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警察於夜間逮捕某起放火罪之犯罪嫌疑人甲後,將其解送至警察局。於警察局中,警察問甲:「那幾間房子是不是你燒的?」甲因而坦承犯有放火的相關罪行。關於甲之陳述有無證據能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之陳述無證據能力,因為夜間詢問屬於疲勞詢問,已屬以違反甲意願之方式違法取得自白
(B)警察之詢問雖係於夜間進行,但不當然構成疲勞訊問。甲之陳述是否有證據能力,需視警察詢問時是否有使用強暴或脅迫等不正方法,以及甲之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而定,未能一概而論
(C)甲之陳述有無證據能力,應同時考量公共利益之維護及人權之保障後而為決定
(D)若甲之陳述出於任意,且警察詢問係出於善意時,則具有證據能力
(A)甲之陳述無證據能力,因為夜間詢問屬於疲勞詢問,已屬以違反甲意願之方式違法取得自白
(B)警察之詢問雖係於夜間進行,但不當然構成疲勞訊問。甲之陳述是否有證據能力,需視警察詢問時是否有使用強暴或脅迫等不正方法,以及甲之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而定,未能一概而論
(C)甲之陳述有無證據能力,應同時考量公共利益之維護及人權之保障後而為決定
(D)若甲之陳述出於任意,且警察詢問係出於善意時,則具有證據能力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68354
統計:A(37),B(284),C(99),D(37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準備程序、判決確定後的救濟管道只有再審及非常上訴、第 131 條
內容推薦
- 甲涉嫌業務過失致死罪,在偵查中,檢察官選任乙擔任鑑定人,在偵查庭開庭前一天,檢察官才對乙送達傳票,其記載乙是本案的鑑定人、乙的姓名、性別、住所等訊息、擔任鑑定人的案由、應該報到的時間、前往地方法院檢察
- 妻甲夫乙素不睦,甲懷疑乙有外遇,長期跟蹤乙,果然發現乙與丙同進出賓館,並錄得乙丙之曖昧對話,甲乃對乙丙提出通姦罪之自訴,法院對此二自訴案之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對乙自訴不合法,法院應為不受
- 20 首開機關式及家庭式社會工作先河,將貧民救濟區分院內救濟(indoor relief)與院外救濟(outdoor relief)之英國法令為:(A)濟貧法(B)新濟貧法(C)國民扶助法(D)社會保
- 16 某位每天為生活擔心而陷入憂鬱的低收入婦女,前來求助。社會工作者有別於其他專業人員,既重視解決她內在的心理問題;也看重改善導致上述的環境。這種個人與環境並重的觀點來自於何種立場:(A)精神病理取向
- 15 一位帶有濃重鄉音的老榮民被轉介給你,你馬上不喜歡他,因他讓你想起自己小時候被附近退伍老兵性騷擾的經驗,你該如何處理此種狀況?(A)忽略自己的感覺,繼續接案(B)與案主分享自己的感覺(C)接納自己
- 甲犯最重本刑為 7 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第一審受命法官行準備程序時,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法院告知行簡式審判程序之旨,被告無異議後,裁定行簡式審判程序,並以共同被告乙在偵查中之自白為補強證據,諭
- 14 人不受潛意識所控制,也非全受環境所左右。人有心靈和意志、是自主、理性和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之所以產生問題並非個人心理疾病所致,而是能力暫時受限的緣故。以上所述,是那個理論取向的主要觀點?(A)精神
- 法院於審判中訊問被告甲後,認其犯罪嫌疑重大,有逃亡之虞,且有羈押之必要,裁定羈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於偵查中及審判中,檢察官皆得為甲向法院聲請具保停止羈押(B)甲、辯護人及得為甲輔佐之人得隨時
- 13 案主告訴社工,表示他想殺了他的前任女友。經社工評估後,發現這並不是玩笑話,隨即聯繫警方保護這位可能有危險的女孩。這是依據Lowenberg與 Dolgoff那項倫理抉擇原則而來的行為?(A)最大
- 3 「功能、障礙與健康國際分類系統(簡稱ICF)」,主要是基於何種觀點,將障礙視為所有人都有可能在生命歷程中經驗到的生命過程?(A)特殊主義(B)普同主義(C)人本主義(D)菁英主義
內容推薦
- 檢察官甲參與被告乙貪污案件之偵查,偵查尚未終結,甲即轉任為地方法院法官,嗣後,乙之該案件起訴於該法院,並分案於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毋庸自行迴避(B)乙不得聲請甲迴避(C)甲曾執行檢察官之職
- 30 目前對於少數族群的處遇採取跨文化的觀點,以培養跨文化者為目標,在作法上何者不適當?(A)提供跨文化的通譯者、中介者和角色模範(B)鼓勵案主縮小外表長相與主流群體的差異程度(C)對於不同情境的合宜
- 24 目前國內對於兒少保個案多採行家庭維繫的服務模式,是因為我國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隱含下列那一種的意識形態?(A)自由放任主義及父權制(B)維護親權與家長權利(C)國家干涉主義及兒童保護(D
- 甲女遭乙男性侵,偵查後,乙男遭起訴。審判中,甲女指出乙男身體隱私部位有龍形刺青,惟乙矢口否認。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法官得為檢查身體之處分,親自勘驗乙男身上是否有如甲女所稱之刺青(B)基於不自證己
- 高等法院判決被告甲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 2 年,甲不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以上訴不合法而判決駁回上訴。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被告得以發現確實之新證據,足認其應受無罪之判決而聲請再審(B)檢察官得以
- 39 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是社工專業助人的重點與價值偏好。請挑出Boehm對社會功能的正確敘述?(A)它是個人所扮演的好幾種角色的主要活動表現(B)它來自個人在先賦團體(ascr
- 31 你的同事因婚姻失和及照顧失智母親而嚴重影響其服務品質,她覺得自己已無法再服務案主而決定結案,她應如何做?(A)繼續提供服務,因中途遺棄案主是違反倫理的(B)跟案主們說明狀況,讓他們自己決定去留(
- 25 根據Greene和phress(1991)的歸納,下列何者是生態系統觀點的核心概念?(A)生命週期(life course) (B)接納(acceptance)(C)增強(reinforceme
- 被害人 A 因停放在其家門口的汽車,遭不明人士蓄意破壞,車窗玻璃全被擊碎,輪胎均遭刺破,致使汽車無法使用,乃向警察機關報案。警察機關處理被害人之報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警察機關因被害人 A 未
- 於被告甲的竊盜案件審判期日中,檢察官擬提出甲之自白作為證據,以證明相關犯罪事實。關於該自白的調查次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原則上,法院必須在調查其他證據後,方可調查甲之自白。此規範目的係為了避免
- 40 下列何者是任務中心取向的基本假定(assumption)之一?(A)人有改變動力,但只想減輕困難到可忍受為止(B)個人的問題起因於其慣用方式無法處理內在壓力或外在事件(C)個人問題和社會政治條件
- 32 過去研究顯示,對於非志願案主有效能的實務工作原則不包括下列那一項?(A)聚焦於澄清案主與社工員的角色(B)聚焦於示範及鼓勵案主從事利社會的表達與行為(C)運用合作式問題解決模式(D)聚焦於面質或
- 26 強調「面對困難,總要有計劃的做點事(do something)」,且利用時間界限結構之概念(time-limited structure),是下列那一個理論模式之重要概念?(A)認知行為理論(B
- 甲向乙承租房屋,惟甲未能依約支付租金,計積欠租金新臺幣10萬元,關於乙對甲之租金給付請求權,以及因租金給付遲延而生之遲延利息請求權,依實務見解,其消滅時效期間為何?(A)租金給付請求權及遲延利息請求權
- 33 下列Skidmore和Thackeray對社會工作存在前提的敘述,何者錯誤?(A)人是複雜而且不平等的(B)肯定人重要性(C)在人與人互動之中會產生個人、家庭、社區的問題,我們要接受這些問題存在
- 被害人 A 因停放在其家門口的汽車,遭不明人士蓄意破壞,車窗玻璃全被擊碎,輪胎均遭刺破,致使汽車無法使用,乃向警察機關報案。車輛破壞乃屬財物毀損,係告訴乃論之罪。關於被害人報案與偵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
- 17 社會工作者鼓勵國民參與志願服務,發揮個人潛能、聯結社會資源,打造公民社會。這是Skidmore和Thackeray所稱社會工作的那種功能?(A)恢復(B)預防(C)發展(D)治療
- 甲撞見乙毆打丙,甲予以制止,並將乙扭送至警察局。於警察局,丙表明欲對乙提起告訴。乙自知理虧,當場向丙道歉,丙即表明撤回告訴,不再追究。於警詢後,警察擬將乙移送至地方法院檢察署接受檢察官之訊問。下列敘述
- 國家之領土通常分為陸地、沿海地區及二者之上空,即領陸、領海及領空。此領土係置於一國國家主權下界定之區域,該國可行使排他性之權力。以下敘述何者錯誤?(A)國家對其領空可行使主權,倘若一架不明國籍之民用航
- 34 Johnson(1992)將社會工作價值分為終極價值(ultimate values)、接近價值(proximate values)、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s)。請問下列
- 廠商甲因貨品交易,與乙發生糾紛,認乙涉嫌詐欺,遂委任告訴代理人丙向檢察官提出告訴。檢察官偵查終結,認被告乙犯罪嫌疑不足,為不起訴處分,並分別將不起訴處分書送達於告訴人甲、告訴代理人丙及被告乙。惟當時甲
- 某甲在臺北及桃園等地意圖營利開設職業賭場,被臺北市警察局查獲。案經檢察官偵查終結,以違反刑法第 268 條圖利供給賭場罪嫌,向臺北地方法院提起公訴。案件繫屬臺北地方法院審理中,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 警察巡邏時查獲販毒的甲,甲稱自己只是送貨的,毒品是乙的。警察遂聲請搜索票至乙住處搜索,除發現毒品外,另於乙的床下發現一把手槍,因手槍非屬搜索票記載應扣押之物。關於手槍之扣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 甲國與乙國有正式外交關係,但甲國駐在乙國之大使館接獲可靠情報顯示,乙國一群政治激進分子將派遣恐怖分子混入一場在甲國大使館前進行之和平示威遊行,並對甲國大使館進行攻擊。試問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如懷疑
- 35 下列何者不是矯治社會工作者應為的事?(A)向矯治人員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權威(B)幫助受刑人接受應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觀念(C)幫助受刑人改變生活方式(D)花時間進行司法系統的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