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下列有關中共「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中共征討國民黨的推進路線
(B)中共於抗戰期間發展的路線
(C)中共躲避國民政府圍剿的路線
(D)中共建設鐵、公路的總長度
(A)中共征討國民黨的推進路線
(B)中共於抗戰期間發展的路線
(C)中共躲避國民政府圍剿的路線
(D)中共建設鐵、公路的總長度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清朝因戰敗簽約,喪失關稅自主權,所有進口稅需要列強同意才能徵收。進入民國以後,中國仍為此所困。要到下列哪個時期,中國才收回關稅自主權? (A)辛亥革命後 (B)護法運動後 (C)五四運動時 (D
- 某事件後,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進入訓政時期,由中國國民黨「以黨治國、以黨建國」,做為邁向憲政體制的過渡時期。這是指哪個事件後? (A)五四運動 (B)護國軍起義 (C)護法運動 (D)北伐統一
- 將「五九國恥」、「五四運動」、「濟南慘案」加以比較,可發現此三件歷史事件彼此之間有何共通之處? (A)皆發生於十年建設期間 (B)都與袁世凱有關 (C)都發生在北京 (D)皆與日本有關
- 民國初年,何者導致國民黨內「黨中有黨」的派系衝突,為解決此紛爭,造成日後北伐因此而中斷? (A)反共抗俄 (B)聯俄抗共 (C)聯俄容共 (D)聯共抗俄
- 抗戰結束後,國共兩黨協商不成,中國又陷入內戰,國民黨節節敗退,最後在民國三十八年轉進台灣,下列何者並非國民黨戰敗的原因? (A)官員貪污腐化 (B)通貨膨脹,失去民心 (C)中共利用十年建設時期壯
- 「一群青年學生,手持標語,高喊著打破舊思想、舊文化,他們到處砸古董,毀寺廟神像。」這種情形,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哪個時期? (A)大鳴大放 (B)大躍進運動 (C)文化大革命 (D)土地改革
- 「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共產黨員則暗中進行分化活動,他們排擠蔣中正,實行操縱武漢政府,國民黨人遂於南京另組政府。」此事件史稱為何? (A)五三慘案 (B)寧漢分裂 (C)張勳復辟 (
- 五月三號是一個值得哀悼的日子,因為在民國十七年的濟南,某國為了阻擾中國的統一,竟然殺害了五千餘名的無辜中國軍民,這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戰爭的血腥與軍國主義的無情。某國為下列何國? (A)日本 (B)俄
- 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在宣布全面「動員戡亂」,希望在動員全國人力、物力之下可以打贏這場戰爭。上述的「戰爭」所指為何? (A)北伐之役 (B)東征之役 (C)國共內戰 (D)中日戰爭
- 孫文遺囑上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孫文推翻滿清後,革命之所以尚未成功的主要障礙是下列何者? (A)軍閥 (B)漢奸 (C)共產黨 (D)帝國主義者
內容推薦
- 民國二十年,日本炮轟東北軍的駐地,進攻瀋陽,史稱此次事變為何? (A)一二八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 某事件發生後,報紙對此事的報導如下:「剿共指揮官對蔣發動兵諫,要求停止剿共對日宣戰。」這是指下列哪個歷史事件? (A) 西安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 九一八事變
- 十年建設初期,日軍對中國發動一連串的攻擊,國民政府所採取的態度為何? (A)決定放棄剿共,對日作戰 (B)要求共產黨合作抗日 (C)一面剿共,一面正式對日宣戰 (D)消極應付日本侵略,積極準備剿
- 廷宇在網路上查詢歷史資料時,多半是在尋找「平民教育、航空運輸、廢兩改元」等相關內容。他應該是在查詢中國哪個時期的歷史事件? (A)十年建設 (B)八年抗戰 (C)二次大戰 (D)國共內戰
- 民國二十五年,中共提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結果影響當時負責剿共的指揮官,由該指揮官策動兵變,讓共產黨獲得喘息與發展的機會,改變了日後政局的發展,此指揮官為何人? (
- 近代中國史上,曾有一支部隊從江西的瑞金出發,一路經過湖南、四川、甘肅等地,最後到達陝西的北部。該部隊的行動與下列哪項歷史事件有關? (A)九一八事變 (B)八年抗戰 (C)五四運動 (D)兩萬五
-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大量屠殺猶太人,造成歐洲六百萬猶太人死亡之慘劇。在八年對日抗戰期間,日軍也曾在何地肆意屠殺中國三十萬人以上的平民百姓?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南京
- 中國對日抗戰八年,前四年是中國獨立與日本作戰,而與美、英並肩作戰是始自何事件爆發後? (A)八一三淞滬會戰 (B)武漢會戰 (C)珍珠港事變 (D)七七事變
- 「淞滬會戰,中國人雖然在軍事上戰敗,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但在士氣上勝利了。……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此戰役發生於哪個地方?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瀋陽
- 民國三十二年初,美、英等國與中國訂立平等新約,結束了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長達百年的束縛。請問中國不平等條約的開始與結束各與何戰爭有關? (A)鴉片戰爭、八年抗戰 (B)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C) 八
- 「學校師生要向日本天皇及當時在位的滿洲國皇帝遙拜,背誦溥儀的詔書,且學生必須學習日語,並被灌輸『日滿一體』的思想。」上述情形最可能發生於何時何地? (A)抗戰時期的東北 (B)十年建設時的重慶
- 抗戰初期,日軍誇口要「三月亡華」,但是這場戰事徹底打了日軍一個耳光,因為日軍非但沒有將中國滅國,還耗損大量兵力,也替國民政府爭取遷都時間,作為長期抗戰的準備,這場戰事指的是下列何者? (A) 淞
- 「此國利用雅爾達會議,在中國東北擁有特權,並在戰後協助中共搶先接收東北,使中共聲勢和國民黨不相上下。」上述國家所指為何? (A)美國 (B)蘇聯 (C)英國 (D)日本
- 北伐期間,國民黨內部對於共產黨在黨內勢力的擴張日漸不滿。乃於民國十六年,在上海發動下列哪個歷史事件? (A)剿共 (B)清黨 (C)容共 (D)反共
- 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在戰爭接連失利狀態下,宣布全面「動員戡亂」,希望在動員全國人力、物力之下可以打贏這場戰爭。此時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誰? (A)日本 (B)蘇聯 (C)中共 (D)美國
- 毛澤東曾告訴共黨人士說:「要利用這個時機,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此戰略造成中國日後政局的轉變。毛澤東所言是指利用以下哪個時機? (A)聯俄容共 (B)北伐統一 (C)十年建設 (D)八
- 中國於民國二十六年全面對日抗戰,經過長達八年的戰事,最終獲得勝利。促使中國全面對日抗戰的事件是下列何者? (A)九一八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五九國恥
- 中共建國後,採取向蘇聯「一面倒」的策略,首先在哪場戰役中為對抗美國而參戰? (A)以阿戰爭 (B)波斯灣戰爭 (C)韓戰 (D)越戰
- 1966年,一群由青少年組成的紅衛兵,慘無人道的摧殘知識分子、黨政官員,以及一切被他們隨意定為反動勢力的人,此事件被喻為是中華文化十年的浩劫。此事件稱為什麼? (A)黃金十年 (B)文化大革命
- 歷史圖表一是中共和我國邦交國家數目的統計表,造成這種邦交國數目變化的主要原因為何? (A)越戰爆發 (B)我國退出聯合國 (C)中共發動金門八二三炮戰 (D)臺美斷交
- 中共希望以集體化方式,增加農業生產,讓人民集體生活、勞動、生產,完全採取類似軍事化的管理。請問此一政策為何? (A)一面倒 (B)人民公社 (C)四個現代化 (D)文化大革命
- 日本入侵中國時採取「以華制華」的方式,先後成立許多傀儡政權。下列何者是日本人在八年抗戰期間扶植的政權? (A)蔣中正的南京政府 (B)張勳的滿洲國 (C)張學良的北京政府 (D)汪精衛的南京政府
- 打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口號,摧毀傳統文物,剷除西方文化,藉此運動打擊政敵,鞏固自己地位的人是? (A)周恩來 (B)張學良 (C)毛澤東 (D)鄧小平
- 「肥豬像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這是中共某一時期的宣傳標語,強調集體農場的生產方式。當時的風氣虛誇成風,經常出現浮報生產數量的情形,最後導致大饑荒,請問此標語的背景是哪個運動
- 中國大陸近期積極參與國際,擴展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如「一帶一路」,展現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經濟的崛起,可追溯中共哪一位領導人的改革開放政策? (A)鄧小平 (B)趙紫陽 (C)周恩來 (D)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