法所規定之人民公權?(A)平等權(B)自由權(C)生存權(D)名譽權
- 下列關於「人之效力」的敘述,何者正確?(A)我國單採屬地主義(B)外國元首及其隨行家屬於訪問我國期間,受到我國法律的約束(C)普通外國人民在我國犯罪,需接受我國法律的制裁(D)在國外就學之我國
- 1905中華民國國民年滿幾歲者,得被選為總統、副總統?(A)二十歲(B)三十歲(C)四十歲(D)五十歲
- 下列關於「法理」的敘述,何者正確?(A)如在具體案件中可經由解釋而適用法律,則無必要以法理作為裁判的依據(B)民法禁止援用法理(C)行政法亦禁止援用法理(D)法理已有立法上的定義
- 下列那一個階段非法律制定的必要程序?(A)提案(B)審查(C)解釋(D)讀會
- 1666甲在機場大廳扒竊乙;則:(A)甲犯普通竊盜罪(B)甲犯機場竊盜罪(C)甲犯侵入有人居住之建築物竊盜罪(D)甲以犯車站竊盜罪論
- 1300失蹤人因遇海嘯之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幾年後為死亡之宣告?(A)7年(B)5年(C)3年(D)1年
- 下列何者並非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國際制裁方式?(A)軍事干預(B)拘留他國使節(C)海、陸、空封鎖(D)斷絕外交關係
- 1374刑法第1 條規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此規定乃何種原則之例?(A)不告不理原則(B)一事不二罰原則(C)無罪推定原則(D)罪刑法定原則
- 下列關於「時之效力」的敘述,何者正確?(A)立法者有權制定溯及既往的法律(B)不溯及既往原則僅適用於刑法(C)新法優於舊法原則不允許有例外的規定(D)法規定有施行期限者,期滿之廢止應經立法院通
- 1906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之人民,均有選舉權。此乃選舉權行使何種基本原則?(A)一般(普通)原則(B)直接原則(C)自由原則(D)平等原則
- 2105法律只能適用於施行後所發生的事實,不能適用於施行以前所發生的事實,是為下列何者?(A)特別法優於普通法(B)後法優於前法(C)法律不溯既往原則(D)罪刑法定主義
- 1667法官要傳喚被告到庭審理,卻發現被告前一天因車禍死亡,法官就該案件應為:(A)免訴判決(B)無罪判決(C)管轄權錯誤判決(D)不受理判決
- 1669依據法律條文之字義或文義而為之解釋方法,係指:(A)論理解釋(B)文理解釋(C)目的解釋(D)限縮解釋
- 1668公務員甲對於職務上之行為,向乙開口要「紅包」,被乙當場拒絕;則:(A)甲犯賄賂既遂罪(B)甲犯賄賂未遂罪(C)甲犯預備賄賂罪(D)甲不犯罪
- 1813刑法對「明知自己有花柳病或痲瘋,隱瞞而與他人為猥褻之行為或姦淫,致傳染於人者」之犯罪可施以強制治療之期間為多久?(A)最長六個月(B)最長一年(C)最長二年(D)至治癒時為止
- 1907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或拘禁時,逮捕或拘禁機關最遲要在何期限內移送法院審問?(A)二十四小時(B)四十八小時(C)七十二小時(D)視情形需要自行決定
- 2202甲為汽車製造公司,乙受僱於甲公司,甲公司因經濟不景氣而片面將乙之薪資減為一萬元,甲有理否?(A)無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B)無理,必須乙之同意,但減為一萬元合理(C)有理,薪資調整為甲之權限(
- 下列何種權利為我國憲法所明定兼具「權利與義務」雙重性質?(A)工作權(B)國民教育權(C)財產權(D)參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