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小華想參觀臺灣最早的金屬器時代遺物,他應至何地參觀?
(A)台東卑南文化館
(B)十三行文化博物館
(C)九族文化村
(D)台東長濱鄉
(A)台東卑南文化館
(B)十三行文化博物館
(C)九族文化村
(D)台東長濱鄉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一、 俊龍暑假時參加西亞古文明旅行團。請根據下圖回答【題組】俊龍購買曾建立法典並強調報復原則的國王書籤。請問:俊龍是在圖中何處拜訪此王國的首都?(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隋代時為了便利京師和物資的傳送與對外的聯繫,而開鑿運河,其中哪一條運河是最早開鑿的?(A)廣通渠 (B)永濟渠 (C)通濟渠 (D)邗溝。
- 請問下列哪種觀念或方法能降低教育的不公平?(A) 複雜 (B) 演繹 (C) 歸納 (D) 推理
- 【題組】乙運河的開鑿是隋煬帝將其作為遠征哪一國家的運輸線?(A)東突厥 (B)新羅 (C)高麗 (D)吐蕃。
- 相傳有一位羅馬君主在與敵人對戰的過程中,看到天邊出現耀眼十字架,他認為這是基督的庇祐,下令將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這位羅馬君主是誰?(A)君士坦丁 (B)狄奧多西 (C)屋大維 (D)凱撒
- 夏、商、周三代歷史的發展,主要是在黃河流域中下游,三個族群的地理分布,如用圖形表示,下列何者正確?(A)(B)(C)(D) 。
- 「加爾橋」位於法國南部。此橋上層可輸送泉水供居民使用,中間可供行人或馬車通行。請問:這種以「務實」聞名的民族,還在國境內建造哪種設施,名聞國際?(A)競技場 (B)圖書館 (C)花園 (D)水
- 【題組】哪一條運河是隋文帝時期所修建的?(A)甲 (B)乙 (C)丙 (D)丁。
- 中國的「論語」由孔子弟子將其生前言行記載下來,影響中國傳統教育至深;而西方有耶穌門徒將其生前言行記載成哪部經典,對西方宗教帶來極大影響?(A)吠陀經 (B)舊約聖經 (C)新約聖經 (D)古蘭
- 亞歷山大東征為帝國建立廣大的疆土,之後雖面臨分裂的局勢,「希臘化文化」的榮光仍然在世界史上璀璨閃耀。請問:希臘古典傳統與下列哪些文化交流而孕育出希臘化文化?(甲)埃及 (乙)西亞 (丙)羅馬
內容推薦
- 臺灣最早的舊石器文明為何?(A)大坌坑文化(B)長濱文化(C)卑南文化(D)二里頭文化
- 下列臺灣史前文化中,何者不屬金屬器時代?(A)大馬璘(B)蔦松(C)靜浦(D)十三行
- ( )右圖為某時期車輪業職業工會的標誌。中世紀後期的歐洲商業活動逐漸發展,當時的商人為了互助和保障權利,會組織下列哪一種自治團體? (A)公行 (B)行會 (C)商幫 (D)莊園。
- 小花曾聽盧老師在課堂中提到一個文化,只依稀記得這個文化的人喜歡吃貝類,住在水邊……小花記得的是哪個文化?(A)墾丁文化(B)圓山文化(C)卑南文化(D)左鎮文化
- 下列何者不是東周時期,農業生產力提高,糧食增加的原因?(A)鐵製農具普及 (B)井田制度施行 (C)土地私有化日漸普及 (D)國君提倡農業。
- 某宣紙公司啟動了製作長達 11 公尺,寬 3 公尺的「三丈三超級宣紙」計畫,引起關注。這家公司的宣紙是造紙世界的藝術品,抗蟲性與保存性極高,享有「紙壽千年」美譽,其製程須經 108 道程序。
- 戰國有位思想家,認為治國的方法就像駕馭馬車。他將國家比喻為車身,若要快速到達目的地,最快的方式當然是以馬來拉。但駕車的人若不懂如何控制拉車的馬,那馬車還是到不了目的地。所以他主張國家的法律就如同
- 考古學家某次挖到臺灣一早期文化遺址,發現其中包含了玉器和石棺,從這裡我們可以推論出這個文化應有什麼觀念?(A)階級觀念和宗教觀念(B)輪迴觀念(C)復活觀念(D)曆法觀念
- 某一臺灣早期文化遺址裡,出現了被切割後的動物骨頭、燒過的木炭、裝水的陶罐、貝、生銹的鐵刀……等物,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個文化?(A)大坌坑(B)十三行(C)圓山(D)長濱
- 十三行文化出土文物,不乏銅幣和玻璃等台灣不產之物,哪項推論最合理?(A)臺灣早在史前時代即有工業發展(B)十三行文化和中國有所來往(C)十三行文化並非史前文化(D)有人將銅幣和玻璃丟入遺址中
- 盧老師班上同學在討論平埔族,同學紛紛發表看法,但其中卻有一位同學說錯而被盧老師糾正,這位同學是誰?(A)阿宅:平埔族都是母系社會,財產多由女子繼承(B)阿腐:平埔族主要居住於平地,和漢人接觸較
- 原住民分為高山族和平埔族,其分類依據為何?(A)居住地區(B)是否是母系社會(C)是否是貴族社會(D)農業的有無
- 原住民為了表現小朋友成年,有許多成年禮,但下列何者為非?(A)阿美族豐年祭 (B)泰雅族紋面(C)布農族打耳祭 (D)卑南族猴祭
- 下列哪一祭典,最具有自然保育,資源共享的意義?(A)豐年祭(B)飛魚祭(C)打耳祭(D)猴祭
- 高山族在早期能保留較多傳統文化有其原因,下列何者為非?(A)交通不便,漢人難以進入(B)清代積極治臺,刻意保留原住民文化(C)清代實行劃界封山政策(D)早期不許番通婚
- ( )歷史老師在台北故宮博物館的展覽中看到如下圖的器物,由其中介紹可推測這應該是哪一文化的器物?(A)仰韶文化 (B)龍山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河姆渡文化。
- 下列關於埃及古文明的敘述,何者錯誤? (A)埃及人奉行一神信仰,而太陽神是象徵法老權力的來源 (B)建築雄偉的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 (C)當時人使用象形文字來記載法老的功績 (D)為了保存遺
- 高山族社會中,哪幾族屬於母系社會?(A)賽夏族、阿美族(B)阿美族、卑南族(C)魯凱族、排灣族(D)布農族、阿美族
- 原住民認為,日、月、山、河等,皆有神靈存在,這樣的想法稱為什麼?(A)無神論信仰 (B)一神信仰(C)祖靈信仰 (D)泛靈信仰
- 若沒有尼羅河的灌溉,燦爛輝煌的古埃及文明便無法出現。關於尼羅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定期氾濫為埃及帶來覆蓋一切的淤泥以至於農產不足 (B)埃及人特別崇拜尼羅河神,法老被視為尼羅河神之子
- 有關臺灣早期開發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最早設官治理澎湖的是元代,還曾留下天后宮(B)最早開墾臺灣本島的顏思齊,他率眾開墾今日雲、嘉一帶(C)最早的外來政權是西班牙人治理臺灣北部(D)最早有
- 史家曾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但榮華之後走向衰亡似乎是歷史的定律。西元前六世紀初,古埃及被下列何者打敗後,其文明逐漸消失? (A)羅馬帝國 (B)波斯帝國 (C)亞歷山大帝國 (D)加爾底
- 羅馬共和時期末年,內部衝突時起,難以和平解決,其最後的結果為何? (A)封建制度逐漸興起 (B)人民獲得最後的勝利,走向民主政治 (C)王權提高,進入王政時期 (D)政權落入軍事將領手中。
- 歷史曾記載某一海盜:「畢生縱橫東南沿海,憑藉海上貿易建立勢力,還成為荷蘭人的引進漢人的仲介。可惜在明朝亡後,他因投降滿清被殺……」這位海盜是何人?(A)李旦(B)林道乾(C)鄭成功(D)鄭芝龍
- 亞述人繼巴比倫人之後控制兩河流域,亦發展出高度的文明,下列關於其文明的敘述何者錯誤? (A)留下大型圖書館遺跡 (B)以尚武、好戰聞名 (C)首都建在尼尼微 (D)來自兩河流域南方的沙漠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