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15 為題組,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張吾之寵,是以盡捨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於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於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於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於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捨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遊宦,而李斯諫逐客,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後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之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姚鼐李斯論)
14 關於本文的論點,以下解讀何者有誤?
(A)認為李斯在秦,未嘗用荀子學說而亂天下
(B)李斯得重用在其能「趨時」、迎合秦王意志
(C)蘇軾因李斯禍害天下,就把罪過推至荀子身上,牽扯太遠
(D)姚鼐認為人的為善與作惡一定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於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遊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併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於刻薄而便於嚴法久矣,其後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而張吾之寵,是以盡捨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於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於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於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於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捨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遊宦,而李斯諫逐客,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於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後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之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姚鼐李斯論)
14 關於本文的論點,以下解讀何者有誤?
(A)認為李斯在秦,未嘗用荀子學說而亂天下
(B)李斯得重用在其能「趨時」、迎合秦王意志
(C)蘇軾因李斯禍害天下,就把罪過推至荀子身上,牽扯太遠
(D)姚鼐認為人的為善與作惡一定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5
統計:A(3),B(0),C(8),D(26),E(0)
內容推薦
- 2 以下各組字形,何者完全正確?(A)錦鏽之飾/佳治窈窕 (B)批郤導窾/藉寇兵齎盜糧(C)籌躇滿志/空庖破竈 (D)留魚出聽/六馬仰沫。
- 【題組】 金朝劇作家,其創作之《諸宮調》,乃王實甫劇曲《西廂記》的參考原型。
- 17~為題組 山公(山濤)與嵇(康)、阮(籍)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
- 【題組】13 關於上文的解讀分析,何者錯誤?(A)對於伯夷、叔齊、顏回早早去世,而盜蹠卻壽終正寢感到不解(B)認為伯夷、叔齊、顏回的遭遇正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最好例證(C)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
- 《論語‧述而》記載:「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可知儒家十分重視生態的保護。下列哪些文句也展現古人的生態保護意識?(A)「川澤非時不入網罟,
- 【題組】 主張崇儉「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非鬥,以「畫一市價、君民並耕」治天下的先秦思想家。
- 7 以下文意理解何者錯誤?(A)庖丁解牛有三階段:所見「目無牛者」到「無非全牛」至「以神遇而不以目視」(B)泊船瓜洲寫理智上應進而仕,但情緒上畏進思隱的複雜情緒(C)寒食雨以阮籍窮途痛哭、韓安國死灰復
- 文學創作使用具體物象設喻,往往可使讀者對被描寫的事物獲致更鮮明的印象。下列所引之文句,運用這種技巧的選項是:(A)阿爾乾燥而火力很強的陽光(那陽光,比起亞熱帶的台灣,也要失色了吧?) (B)群
- 下列各詩歌、聯句之後均列出歌詠之學說創始者。其中詩歌與所詠之對象,配對正確者為(A)「祭酒主持齊稷下,著書終老楚蘭陵。隆禮尊賢王道立,重法愛民霸道行。」:韓非子(B)「聞道東周守藏史,愁殺西漢
- 【題組】強調「以禮為宗,以善為目標,人性本惡,矯性靠積學」的先秦思想家。
內容推薦
- 【題組】清朝傳奇作家,著名作品為《桃花扇》。
- 3 以下各組字義,何者完全不同?(A)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施」薪若一火就燥也/「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日淺(B)其「數」則始乎誦經/范增「數」目項王/會「數」而禮勤(C)賜與「斗」卮酒/玉「斗」
- 下列有關文化知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台灣通史》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是研究台灣歷史的重要典籍(B)〈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之首篇,柳宗元將西山當作自我的投射,具有特殊意義(C)〈過
- 【題組】15 文中評李斯時,姚鼐將其與前後世代的人物相提並論,請問以下敘述何者有誤?(A)荀子極力稱頌儒家治世的功效,雖然偶而會有得有失,但大體掌握治世的要領(B)假如李斯遇到的不是始皇、二世,李斯的
- 19~為題組 為了解天擇如何把我們塑造為獨特的靈長動物,讓我們回到祖先的稀樹草原。這種開闊的地形,與我們的猿類祖先稱之為家的森林截然不同。稀樹草原的驕陽炙熱無比,營養價值高的蔬果食物也比較少。為
- 4 以下哪一組成語皆為古今異義,且今日用法帶有貶義?(A)青出於藍/峰迴路轉 (B)每下愈況/紅杏出牆(C)行不由徑/不可思議 (D)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北曲:每本雜劇都有「題目、正名」寫在全劇之末,以交代故事;而南曲:每劇之首,必有「家門」,或稱「開場」,或「開場始末」,例由末或副末唱詞兩闋,表明作者編劇用意及劇情概況。下列開場或正名與作者、
- 二、多選題(每題 3 分。答錯 1 選項得 8 分;答錯 2 選項得 0.6 分;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錯多於兩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16 以下各組文句,何者前後使用相同的修辭?(A)技經肯綮
- 【題組】推敲文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A)單一配偶的物種,體型相當,外貌相似,社會結構較為穩定(B)比武式的物種,雌性負責所有育幼工作,雄性幾乎把時間花在比武上(C)人類具備強烈的社會性,
- 8 關於文字的演變與地位,以下說明何者錯誤?(A)李斯倉頡篇為小篆之始(B)蘇軾寒食帖、王羲之蘭亭集序皆為行書,後者更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C)劉鶚鐵雲藏龜為最早研究甲骨文之書(D)發現最早的文字是
- 【題組】創作小令最多,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譽之為「詞林(曲壇)之宗匠」。
- 下列選項,有關作家的敘述正確的是:(A)龍應台以《野火集》中犀利批判社會弊病引起廣大迴響,七十五年後,融合歷史與文化的思維以剖析社會,與理性之外更添一層感性,如《百年孤寂》。(B)洪素麗文學寫
- 17關於史記一書的敘述,何者完全正確?(A)史記分為五大體例:12 本紀、10 表、8 志、30 世家、70 列傳(B)項羽本紀、呂后本紀、孔子世家、陳涉世家皆為史記之變例(C)在史記一書中可找到諫逐
- 為避免詞語重複,常將意義相同的字以不同的字面予以抽換,稱之為「抽換詞面」。下列句子,何者運用了這種修辭法?(A)「輕」霜露而「狎」風雨(B)「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C)風無雌雄之「異」
- 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公又問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乎?」
- 【題組】明代傳奇作家,所著《玉茗堂四夢》最為知名,被現代人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 第二部分:非選題,共 30 分一、配合題:依各題的說明,請於參考選項中找出正確的人物配對(計 10 題,20 分):參考選項 第 8 頁,共 8 頁(A)老子 (B)莊子 (C)孟子 (D)荀子 (E
- ( )沿正 n 邊形作等速 v 運動之質點,其質量為 m,由一邊行至另一鄰邊前後所受之衝量量值為 (A) (B) (C) (D) (E) 。
- 下列選項敘述的內容,正確的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指天、地與四方(B)「吞二周而亡諸侯」中「二周」是指東周和西周兩朝代(C)「朱林以下,輒起兵戎」,喋血山河」指交逼而來的外交兵禍(
- 10~11 為題組,請閱讀後回答問題:(甲) □ 一去無謀主, ○ 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乙)楚霸王,漢高皇,龍爭虎鬥幾戰場。爭弱爭強,天喪天亡,成敗豈尋常?一個福相催先到 ☆
- 【題組】元代初期雜劇作家,曾任浙江行省務官,賈仲明尊之為「曲狀元」。
- 【題組】認為「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先秦思想家。
- 一開口容器,其容積不因溫度而改變,其中含 27°C、1atm 之空氣。今欲使器內空氣分子總數的 1/5逸出,須加熱至幾度?(A)52℃ (B)77℃ (C)87℃ (D)92℃ (E)102℃
- 古代漢語有一種用來表示「認為某(人、事、物)是……的」的用法,例如《戰國策.齊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中的「美我」即是「認為我是美的」之意。下列文句「 」內文字屬於此一用法的選項是(
- 【題組】11 以下敘述何者錯誤?(A)靈均指屈原,與項羽皆為楚國人,兩人皆投江而死(B)「命將衰、一團天火」指項羽,「福相催、隱形的蛟龍」指劉邦。劉邦先入☆,引發項羽怒火,故劉邦前往鴻門謝罪(C)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