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長江流域的盆地,愈向西,冬季愈溫暖,造成此一現象的主因是愈向西,愈具有下列何種地理特徵?
(A)距離海洋愈遠
(B)河川湖泊愈多
(C)北面山地愈高
(D)盆底地勢愈低。
(A)距離海洋愈遠
(B)河川湖泊愈多
(C)北面山地愈高
(D)盆底地勢愈低。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題組】「湖廣熟,天下足」的俗諺中,「湖廣」指的是哪兩個省區? (A)甲乙 (B)丙丁 (C)戊己 (D)庚壬。
- 【題組】長江穿越巫山後,在宜昌到湖口地區形成九曲迴腸的曲流,可知長江最曲折的河段在哪省區?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中國會挑選華南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步,主要與下列哪項華南地區的特色關係較大? (A)觀光業發達 (B)生長季較長 (C)少數民族眾多 (D)具備僑鄉背景。
- 【題組】圖(一)的中式廟宇在東南亞各國見到的機率最高,當時欲往海外移民的群眾多利用哪一個季節的盛行風向,有利於順風揚帆前往東南亞各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題組】承上題,中國人一向有「安土重遷」的觀念,對於鄉土的情感十分重視。然而受到下列何項因素的影響,才使得許多人被迫遷往海外? (A)沙塵暴侵襲嚴重 (B)地層下陷明顯 (C)平原耕地狹小 (D
- 【題組】昆明市與臺北市緯度差不多,但昆明市夏季比臺北巿低約8℃,氣候涼爽。影響兩都巿氣溫有所差異的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 (A)緯度高低 (B)山脈走向 (C)地勢高低 (D)距海遠近。
- 【題組】下列哪項是阻礙雲貴高原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A)降水不足(B)土壤貧瘠(C)生長季太短(D)人力資源缺乏。
- 【題組】交通不便對當地人文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在哪方面? (A)族系眾多 (B)人口集中在壩子 (C)大量人口外移 (D)氣候終年多雲霧。
- 天津為華北重要的港口都市,然而受限於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影響,因此無法終年通航而影響其航運價值。請問:該都市的港口特色中有哪些不利發展的條件?(甲)風浪過大(乙)泥沙淤積(丙)暗礁廣布(丁)冬季結冰
- 北京中關村有「中國矽谷」之稱,下列哪項區位要素為其崛起的優勢條件? (A)技術 (B)原料 (C)動力 (D)市場。
內容推薦
- 【題組】中國在上海東南方另外建立洋山港,主要原因為何? (A)水量不穩 (B)交通擁擠 (C)腹地不足 (D)泥沙淤積。
- 【題組】甲、乙、丙、丁四個都市何者的年溫差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甲、乙、丙、丁這四個都市冬季溫差甚大,主要受下列哪項因素的影響? (A)地形 (B)緯度 (C)季風 (D)距海遠近。
- 【題組】小美預計在香港旅遊結束後,順道前往中國鄰近的地區遊玩,則下列哪一個地點最適合? (A)灕江峰林 (B)橫斷山脈 (C)三峽大壩 (D)紅盆地。
- 【題組】1980年代起,香港鄰近的中國經濟特區設立,因此和該地區經濟發展形成互補的特性,由香港接單出口,而在該經濟特區進行加工生產。上述指的中國經濟特區為何?(A)廈門(B)珠海(C)深圳(D)
- 【題組】為有助於減緩長江的水患問題,中國決定興建三峽大壩,請問:大壩的位置在圖中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大壩建成後,將有助於減緩長江的水患問題,受益最大的是哪個地區?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大壩建成後,現在長江口的萬噸江輪,沿長江而上,可以直達哪個地區,不須再換小船? (A)武漢 (B)成都 (C)重慶 (D)南京。
- 【題組】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層,主要是經由下列哪種作用所形成? (A)風力侵蝕 (B)河流沖積 (C)風力堆積 (D)海水堆積。
- 【題組】由黃土的來源地和黃土高原的相對位置分析判斷,哪個季節所帶來的風沙量最多?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題組】由冷高壓的風向判斷,黃土高原上的窰洞,為了避免惱人的風沙吹進屋內,門窗的方向應該開向何方? (A)東北方 (B)西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
- 【題組】小娟利用到北京市參與奧運盛會的機會,順道在北京市著名的秀水、紅橋等市場買了許多東西,包含有衣服、皮包、鞋子等,這些商品大多由北京市附近工業區之工廠所生產。若依據減少運輸商品成本考量,推測
- 【題組】毛毛準備從桃園機場直飛北京市首都機場。毛毛沿途不會經過哪個地形區? (A)華北平原 (B)桃園台地 (C)珠江三角洲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 【題組】子晴在「丁」處努力耕作,農作物卻還是收穫不穩定,主要原因為下列何項環境問題?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鹽鹼化 (D)年降水量變率大。
- 【題組】哪句諺語最適合用來形容「丁」區的景觀特色? (A)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B)青稞鍋流出萬里長河 (C)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D)人家半鑿山腰住,車馬多從頭頂過。
- 【題組】下列何者不是治理黃河各河段水利工程的正確方法? (A)上游興建水庫 (B)中游種林植草 (C)下游加高堤防 (D)下游開闢梯田。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 0.4 是 0.16 的平方根。(乙)若 a=(-29)2,則-29 為 a 的平方根。(丙)16 的平方根是±4。(丁)若 a 是 26 的平方根,則-a 也是 26
- 若│甲│=6,│乙│=-6,則下列何者正確?(A)甲數=6 或-6,乙數不存在 (B)甲數=-6,乙數=-6(C)甲數=6 或-6,乙數=6 (D) 甲數=6,乙數=-6
- 表(一)是某年黎明國四個縣市的人口和面積資料,其中哪個縣市的人口密度最低? (A)忠孝(B)仁愛(C)信義(D)和平
- 臺灣的人口分布不均,東半部人口較西半部少,此現象與下列何者關係密切?(A)北回歸線貫穿,氣候酷熱難耐 (B)板塊運動盛行,地震發生頻繁 (C)原住民聚集地,人口分散各地 (D)地形阻隔交流,整體發
- 臺灣人口政策的口號由「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轉變為「兩個孩子恰恰好,三個更熱鬧」。下列何者最能用來說明上述口號轉變的原因? (A)臺灣近年來社會增加率上升 (B)臺灣近年來出生率上升 (C)
- 馬爾地夫以其熱帶群島的魅力,靠著天然美景及海洋生態,每年招徠超過百萬名觀光客。根據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國出生率為14‰,死亡率為8‰,移入率20‰,移出率為15‰,該國2015年的人口增加
- 圖(二)是四個地區的人口相關資料,判別哪個地區的人口呈現「負成長」? (A)甲 (B)乙 (C)丙 (D)丁
- 圖(三)為歷年臺灣地區人口變化曲線圖。由圖研判,哪一年的人口自然增加率最大? (A)民國34年(B)民國44年(C)民國54年(D)民國64年
- 表(二)是四個國家的人口增加率,依據內容判斷,下列對於表中人口數據的解讀,何者最有可能是錯誤的? (A)大北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後,人口成長因而緩慢(B)大東國、大西國、大南國的人口增加有限 (C)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