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 G 國為南亞面積最大國家,下列關於 G 國敘述何者有誤?
(A)未來人口數可 望超越中國
(B)英語為官方語言
(C)種姓制度限 制人才的發展
(D)共產體制國防工業興盛。
(A)未來人口數可 望超越中國
(B)英語為官方語言
(C)種姓制度限 制人才的發展
(D)共產體制國防工業興盛。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題組】某國總統曾率十三名內閣部會首長舉行全球首創的水中內閣會議,藉以凸顯全球暖化對 低地國所構成的威脅,同時呼籲世人重視危 及該國生存的海平面上升問題。請問該國應 該位於圖中何處? (A)B
-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吉是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幾個地區之一,此區的降水類型應為下列何者? (A) (B) (C) (D)
- 印度大平原為南亞重要的農業發展區域,水稻分布東部,西部則以小麥為主,這樣的分布狀況主要受 下列何種因素影響? (A)地形 (B)降水量 (C)土壤 (D)氣溫。
- 「該區位於恆河三角洲上,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每年雨季時,居民總是飽受水患之苦。」該區最可 能位於下列何地? (A)印度 (B)孟加拉 (C)巴 基斯坦 (D)斯里蘭卡。
- 南亞地區的印度半島,因為位於低緯地區,又受到印度洋水氣的影響,通常氣候較為溼熱,令人不 適。請問:該地區在下列哪個月分氣候較為乾燥且 涼爽宜人,成為最佳的旅遊時刻? (A)4 月 (B)6 月
- 熱帶栽培業為東南亞發展的產業類型之一,台灣也曾經發展過類似的農業型態如蔗糖業,下列關於熱 帶栽培業的描述何者完全正確? (A)需要大量便 宜的勞力 (B)以溫帶糧食作物為主 (C)規模大, 作
- 下列何者為東南亞積極發展的區域經濟組織的簡稱? (A)WHO (B)WTO (C)APEC (D)ASEAN。
- 長久以來,東南亞一直是歐美強權的殖民地,也因此造成了東南亞文化充滿殖民色彩。請問:下列哪 個東南亞人文特徵與其殖民歷史無關連? (A) 稻米為主食 (B)礦產輸出興盛 (C)多港埠型都市 (D
- 【題組】承上題,該國位於圖中何處? (A)甲 (B)戊(C)己 (D)丁。
- 【題組】東南亞最大貿易中心,扼守麻六甲海峽,太平洋來往印度洋的必經之地,因此轉口貿易發達。請問此 為哪一國家? (A)臺灣 (B)印尼 (C)香港 (D)新加坡。
內容推薦
- 1有關於消費者保護法中所提供定型化契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定型化契約應本平等互惠原則,如有疑義,採雙方平等之解釋。(B)消費者不得請求將影本附為契約之附件(C)契約目的:防止企業經營者經常利
- 過點(0,1)且與圓 相切的直線方程式為(A) (B) (C) (D)
- 由點(1,1)至圓 所作切線段長為(A)3 (B) (C) (D)3√ 2
- 設點 P(a,b)為圓 C: 上一點,則 的最大值為(A)6 (B)5 (C)4 (D)3
- 設 a> 0,若圓 與直線 相切,則 a=(A)7 (B)5 (C)3 (D)1
- 已知一拋物線的頂點為(-2,0),且過點(1,6),其準線與 x 軸垂直,則此拋物線的正焦弦長為 (A) (B)6 (C)9 (D)12
- 關於拋物線 P: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開口向下 (B)頂點在(-4,- 1) (C)準線是 y=-1 (D)正焦弦長為 4
- 已知橢圓 的焦點為 A、 B,若點P為此橢圓上任一點,則P =(A)10 (B)8 (C)6 (D)4
- 中心為原點,焦點在 y 軸上,長軸、短軸長分別為 8 的橢圓方程式為(A) (B) (C) (D)
- 已知雙曲線的兩焦點為(0, -1) 及(0,9),且貫軸長為 6,試求此雙曲線的共軛軸長?(A)6 (B)8 (C)10 (D)12
- 已知 為雙曲線 上一點,若 P與Q 為此雙曲線的兩焦點,則= (A)6 (B)8 (C)10 (D)2 √41
- = (A)0 (B)2 (C)3 (D)4
- = (A)1 (B)2 (C)3 (D)6
- 無窮級數 =(A) (B) (C) (D)
- 若函數 f (x)的導函數為 ,則 之值為何?(A)0 (B)1 (C)6 (D)不存在
- 設 f (x)為三次多項式, 若 , 則 f (1)=(A) (B) (C) (D)
- 設 ,則導數 f '(0)之值為何? (A)- 2 (B)-1 (C)2 (D)0
- 試求定積分 之值= (A) (B) (C) (D)
- 曲線 與直線 所圍成區域面積為 (A) (B) (C) (D)
- = (A)12 (B)9 (C)8 (D)6
- 【題組】有關該月桃園市人口的敘述,何者正確?(A)出生人數較死亡人數少 (B)移入率低於移出率 (C)人口數量減少 (D)人口增加率為正值
- 【題組】若比較臺灣與桃園市的人口,以下何者正確?(A)兩地人口皆呈現負成長 (B)人口增加中的 X>Y (C)桃園市的推力大,吸引外地人口移入 (D)桃園市的社會增加主要來自國內遷移
- 圖(一)為臺灣人口變化曲線圖,已知乙是人口增加率,請問甲曲線為何? (A)出生率(B)死亡率(C)移入率(D)社會增加率
- 根據圖(一)的推論,以下何者正確? (A)丙曲線變動小,應為社會增加率 (B)民國 50 年代出生率高,人口數量大增 (C)人口增加率受自然增加率影響大 (D)民國 90 年以後,自然增加率愈來愈
- 參考圖(二),在解釋圖中二條曲線的變化時,以下哪一位同學的觀點正確? (A)聖儒:出生率已低於死亡率(B)柏宇:近年來,總人口的增加速度趨緩(C)恩禎:社會增加率愈來愈高(D)安安:總人口隨人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