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49~50題孔子論飲食 孔潤常論語鄉黨云:「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為國君助祭後分得的肉食,要當天吃完,不能留到次日。家中祭祀用過的肉超過三天就不吃了。「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孔子和本鄉人一道喝酒,喝完之後,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後自己才出去。此「禮」反映了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有盛饌,必變色而作。」做客時有豐盛的筵席,就神色一變,並站起來以示感謝。又論語述而云: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因為服喪者不會飽食,辦喪事者應有悲哀惻隱之心。孔子對於飲食問題非常重視。他的飲食觀完整而自成系統,涉及到飲食原則,飲食禮儀烹飪技術等多方面,並為我國的古代飲食理論拓展了思維空間。有趣的是孔子雖講究美食,卻一生奔走列國,有時不免忍飢挨餓,經常過不上什麼好日子。但是他的後裔,特別是在明清兩代,被封為「衍聖公」的孔子嫡系世襲家族,卻真正錦衣玉食,享盡了人間的富貴榮華,尊孔子飲食思想創建的孔府菜,歷經灶前桃李花開,已成為中華美食大家族中的獨秀一支。
49.根據本文,孔子的飲食觀點與下列何者相同?
(A)主張飲食簡樸,才能勤儉持家
(B)飲食也要注重禮儀禮教
(C)烹調方式要符合社會等級
(D)告誡後代子孫飲食要有節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