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5),(6)也。
4
4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66006
統計:A(16),B(1005),C(282),D(9),E(0)
內容推薦
- 設,求的最大值為_____16_____,此時數對(x,y,z) _____17_____
- 關於〈師說〉一文的說明,下列選項何者正確?(A)「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在於先天資質有異(B)「小學而大遺」——指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C)「官盛則近諛,位卑則足羞」——學者不應與
- 下列關於台灣文學作家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有哪些?(A)賴和:堅持以漢文寫作,被尊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代表作品如〈一桿稱仔〉、〈鬥鬧熱〉(B)楊逵:感於執筆創作比直接抗日更能激勵民心,秉持人道主義
- 《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A)掌握要領,珍惜光陰 (B)仁民愛物,戒絕殺生(C)鑽注學問,心無旁騖 (D)取物有節,以仁存心
- 如果地球持續暖化,原本在南極大陸積雪厚度達數公里的冰都融化了,根據地殼均衡理論,南極第一高峰文森峰的高度會有什麼改變?(A)變高(B)變低(C)不變(D)不能判斷
- 有關下列引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哪一個?「始先生以進士,三十有一仕歷官,其為御史、尚書郎、中書舍人,前後三貶,皆以疏陳治事,廷議不隨為罪。常惋佛、老氏法潰聖人之隄,乃唱而築之。及為刑部侍郎,遂章言
- 關於清代的桐城派,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志在承繼明代擬古派「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B)桐城派三祖為方苞、歸有光、姚鼐(C)因代表人物均為安徽桐城人士,故名「桐城派」(D)為文重視義、法。
- 關於《論語》一書,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為何?(A)現今主要依據的傳本,為漢成帝時安昌侯張禹整理的版本,號《張侯論》(B)孔子周遊列國返魯後,集合門下弟子與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第 3頁,試卷含解答共 6
- 下列何者不能證明地球是圓形?(A)圓球是最完美的幾何圖形(B)月食過程中在月面出現的地 影是圓形的(C)麥哲倫船隊環繞地球一周(D)船靠近陸地時,船員先看到高山,而後才是就低 矮的海岸
- 古人命「名」與「字」,最常見的有「同訓」與「對文」兩種。「同訓」即同義,如曾鞏,字子固;「對文」則取反義,意思相對,有「調和」的作用,如韓愈,字退之。下列選項中,命名原則屬於「對文」的是哪一個?(
內容推薦
- 下列關於〈種地瓜〉一文的解讀,敘述正確的選項為何?(A)「『好農無雜草』——父親別後留下的這句話,啃噬著母親的心」——母親因對農事不得其法,而多做多錯(B)「挖戰壕捉蚯蚓奮勉向上,聽鎗聲如溪流勤種
- 五、下圖圓軸是由兩段不同直徑之圓桿銲接而成,需要傳遞 45 kW 的功率,假設銲接處會導致剪應力集中,剪應力集中因子為 26,如圓軸材料的容許剪應力為 40 MPa,試求此圓軸所容許的最大轉速。(
- 下列各組選項中,字義解釋相同的是哪些?(A)引入,「微」指左公處/噫!「微」斯人,吾誰與歸(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C)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三、配合題(共 10 分,每題 2 分)下列詩句所讚頌的人物為何?請選出正確的答案。(並將配對的答案畫到答案卡上)參考選項:(A)孔子 (B)顏淵 (C)子路 (D)冉求 (E)曾皙(AB)歐陽脩 (
- 下列關於〈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的文意敘述,正確的選項為何?(A)「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讓他發現天下之小」——登高望遠,使人眼界及胸襟更加開闊(B)「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
- 下圖分別是大地基準面的起伏與地表之下質量分布的關係模型,下列何者是錯誤的?(圖中虛線表示大地基準面)(A) (B) (C) (D)
- 行文時,為避免形式整齊的語句過多而顯得單調,有時會將部分句子「交錯語序」,使其參差有變化,稱為「錯綜」。例如:「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句式本為「山猿哀鳴,谷鳥啾啾」。下列選項符合錯綜「交錯語序」
- 已知4,試比較 a 、b、c、d、e 的大小 __________(6)
- 【題組】允哉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見義必為
- 9-11 題為題組:請就第六課〈論語選〉中,引用〈先進〉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引導他們談論各自的志向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題組】「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 1,Consider first Differential Equation:【題組】(a)Is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exact?
- 古文中常見「通同字」。兩個字形雖相異,但互換使用時,意思不變。兩字可「通」的情況很多,如假借字:「早晚」的「早」寫成「蚤」;如古今字:「莫春三月」的「莫」後來多以「暮」表示,是本字和後出字的關係
- 【題組】「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從這段話可知冉求的態度為何?(A)多所隱諱(B)審慎謙遜(C)灑脫不羈(D)直率豪邁
- 已知﹐ 且實數 s與 t 分別使得 成立﹐試求 t+k 之值_______
- 下列關於〈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敘述,請選出正確的選項。(A)「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左光斗欲試探史可法是否知書達禮(B)「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
-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7),(8)。(9),(10),如是而已。【題組】7
- 【題組】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坏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 【題組】對於公西華在宗廟、會同之事中擔任小相的志願,孔子云「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的意涵為何?(A)大才大用(B)力有未逮(C)有勇無謀(D)問心無愧
- 下列各選項,成語使用正確的是哪一個句子?(A)左光斗一生「光風霽月」,從不屈服於惡勢力(B)校長鼓勵同學們要「不恥下問」,向老師多請益,學業才會進步(C)辛樂克颱風帶來的豪雨釀成水災,許多一樓的住
- 林文義〈向晚的淡水〉一文,表達了哪些主題?(A)對環境保育的呼籲 (B)青春消逝的哀傷 (C)對土地的深深眷戀(D)悲天憫人的情懷 (E)歷史變遷的滄桑
- 【題組】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歷蠻瘴,崎嶇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事,動以必文。
- 面對長沮、桀溺的嘲諷,孔子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的態度回應,正顯示孔子何種精神?(A)待價而沽(B)不怨天,不尤人(C)用之則行,捨之則藏(D)知其不可而為之
- 關於古文運動,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有哪些?(A)中唐韓愈並非提倡古文第一人,初唐陳子昂、盛唐元結等人均屬先驅(B)韓愈主張以先秦兩漢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取代六朝以後華而不實的駢文(C)晚唐五代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1)也。人非(2),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3)。【題組】1
-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11),瞻之在前,(12);夫子(13):(14),(15),欲罷不能。」【題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