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已故的前輩作家楊逵先生,晚年曾在東海花園種花。當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再寫詩時,楊逵先生並未停下手中的工作,只一逕微笑著說:「我仍然在寫;只是,我是以鋤頭在大地上寫詩而已。」這真是多麼令人心折的回答啊!我常把這句話放在心裡,遙想楊老先生當日坦然自在、無愧無憾的微笑,心底充滿輕鬆溫暖的感覺。真的,那也是一種創作,且是更重要、更莊嚴的創作,不是嗎?── 去蒔花種草,去穿衣吃飯,去過好生活。對生命而言,紙上的創作,其實只是千萬作品形式中的一種而已啊!還有許多創作,是以其他方式,存在於我們廣大的生活裡的。大自雷根總統在國會發表一篇動人的演講,小至外科醫師漂亮地縫合原本扭曲凌亂的傷口;或是,從來不是好廚師的我們,竟也福至心靈,烘烤出一個鬆軟出色的戚風蛋糕,都是不折不扣的創作。生活,也許可以這樣說,就是我們以自己的身體、行為、語言和心靈,為一枝抽象無形的筆,在光陰這張碩大無朋的稿紙上,去從事創作的歷程吧?生活比文學還更重要!「在大地上寫詩」,這樣饒富啟示性的一句話,告訴了我們如此的真理;而這樣簡潔的一句話,想必也是楊逵先生濃縮了一生漫長的跋涉,才得來的體認吧?就在楊逵先生把自己活成一首動人史詩的同時,他的一生,對無數後起的寫作者來說,乃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風骨高標的夙昔典型。(節選自陳幸蕙在大地上寫詩)
1.「在大地上寫詩」是個很有哲理的題目,它真正的意思為何?
(A)人生中不能沒有文學
(B)生活比文學還重要
(C)要在大地上耕作才能創作文學
(D)每名農夫都是優秀的創作者。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