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由中正官以簿世(譜牒家世)、行狀(才幹、道德)、鄉品(中正鑑定)為標準查訪評定地方人士,把人才分成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各地大小中正,就其所知,分別品第。其中行狀部分,咸熙二年(264 年)形成以下列六條作舉薦標準:(1)忠恪匪躬 (2)孝敬盡禮 (3)友於兄弟 (4)潔身勞謙(5)信義可復 (6)學以為己。請問上述的朝代是?
(A)西周
(B)東周
(C)漢代
(D)曹魏。
(A)西周
(B)東周
(C)漢代
(D)曹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漢帝國初建時,因為經歷之前十數年反秦與楚漢相爭的戰爭,導致原本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農業人口大量流失,當時丞相蕭何為了讓流失人口快速回到原有工作崗位上以及減少多餘的政策支出和浪費,制定出「與民休息
- 歷史老師看電視時,聽不懂受訪人以客家語表達,好在能從螢幕上的字幕文字了解他的講話內容。請問這種以文字彌補語言紛歧的障礙,與中國歷史上哪位人物措施相似?(A)商鞅 (B)齊桓公 (C)秦始皇 (D
- 他認同宰相李斯的意見,指諸侯王才是擾亂天下的禍端,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天下人才苦於連年戰爭無止無休而渴求和平。如果重新分封諸王,只會重演過去各國互相攻伐的苦況。因此他決定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
- 經過兩次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強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路不拾遺,山中沒有盜賊。人民勇於為國家打仗,怯於私鬥,鄉村、城鎮秩序安定。周天子派使臣賜予秦國霸主稱號,諸侯各國都派使者前來祝賀。前 348 年,
- 請從以下兩件史事,判斷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位君王所為?外族山戎攻打邢國,部下建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於是他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 率領軍隊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
- 虢季子白(人名)盤為一件出土的中國古代青銅器,上面刻有銘文,記述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勝獫狁(北方民族),殺死敵人,活捉俘虜,君王表彰他的功績,賞賜寶物,虢季子白特製此盤紀念這件事情。此後也由虢季
- 這條大河文明又被稱為是「早慧的文明」,因為文明發展與同時期世界上別的區域文明相比較下,顯得更為發達進步:例如商朝,國家機器高度發展,出現規模化城市、文字(甲骨文)等,農業及手工業也發達,製造出代
- 下列「」中的字,何者前後國字完全相同?(A)略遜一「ㄔㄡˊ」/一「ㄔㄡˊ」莫展 (B)「ㄊㄠˊ」醉其中/「ㄊㄠˊ」汰出局(C)歷史古「ㄐㄧ 」/成「ㄐㄧ」斐然 (D)嚴「ㄌㄧヽ」眼光/策「ㄌㄧヽ
- There are many good basketball players but ______ many like Lebron James and Stephen Curry.(A) th
- I can’t hear you clearly. Would you please what you just said? (A)copy (B)lend (C)repeat (D)a
內容推薦
- 中國草原民族與農業民族的活動範圍大致以下列何者為分界?(A)長城 (B)秦嶺 (C)黃河 (D)天山。
- 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創建者明太祖朱元璋,曾留下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要求後代子孫切實遵守,也因此明朝被後人譽為最有骨氣的一個朝代。請問第一個不和
-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 2013 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其範圍涵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中國大陸、中亞、北亞和西亞、印
- 下列何者為造成北方中原人士大批南遷,促使南方迅速開發,經濟重心南移的關鍵?(A)焚書坑儒 (B)尊王攘夷(C)永嘉之禍 (D)絲路出現。
- 下列是某位皇帝重要的漢化措施,請問這位皇帝是指? 禁穿胡服,自已是漢帝衣冠,士民須穿漢服。 禁止胡語,年三十以下者禁鮮卑語,均從漢語。官吏朝中可說鮮卑語。 量度制改用尺寸
- 《資治通鑑》第 193 卷:四夷君長詣闕請上為天可汗,上曰:「我為中國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是後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請問上述中國史書《資治通鑑》描寫的內容是指?(
- 佛教是現今世界三大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之一,佛教起源於印度,大約於何時傳入中國?(A)西漢末年 (B)東漢末年 (C)曹魏時期 (D)西晉末年。
- 承上,傳入中國後,到了何時成為民眾的精神寄託,加上統治者的提倡,使佛教廣為流傳?(A)西漢 (B)東漢(C)魏晉南北朝 (D)隋唐。
- 根據他西行取經的經歷所撰寫而成的《大唐西域記》,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經典遊記。尤有甚者,由於古印度歷史紀錄缺乏,這本珍貴的遊記更成為歷史文化學者研究古印度地理歷史時不可或缺的文獻,而近現代以來,根據
- 史書記載:「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同時代的文人也以「胡麻餅樣學京師,面脆油香新出爐」的詩句,描述首都外族點心胡麻餅流行的盛況。請問上述資料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個朝代最早開始?(A)
- 怛羅斯之戰,是唐玄宗時期,大唐與外族之間的一場殊死決戰,發生在怛羅斯,持續五天左右,最終大唐失敗,唐朝逐漸失去了西域,而後續連鎖反應,導致之後的中國一直在衰敗,可以說怛羅斯之戰對於中國歷史來說,
- 清末小說《鏡花緣》中,有一個章節是描述主角來到海外一個國度,有禮樂之邦之稱的「君子國」。此國中,「耕者讓田畔,行者讓路。土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慕而有禮」,不愧君子二字。作者藉此諷
- 「大化革新」是指西元 645 年時某個亞洲國家所實施的一連串社會政治改革措施。其主要內容是廢除當時豪族專政的制度,而效法中國唐朝體制成立中央集權國家,改革的結果對日後本土歷史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傳說今天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國王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所建。唐貞觀十五年(641 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出嫁,以珍寶、植物種子、佛經 360 卷等作為嫁妝。國王自首都趕了 2000
- 【題組】上圖中封建等級關係是建立在哪種制度基礎之上?(A)尊王攘夷 (B)人鬼信仰 (C)科舉制度 (D)宗法制度。
- 【題組】(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行中央集權的帝國(乙)地方行政採郡縣制度(丙)獎勵學術發展(丁)統一全國語言與文字。上列關於秦朝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
- 【題組】文中提及的「北魏勢力」又是指下列何者?(A)匈奴 (B)吐蕃 (C)突厥 (D)鮮卑。
- 【題組】何者是資料三對於中國帶來影響?(A)開通絲路 (B)漢代滅亡 (C)增進長江流域開發 (D)長城遭破壞。
- 【題組】上文中的「異國」位置在今天何處?(A)新疆 (B)印度 (C)西藏 (D)日本。
- 附圖是臺灣史前文化中出土的物品,若依照文化的演變來看,圖中三項文物出現的時間順序為何? (A)乙甲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甲丙乙。
- 新生訓練時,波特自我介紹說:「數千年前,我的祖先移居來到臺灣。因為沒有留下文字紀錄,所以我現在是透過學者的研究資料,來了解十七世紀以前祖先們在臺灣的生活情形。」請問:波特最不可能是下列哪族的後代?
- 臺灣高鐵在興建臺中路段時,曾挖掘到史前文化的遺跡,並確認為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請問:當時遺址中應該找到了何種文化,方能確定其年代為新石器時代?(A)陶器 (B)打製的石器 (C)煉鐵鑄成的鐵器
- 阿祥在課本上看到一幅某一時期臺灣原住民圖像,圖中可見「生番」與「熟番」的衣著舉止各有不同。請問:下列哪一時期曾將原住民分為「生番」、「熟番」?(A)史前時代 (B)清帝國時期 (C)日治時期 (D
- 「礫石砍器」是指圓形礫石經過敲擊後,成為具有各種尖銳面的石器,由於圓滑面便於人手緊握,可用來攻擊動物、切割植物或獸皮。請問:最早使用「礫石砍器」的臺灣史前文化,應出土於哪個縣市?(A)新北市 (B
- 金妮想要了解臺灣原住民數千年來的文化發展,下列何者可能不會是她所採用的方法?(A)前往部落向長老請教 (B)蒐集各族的傳說與神話(C)查找考古資料並與傳說比較 (D)研究古代原住民以文字寫下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