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 「聖嬰現象」一詞(El Niňo,西班牙語「聖子、聖嬰」),原本是厄瓜多及秘魯沿海漁民用來指稱發生於聖誕節前後,並持續數月的溫暖洋流。在這段時間內的漁獲量較少,因此漁民們總是藉此獲得休息,整修裝備並和家人團聚。但在某些年份裡,洋流溫度會特別的高,使漁民的休息時間一直延續到五月,甚至到六月。數年下來「聖嬰現象」一詞便被用來泛指這些格外強烈的溫暖時段。它們不但擾亂了漁民的生活,其挾帶的豪雨更造成了極大的災害。中央氣象局現行對聖嬰現象的定義為:「取北緯 5 度至南緯 5 度,西經 120 度至西經 170 度範圍之海溫變化,作為量度聖嬰現象強弱的指標。當平均海溫距平(定義為:週平均海溫減去 1950 年到 1979 年同時期海溫氣候值所得)經一段時間移動平均後,其值連續 6 個月以上均大於 0.4℃,即為進入「聖嬰」現4象的狀態;反之,海溫距平大於–0.4℃,達 6 個月以上即進入「反聖嬰」的狀態,其他情形則為正常狀態。」聖嬰現象發生時,東西太平洋形成截然不同的天氣型態,東太平洋上方之大氣,伴隨著海洋帶來之水氣,導致附近地區降雨增加,發生豪雨及水災之機會增高。相反的,而熱帶西太平洋上空之空氣遂下沉,造成該區地表壓力增加並抑制降雨,因此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在「聖嬰現象」期間較易導致乾旱。請閱讀上述短文及參考附圖後,回答下列各問題:
24. (甲) 1954~1955;(乙) 1982~1984;(丙)1974~1975;(丁) 1997~1998 (戊)2004~2005 年。觀察圖中的紀錄,請問哪些為聖嬰年?哪些為反聖嬰年? 
(A)全部都是聖嬰年
(B)聖嬰年:甲乙丙;反聖嬰年:丁戊
(C)聖嬰年:乙丁戊;反聖嬰年:甲丙
(D)聖嬰年:甲丙;反聖嬰年:乙丁戊
(E)聖嬰年:乙丁戊;反聖嬰年:甲丙。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