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有關導體與絕緣體的敘述,何者正確?
(A)絕緣體可用靜電感應方式帶電
(B)絕緣體不易讓電子在原子間自由移動,電阻很大
(C)導體通常適合用摩擦起電方式來帶電
(D)導體電阻小,能讓質子在原子間自由移動
(A)絕緣體可用靜電感應方式帶電
(B)絕緣體不易讓電子在原子間自由移動,電阻很大
(C)導體通常適合用摩擦起電方式來帶電
(D)導體電阻小,能讓質子在原子間自由移動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附圖為感應起電的各個步驟,其正確排列順序應為何?(圖內+、-分別表示帶正電、帶負電) (A)甲乙丙丁戊 (B) 甲丁戊丙乙 (C)甲戊丁丙乙(D)甲丙戊丁乙
- 下列敘述,何者與靜電現象無關?(A)脫毛衣時,聽見劈啪聲 (B)上下車開車門時,發生觸電的感覺(C)潮溼的手拔插頭,發生觸電的感覺 (D)切割後的保麗龍屑易吸附於刀片上
- 如附圖所示,以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起重物,假設不考慮滑輪重和摩擦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動滑輪半徑愈大越省力 (B)繞在輪上的繩愈長越省力 (C)定滑輪半徑愈大越省力
- 如附圖所示,小傑以甲、乙、丙、丁四種方式,將相同重量的物體等速移至離地 h 公尺的高處,假設不考慮摩擦力與空氣阻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的方式須對物體作的功最大 (B)乙的方式對物體作
- 如附圖所示,搬運工人使用長 3 公尺、高 1 公尺的光滑木板,將 60 kgw 的物體推至貨車上,須施力多少公斤重? (A)20 (B)40 (C)60 (D)180
- 如附圖所示,有關輪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施力 F>物重 W (B)施力 F<物重 W (C)若輪轉一圈,則軸轉動約 3 圈(D)可以達到省時的目的
- 如附圖所示,將 100 gw 的懸吊砝碼,掛在均勻木尺上,木尺重為 60 gw,欲使木尺維持水平平衡,彈簧秤的讀數為多少公克重? (A)60 (B)75 (C)100 (D)160
- 如附圖,下列有關月食的敘述,何者錯誤? (A)月球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區內,形成月全食 (B)並不是每月十五(望)都會發生月食 (C)月食發生時,前後約需 2~3 天 (D)月全食發生時,地球上約有
- 有關潮汐現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海水有滿、乾潮及漲、退潮等現象,最主要的因素和月球有關 (B)到達海邊恰逢滿潮,若要等到乾潮,應等待約 12 小時左右(C)要知道漲退潮時間,應依據國曆日
- 下列哪一地在春分時太陽仰角最小?(A)臺灣嘉義(北緯 5 度) (B)赤道 (C)日本北海道(北緯43 度) (D)澳洲雪梨(南緯 34 度)
內容推薦
- 某玩具汽車須使用 4 個 5 伏特的電池才能正常啟動,車內電池接法如附圖所示,則該玩具汽車的正常工作電壓為多少伏特? (A)5 (B)0 (C)5 (D)0
- 下列有關電流的敘述,何者錯誤? (A)1 安培的電流表示電路上某一截面,每秒有一庫侖的電量通過 (B)電流在導線上流動有如水流,各分支電流的總和等於總電流 (C)使用安培計測量電流大小時,安培
- 如附圖所示,小英測量二個串聯燈泡線路上的電流,LL2 代表燈泡,III3 代表電流,已知L1 較 L2 亮,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I1>I2>I3 (B)I3>I2>I1(C
- 在截面積 0.01 平方公分的導線,通以 0.1 安培的電流,則在 10 分鐘內通過此截面的總電量為多少庫侖?(A)0.01 (B)1 (C)60 (D)600
- 電路上有一條鎳鉻絲,當兩端電位差為 6 伏特時,通過的電流是 3 安培,若將電位差調整為 4伏特時,通過的電流為多少安培?(A)2 (B)3(C)4 (D)6
- 關於附圖的電路裝置,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兩電阻器為並聯連接 (B)通過 3Ω 電阻器的電壓為 5 伏特 (C)通過 2Ω 電阻器的電流為 5 安培 (D)流經電池的總電流為
- 大大測量電阻器兩端的電壓與通過電流的關係,結果如附圖,則電阻器的電阻大小為多少歐姆? (A)0.05 (B)0.15 (C)15 (D)50
- 【題組】(2)中秋節晚上一起觀賞月亮,當天晚上月球的位置大約是在圖中的:(A) A 位置(B) B 位置(C) C 位置(D) D位置
- 【題組】(3)在中秋節當天不可能有下列哪一種天文現象?(A) 月球被烏雲遮蔽 (B)月食 (C) 日食 (D) 滿月
- 【題組】(2)由附圖所提供的資料判斷,下列何者正確?(A)當天乙地晝夜等長 (B)當天甲地晝夜等長 (C)當天日照總時數比較,甲>乙>丙>北極點 (D)當天北極點完全看不到太陽
- 【題組】(3)附圖中,甲地和丙地兩個城市都位於同一經度線上。下列有關兩地異同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地早晨時,丙地正值傍晚 (B)甲地當天白天如果看見日食現象,丙地當天晚上能看到月食現象 (C
- 7 (A)(B)(C)(D)
- 8 (A)(B)(C)(D)
- 9 (A)(B)(C)(D)
- 19 (A)(B)(C)(D)
- 21 (A)(B)(C)(D)
- 25 (A)(B)(C)(D)
- 26 (A)(B)(C)(D)
- 28 (A)(B)(C)(D)
- 30(A)(B)(C)(D)
- 35 (A)(B)(C)(D)
- 36 (A)(B)(C)(D)
- 41 (A)(B)(C)(D)
- 42 (A)(B)(C)(D)
- 46(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