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後,回答 17-19 題。 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見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語‧在厄第二十》)
17. 關於本文的釋義,下列何者正確?
(A) 「以為竊食也」,實是子貢誤以為顏回偷藏了米飯
(B) 「以所見告孔子」,是子貢向孔子報告買米的過程
(C) 「疇昔予夢見先人」,是孔子為了測試顏回而捏造
(D)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指孔子依舊為弟子所信服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