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8. 欲使V型槽對接第一道銲接時有較強的滲透力,應
(A)降低電流
(B)提高電流
(C)提高電壓
(D)提高銲速。
(A)降低電流
(B)提高電流
(C)提高電壓
(D)提高銲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
統計:A(0),B(27),C(1),D(0),E(0)
內容推薦
- 電弧銲的電弧溫度約為攝氏 (A)200~500度(B)500~1000度(C)1000~2000度(D)3500度 以上。
- 2充氣電纜平常在料場裡囤放,其內部氣壓必須維持在至少 (A)2psi(B)3psi(C)4psi(D)3psi。
- 銲接前先行預熱,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硬度(B)增加含碳量(C)增加內應力(D)防止龜裂。
- 銲接後施以後熱處理,可以使銲道 (A)硬度增加(B)內應力減少(C)延性減少(D)韌性減少。
- 一般手工電銲時欲使電弧容易生成,則需 (A)提高無負載電壓(B)降低無負載電壓(C)兩電極距離加大(D)銲條加大。
- 10銲疤是在 (A)銲道的尾端(B)銲道背面突出部份(C)銲道面兩邊與母材交接處(D)銲道的起端。
- 附圖為2010年臺灣本島各縣市社會增加率類型的分布圖,下列用來說明圖中分布狀況的原因何者正確? (A)甲類型的推力大於拉力,因物價水準較高 (B)甲類型的拉力大於推力,因就業機會較多 (C)乙
- 銲接前施以預熱處理,可以使銲道 (A)增加銲接速度(B)增大內應力(C)容易龜裂(D)防止龜裂。
- 多層銲道銲接時每層銲道之間應保持之溫度,稱 (A)表面溫度(B)預熱溫度(C)後熱溫度(D)層間溫度。
- 10鉚接和銲接在施工上作比較,最大的優點為 (A)不易變形(B)不易硬化(C)可分段施工(D)作業溫度低。
內容推薦
- 10挖除銲道裂紋,速度最快的方法是 (A)瓦斯挖槽法(B)空氣電弧挖槽法(C)機械挖槽法(D)銲條挖槽法。
- 1防止氣孔產生之方法之一是 (A)降低銲接速度(B)提高銲接電流(C)選用乾燥銲條(D)增加電弧長度。
- 1在相同電流的情形下,改用直徑較細之電銲條,則 (A)銲條熔化慢(B)電阻增加(C)熱量增加(D)銲條熔化增快。
- 1銲接時電流太大電弧過長,可能產生之現象是 (A)銲道平滑美觀(B)電弧穩定(C)銲濺物較少(D)銲濺物過多。
- 1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工件接合處稱為 (A)銲接(B)接頭(C)腳長(D)喉深。
- 1沃斯田鐵系不銹鋼銲接產生敏化是因為 (A)碳化鎳(B)碳化鎢(C)碳化矽(D)碳化鉻 的析出。
- 1平銲對接時表面銲道呈現尖凸狀是因 (A)電流太低(B)電流太高(C)電壓太高(D)銲速太快。
- 1預熱處理可使熱影響區硬化情形 (A)增加(B)減低(C)加寬(D)無影響。
- 1銲接較長之銲道時,如採取後退式熔填順序可防止 (A)變形(B)銲蝕(C)搭疊(D)氣孔。
- 1一般手工電銲之電弧電壓大約為 (A)15~30(B)30~60(C)60~100(D)100~150 伏特。
- 1在各種熔填順序中,採用前進式熔填順序,所產生之缺陷是 (A)變形最大(B)變形最小(C)銲條最費(D)銲道接頭最多。
- 1在銲接作業中,如將銲接電流加大,銲條熔融速率 (A)降低(B)增加(C)不變(D)高低不變。
- 1電弧銲之電源機是採用 (A)低電壓低電流(B)低電壓高電流(C)高電壓低電流(D)高電壓高電流。
- 1電銲操作較為容易,並可使用較大電流銲接的位置是 (A)平銲(B)立銲(C)橫銲(D)仰銲。
- 下列何種情況較容易引弧 (A)無負載電壓較高時(B)無負載電壓較低時(C)兩電極間距較大時(D)銲條直徑較大時。
- 1電銲後產生之銲渣對銲接金屬來說 (A)根本無用(B)保溫整平作用(C)增加清除麻煩(D)影響施工。
- 1銲道中有較長之缺陷,用何種挖除法速度最快 (A)瓦斯挖槽法(B)空氣電弧挖槽法(C)機械挖槽法(D)電動鏨除法。
- 1在施工上作比較銲接較鉚接 (A)耗材料(B)耗工時(C)變形大(D)變形小。
- 1銲接位置中那一種位置,施銲後較不會發生搭疊現象的是 (A)平銲(B)立銲(C)橫銲(D)仰銲。
- 1在銲接時電流過大及銲條運行不當而在銲道兩邊產生下陷現象是稱為 (A)夾渣(B)銲蝕(C)搭疊(D)氣孔。
- 1要改善沃斯田鐵系不銹鋼之銲接敏化可添加的元素為 (A)碳(B)鉻(C)鎳(D)鈦。
- 1銲道產生夾渣原因之一是 (A)電流太高(B)銲條織動太寬(C)銲條太小(D)銲口間隙太大。
- 1對接銲時,母材根部面之間的距離稱為 (A)根面(B)喉部(C)趾端(D)間隙。
- 1在銲接中將電弧長度加長,即表示要提高銲接 (A)電流(B)速度(C)電壓(D)電阻。
- 左圖輸電材料符號為(A)球軋頭(B)直角雙軋頭(C)掛線夾板(D)軛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