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社會化過程中,個人同時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但不同的角色期望卻可能造成自我概念的困惑混亂,個人則需適時自我調整。以下有關「社會化」與「再社會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對 17 歲的高中生而言,最重要的社會化途徑是家庭,青少年此時的成長最需家庭支持
(B) 所謂「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個人在轉換社會團體、社會地位時,常學習一套與先前不同的價值 規範及信仰態度時,此即「再社會化」
(C)俗諺「歹竹出好筍」、「細漢偷摘匏、大漢偷牽牛」, 均顯示幼童時期社會化對自我概念形成的影響,即使「再社會化」也無法改變
(D)所謂「三歲 定終生」「虎父無犬子」,表示個人自我概念及人格形成深受「基因遺傳」因素影響。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