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日治時期有一個醫生在臺北大安醫院看診,他一邊幫病人看病,一邊與人聊天。他談到日人對臺灣人的壓迫,大聲呼籲臺灣人民應該有自己的政黨,成立自己的議會,實踐民族自決的理想。請問此人最有可能是
(A)賴和
(B)杜聰明
(C)蔡培火
(D)蔣渭水。
(A)賴和
(B)杜聰明
(C)蔡培火
(D)蔣渭水。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江南地區不僅有稻米、蠶桑、棉花等豐富的農產品,還擁有多種發達的手工業,例如江寧的絲綢,景德鎮的瓷器,松江的棉布,都遠銷國內外。」上文可以解讀為 (A)這是宋代的商業貿易 (B)應是明代的商業發
- 長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後農業發達,一向是糧食輸出區;但明末以來,卻需仰賴外地輸入糧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最有關? (A)水利失修,造成糧食生產減少 (B)戰亂頻仍,農業生產遭到破壞 (C)改種經濟作
- 唐、宋、元時,我國文化超越西方,當時大量出口絲織品、瓷器等,在元朝時我國的最大港口,同時也是世界最大港口的是何處? (A)廣州 (B)泉州 (C)杭州 (D)明州。
- ( )1900 年開始在臺灣進行大規模的「舊慣調查」,是自哪位總督開始? (A)桂太郎 (B)乃木希典 (C)兒玉源太郎 (D)佐久間左馬太。
- 北宋理學家楊時創建□,因年久失修而荒廢。明萬曆年間顧憲成、高攀龍等人捐貲,在舊址上重建之。此後該處逐漸成為左右全國輿論的中心。內有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關於中國近世以後士風的敘述,那些是適當的? (A)科舉制度造成士大夫階層的出現 (B)宋代優遇士大夫,所以士大夫以改造社會自我期許;明代用文字獄箝制士大夫,所以士大夫放棄了經世理想 (C)相傳
- 【題組】此種作為所產生的影響,下列何者是明顯的事例? (A)士大夫展現出「以天下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經世思想 (B)外戚與宦官從此更加得勢,控制專司偵伺的特務機構 (C)從此關隴集團取代南朝世家大
- 由於清初帝王大興文字獄的關係,促成何派學風的盛行? (A)理學 (B)經世致用之學 (C)玄學 (D)考據學。
- ( )光緒 7 年(1881 年),哪一港口的貿易總額已經超越其他港口,成為全臺最大的貿易港? (A)大稻埕 (B)基隆 (C)打狗 (D)淡水。
- ( )右圖是「時的紀念日」宣傳海報,其譯文為:「時間是金,時間不待,請相互遵守時間。」請問這是哪一時期所推行的政策? (A)清領時期 (B)日治時期 (C)臺灣戰後初期 (D)民國 50 年代。
內容推薦
- 【題組】承上題,若在清領嘉慶朝時,它又應屬於以下何處所管轄? (A)淡水廳 (B)彰化縣 (C)天興縣 (D)諸羅縣。
- 有關於澶淵之盟與紹興和議的比較,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均是與外族建立對等、和平的雙邊關係 (B)前者是由宋真宗與遼國所締結,後者則為宋高宗與金國所簽訂 (C)兩者均付出大量金錢、布帛以
- 有一本傳記這樣評論某位政治人物:「他為求國家轉弱為強,推動很多項新政策,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為重要目標,而裁抑富豪兼併是手段之一。但他忽略了人事因素,使新政的實施與原意有很大的距離,並且引起持續
- ( )清代收臺灣入版圖後,以臺灣為化外,並未積極重視,終因何事之刺激,始積極經營臺灣? (A)清法戰爭,法國入侵的刺激 (B)同治 13 年,日軍的侵臺 (C)日本吞併琉球後,南進的刺激 (D)
- 關於原住民的社會組織型態有許多種類,其中下列哪一族屬於貴族社會? (A)賽夏族 (B)魯凱族 (C)布農族 (D)卑南族。
- 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加,但是也開始出現大批的人口流動現象。下列哪些是當時移民造成的影響? (A)造成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 (B)能促進當地的文教風氣(C)荒置的土地資源能夠得到較充分的利用 (D)
- 「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旨在說明何事? (A)北宋時自占城引進早熟稻後產量大增 (B)北宋時代在江南修築大規模圩田及河塘,並講求作物品種改良,提升農業生產 (C)南宋立國於江南,在江湖之濱闢
-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合計20分)一位南宋時代的泉州商人,可能過著怎樣的生活? (A)他談成一筆生意後,用會子支付對方貨款 (B)他喜歡欣賞雜劇,端午節時他會和同業們聚資請一個戲
- 地理大發現後,西力東漸,對17世紀的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A)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B)明代因此解除海禁政策 (C)對外貿易大量入超 (D)傳教士東來,帶來西學 (E)中國絲織品、瓷器等
- 從宋、元到明代均有發行紙幣,但卻產生何種弊病,以致紙幣逐漸喪失其價值? (A)發行量不足 (B)準備金不足 (C)兌換不便利 (D)缺乏防偽機制。
- 關於明代「朝貢貿易」的論述,何者正確? (A)它是配合海禁政策實行的海貿措施 (B)前來貿易的國家,必須持帶「勘合」信物以作憑證 (C)其形成的原因是因宋元以來海上貿易急速發展 (D)此種貿易
- 【題組】( )當船隻於19世紀初在西歐啟航,準備進行黑奴販賣的貿易,以下哪個過程的敘述「錯誤」? (A)出發時會攜帶紡織品、菸草、雜貨,前往非洲販賣 (B)非洲之後,第二個目的地是美洲 (C)此
- 下列成語,沒有錯別字的是:(A)不脛而走/目不暇給/分道揚鑣 (B)大放厥詞/老驥伏壢/青雲直上(C)大塊朵頤/杯盤狼藉/臥薪嘗膽 (D)暮鼓晨鐘/瑕不掩瑜/功虧一潰
- 下表是 1929~1937 年間國民政府稅收的情形,請問政府收入的增加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收回關稅自主權 (B)廢除釐金 (C)發行法幣 (D)美國資助中國財政。
- ( )促進臺灣社會結構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土地改革的成功 (B)婦女地位的提升 (C)教育的普及(D)工商業社會的形成 (E)社會流動的加速。
- 如果先秦時代有『諾貝爾和平獎』的話,你認為下列那一位思想家,最有資格獲得此一獎項?(A)孟子(B)墨翟(C)莊子(D)商鞅。
- ( )受到中日戰爭爆發的影響,日本如何加強實施皇民化運動? (A)實施志願兵制度,以確保戰爭所需的兵源 (B)以高壓統治迫使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自動解散 (C)設立經濟警察制度,強化對臺灣的經濟管制
- 請問下圖應該是臺灣國際競爭時期哪一國家的統治範圍? (A)西班牙人 (B)日本人 (C)荷蘭人 (D)清朝人。
- 春秋戰國時代,九流十家思想由分到合的重要關鍵,是與那一部典籍的編著有關?(A)《史紀》(B)《呂氏春秋》(C)《孟子》(D)《道德經》。
- ( )民國 68 年起,政府有鑑於出口競爭力的銳減,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哪些調整? (A)調整產業政策,以勞力密集、低汙染、高價值的產業為主 (B)提出自由化、國際化的經貿政策,降低貿易障礙及加入國
- 下列各項敘述何者與道家的思想無關?(A)「屋前掛八卦、鬼月不搬家;言水火相剋,金風送爽」(B)「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法令茲章,盜賊多有」(C)「草榮識節合,木衰知風力,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D
- 孔子曰:「微管仲,吾將被髮左衽矣!」此話顯示孔子對管仲的歷史評價如何?(A)團結諸夏,討伐外敵,保存中原文化(B)使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維持天下秩序(C)使周天子宗主地位,獲得諸侯國的尊
- 從秦代、漢初到漢武帝,主要政治思想內涵曾經過多次的轉化,請問先後順序為何?(A)法家→黃老之術→儒家、陰陽家(B)儒家→法家→陰陽家、黃老之術(C)法家→陰陽家→黃老之術、儒家(D)陰陽家→黃
- ( )根據下表的臺灣產業結構統計數據,分析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狀況,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臺灣戰後早期的工業發展策略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B)民國 40 年代,政府推行土地改
- 上歷史課時,老師請同學對於西周的封建制度發表自己的看法,甲生:「封建是周人擴張勢力到東方的一種方式」;乙生:「宗法關係是封建制度發展的基礎」;丙生:「周朝王位繼承,以嫡長子為主,庶子絕無繼承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