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第五則聖經賢傳都教我們少說話,怕的是惹禍,你記得金人銘開頭就是「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豈不森森然有點可怕的樣子。再說,多言即使不惹禍,也不過顛倒是非,絕非好事。所以孔子稱「仁者,其言也訒」,又說「惡夫佞者」。蘇秦 張儀之流以及後世小說裡所謂「掉三寸不爛之舌」的辯士,在正統派看來,也許比佞者更下一等。所以「沉默寡言」、「寡言笑」,簡直就成了我們的美德。聖賢的話自然有道理,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假如你身居高位,一個字一句話都可影響大局,那自然以少說話,多點頭為是。可是反過來,你如去見身居高位的人,那可就沒有準兒。前幾年南京有一位著名會說話的和一位著名不說話的都做了不小的官。許多人躊躇起來,還是說話好呢?還是不說話好呢?這是要看情形的:有些人喜歡說話的人,有些人不。有些事必得會說話的人去幹,譬如宣傳員;有些事必得少說話的人去幹,譬如機要秘書。至於我們這些平人,在訪問、見客、聚會的時候,若只是死心眼兒,一個勁兒少說話,雖合於聖賢之道,卻未見得就順非聖賢人的眼。要是熟人,處得久了,彼此心照,倒也可以原諒的;要是生人或半生半熟的人,那就有種種看法。他也許覺得你神秘,彷彿天上眨眼的星星;也許覺得你老實,所謂「仁者其言也訒」;也許覺得你懶,不願意賣力氣;也許覺得你利害,專等著別人的話;也許覺得你冷淡,不容易親近;也許覺得你驕傲,看不起他,甚至討厭他。節錄 朱自清 <論說話的多少>
41. ( )根據本文朱自清的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多言一定會惹禍
(B)話少容易引起別人誤解
(C)沈默寡言才是美德
(D)作者勸人奉行聖賢的話。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