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1. 俗諺:「尪公無頭殼,聖公無手骨」,「尪公」指的是泉州安溪人的原鄉神明雙忠尊王,「聖公」是漳州人的原鄉神明,這句俗諺指的是當時臺灣漢人械鬥嚴重,連神明都難以保全,而在械鬥中遭到對方毀壞。俗諺裡提到的「聖公」,應該是指哪一位神明?
(A) 保生大帝
(B) 三山國王
(C)開漳聖王
(D)關聖帝君
(A) 保生大帝
(B) 三山國王
(C)開漳聖王
(D)關聖帝君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林家歷史悠久,古厝前的廣場有象徵舉人功名的二個旗竿臺座,正廳掛有「大夫第」匾額,後進正中高懸「文魁」二字突顯出林家崇高的地位,偏廳供奉保生大帝。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林家祖先以第一付來臺
- ◎第五站:喜歡《小王子》的徐小櫻,希望能去法國參觀全球獨一無二的「小王子博物館」,與全球書迷一同重溫小王子的冒險奇幻之旅,最有愛心的光明家族,當然要全力配合囉!【題組】《小王子》一書描述作者在非
- 【題組】關心國際大事的戴小媛發現法國總統馬克隆不久前前往德國領取「查理曼獎」,這是德國為表揚促進歐洲一體化的有功人士而設置。請問:歷史上查理曼的建樹「不包括」下列何項?(A)接受並推廣基督教 (
- 【題組】中世紀時德國境內原有許多城堡,但多數的城堡日後都遭到火藥的破壞與摧毀。請問:來自中國的火藥之所以會傳入歐洲,與下列哪一場戰爭有關?(A)英法百年戰爭 (B)怛羅斯之役 (C)十字軍東征
- 下圖呈現某一歷史事件前後,清朝治臺措施的差異。從圖中內容判斷,此一事件應是下列何者?(A) 林爽文事件 (B)英法聯軍(C) 牡丹社事件 (D)中法戰爭
- 【題組】承上題,請問下列何為宥杰會有的生活?(A)宥杰可在郊所設的「會館」裡休息 (B)宥杰的貨品從艋舺出口最為便利 (C)遇見沈光文在民間教學 (D)一直都只能在鹿耳門港口進出口貨物
- ※題組四(37~40題):臺灣在某時期時,由於商業興盛,行郊組織興盛,如臺南的「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等,是當時最具代表的組織之一。請以此回答下列問題:【題組】請問「郊」最早於何時出現?
- 【題組】宥杰是清領前期鹿耳門地區的糖商,他在中國泉州經商時,和當地商人發生衝突,請問他可以向下列何者請求協助?(A)布郊 (B)北郊 (C)泉郊 (D)廈郊
- 【題組】秉庭是一位住在鹿港的商人,他時常往來於臺灣及中國上海間做生意,可推知他屬於哪一種郊商?(A)南郊 (B)北郊 (C)廈郊 (D)泉郊
- 【題組】從「我欲平克臺灣,以為根本之地……然後東征西討」的言論中,我們可以了解鄭成功攻克臺灣最主要目的為何?(A)抵抗日本對臺灣的侵略 (B)成為發展海盜事業的根據地 (C)佔地為王獨立建國
內容推薦
- 【題組】正在翻閱《法國深度旅遊》的黃小香,一臉疑惑的指著書中一段:「西元 1429 年,這一位出身農家的少女自稱獲得上帝的指示,前來帶領法人對抗英人,最後卻被英軍所俘,並被視為女巫活活燒死。」請
- 「康熙 34 年,臺灣知府創立□□於府治所在地(今臺南)。□□皆聘請漢人通書者為老師教授兒童,教材為儒家經典,對提升百姓教育水準有相當大的貢獻。」請問:文中的□□,應該是清付哪一種教育機構?(
- 從右圖判斷,該帝王所敘述的內亂指的是?(A) 黃巾之亂(B) 八王之亂(C) 管蔡之禍(D) 玄武門之變
- 歷史課時,老師請同學探討有關元朝的種族政策,請問下列何人所言正確? (A)佳寶:契丹女真等族稱做色目人 (B)欣育:蒙古人擅長理財,多擔任財政職務 (C)均輔:南人包括原本受金朝統治的漢人及西夏
- 明朝太監鄭和曾七次下「西洋」,此「西洋」所指之地,不包括下列何地? (A)南洋群島(B)印度洋西岸各國 (C)非洲東岸 (D)琉球群島。
- 下列關於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敘述,何者錯誤? (A)商人在各地建會館,作為同鄉寄宿與聯繫的處所 (B)出現地域性商幫 (C)以山東、徽州商人最著名 (D)專業市鎮興起。
- 曾聰明是元代時期參加科舉的考生,請問他必須要熟讀何人所著之書,才能考取功名? (A)司馬光—《資治通鑑》 (B)朱熹—《四書集注》 (C)司馬遷—《史記》 (D)沈括—《夢溪筆談》。
- 俄國領土橫跨歐、亞兩洲,早期曾受蒙古統治,但近代卻被視為歐洲國家,這與俄國史上某位沙皇大力推動西化政策有關。這位沙皇是誰?(A)腓特烈二世 (B)彼得大帝 (C)凱薩琳二世 (D)路易十四。
- 啟蒙思潮的出現是因為學者認為人類社會是理性而進步的,所以可藉由理性思考來解決社會問題?請問:理性觀念的盛行,應該是與下列何者有關?(A)光榮革命 (B)工業革命 (C)科學革命 (D)法國大革命
- 由於該產業所生產的產品大受歡迎,因此產業界陸續發明或改良生產工具,從而使得工業革命逐漸展開。請問:這是哪一個產業所引爆的現象?(A)交通運輸業 (B)紡織業 (C)冶礦業 (D)鋼鐵業。
- 英國自何時開始,國王徵收新稅或特別捐前,需獲得議會的同意,國會逐漸演變成制衡專制王權的重要機構?(A)約翰王 (B)威廉三世 (C)詹姆士二世 (D)查理一世。
- 【題組】呈上題,中唐以後,為方便貨幣的攜帶與使用,而有「飛錢」的出現。請問:關於「飛錢」的敘述,下列哪一選項最為正確?(A)為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的紙鈔。(B)類似今日的匯兌制度。(C)透過印度
- 有「北臺第二富豪」之稱的李春生,結識英人杜德,赴臺擔任寶順洋行總辦,由於經營的是開港後臺灣出口最大宗的商品,獲利甚豐。請問:李春生最有可能從事哪一項產業的外銷?(A)茶葉 (B)蔗糖 (C)樟腦
- 老師在黑板上掛上地圖,如右圖,要請學生來講解。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正確?(A)小偉:「此為劉銘傳治臺時期的地圖。」 (B)小雅:「這是牡丹社事件後,增設行政區域後的地圖。」 (C)小凱:「臺北設府
- 全家便利商店推出好神公仔集點活動。請問:下列的好神公仔,哪一些是屬於清領時期來台漢人的共同信仰?(A)媽祖、開漳聖王 (B)三山國王、王爺(C)保生大帝、土地公 (D)媽祖、土地公。
- 以下文字是節錄自西元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的一份會議紀錄:「稅金是財產的一部分,因此,要我們分出財產必須完全出自我們自己的意願。國王要我們多交稅,就必須經過我們的同意,否則就是侵害財產權。」請問
- 上歷史課時,小丸子說:「君主制度是上帝建立的。」小玉說:「君主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人民必須服從其命令。」丸尾接著補充:「縱使人民認為君主是邪惡的,上帝的命令使他們不能反抗君主。」花輪最後說:「君
- 有一位普魯士的國王曾說:「國王是國家的第一公僕。」他注意民生,獎勵生產,減輕人民的賦稅,使普魯士走向繁榮。請問:這位國王的施政理念應是受到下列何者的影響? (A)伊斯蘭教義 (B)宗教改革 (C
- 【題組】對歷史越來越感興趣的小帥哥郭小熙,翻出放在抽屜內的一路通歷史講義,比較起中世紀法國與中國西周的封建制度,並製作了下表,請問:表中只有哪一部份是「正確」的?(A)甲 (B)乙 (C)丙 (
- 「人人生而平等,上帝賦予他們若干不能出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建立政府組織……任何政府一旦破壞這些權利,人民便有權利將它改變或廢除,再建立一個新
- 法國大革命之後,許多法國貴族逃往別的國家,企圖說服他國政府進兵法國,撲滅革命行動。他們最可能以何種說法說服他國政府? (A)如果出兵法國,可獲金錢物資贊助 (B)避免貴國人民效法革命,推翻王權
- 小孙看到「圖說中國史」一書中,右圖是某機構的性質及工作內容示意圖。據此判斷,該機構最可能為下列何者?(A)洋行 (B)市舶司 (C) 公行 (D)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一開始,君王只是為了方便,任用議會中多數黨的領袖為主管行政的大臣;十八世紀以後,這樣的任用作法逐漸成為慣例,甚至原屬於國王的組閣、解散議會等權力,也轉移到多數黨領袖手中。」上述行政權力的轉移過
- 十七世紀歐洲各國君主權力高漲,如法王路易十四就曾說過:「朕即國家。」這是依據下列哪一種觀念而來的? (A)人文主義學者倡導王位世襲制度的合理性 (B)國王的權力來自上帝,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C
- 十九世紀時,英國能以較和平的方式進行民主改革,避免了像法國那樣的流血革命,其最主要原因為何? (A)國王掌權帶領改革 (B)議會政治的確立 (C)全民普選的落實 (D)成文憲法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