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臺灣在 17 世紀時出現了各國競爭的情況,下列關於各方勢力的描述,何者正確?
(A)葡萄牙雖未對臺灣進行控制與管理,但卻是最早登陸臺灣的歐洲人
(B)鄭芝龍在臺南一帶進行開墾,是漢人來臺拓墾的開始
(C)荷蘭積極拓展海上貿易,後來因日本實施鎖國政策,而被迫停止對臺的貿易活動
(D)西班牙以臺灣北部為發展中心,後被荷蘭驅逐而退出臺灣。
(A)葡萄牙雖未對臺灣進行控制與管理,但卻是最早登陸臺灣的歐洲人
(B)鄭芝龍在臺南一帶進行開墾,是漢人來臺拓墾的開始
(C)荷蘭積極拓展海上貿易,後來因日本實施鎖國政策,而被迫停止對臺的貿易活動
(D)西班牙以臺灣北部為發展中心,後被荷蘭驅逐而退出臺灣。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歷史老師請同學觀賞臺灣原住民介紹的影片並附文字說明。第一段:「此族是父系社會,愛好和平,以矮靈祭聞名。」第二段:「舟船雕刻優美,男性穿丁字褲,擅長捕魚。」第三段:「母系社會,服飾鮮豔,喜愛紅色,熱
- 臺灣的原住民與漢人長期相處通婚,大部分多已漢化。請問:下列哪一原住民的漢化最深? (A)布農族 (B)排灣族 (C)西拉雅族 (D)阿美族。
- 臺灣大約在四百多年前從史前時代進入了歷史時代,是因為下列哪一項文明的出現? (A)陶器 (B)鐵器(C)文字 (D)農耕。
- 附圖是某歷史學者整理的出土文物史料。請依時間先後排列出這三種遺址所形成的順序? (A)乙丙甲 (B)甲乙丙 (C)丙乙甲 (D)乙甲丙。
- 如果想要順利在職場上創業,必須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甲)有充足的資金 (乙)抱著以賺錢為主的觀念 (丙)承擔風險的能力 (丁)積極實現夢想的動力 (戊)獲得雇用 (A)甲乙丙 (B)甲丙丁 (C)
- 【題組】哪位將基督教定為國教?(A)甲(B)乙(C)丙(D)丁。
- 【題組】哪位臨終前,正式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帝國自此分裂?(A)甲(B)乙(C)丙(D) 丁。
- 【題組】哪位將基督教宣布為合法宗教?(A)甲(B)乙(C)丙(D) 丁
- 【題組】哪位曾遠征高盧、不列顛地區,卻因大權獨攬,破壞政治體制而被暗殺?(A)甲(B)乙(C)丙(D)丁。
- (三)下列是古羅馬時期有名的歷史人物:(甲)屋大維 (乙)君士坦丁 (丙)凱撒 (丁)狄奧多西;請依照代號回答46~50題。【題組】哪位被元老院獻上「奧古斯都」的封號? (A)甲(B)乙(C)
內容推薦
- 17 世紀的臺灣是海商及走私者活動的地區,如果雲瑞想要了解當時臺灣發展的情形,他可以研讀下列何人的傳記? (A)沈葆楨 (B)鄭芝龍 (C)郭懷一 (D)劉銘傳。
- 原住民與外來文化接觸以前,主要的生活方式為何? (A)主要經濟活動是捕魚、打獵及農耕 (B)男女均須負責狩獵,深具生態保育觀念 (C)對天神、土地神最為尊崇 (D)從事精緻農業,種植甘蔗、稻米
- 佳葦與家人到雲林地區旅遊,他們在一座紀念碑前拍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如附圖所示。請問:照片中的紀念碑應是為了紀念何事? (A)荷蘭人登陸臺灣南部 (B)漢人移民抵抗日本倭寇的侵擾 (C)漢人不堪荷
- 附圖是某旅行社的傳單內容,若想了解當地原住民族的生活,最適合參考哪一本書? (A)《矮靈祭的傳說》(B)《飛魚祭的探索》 (C)《祀壺信仰的淵源》 (D)《紋面習俗的傳承》。
- 12 世紀時,已有漢人移居澎湖。13 世紀後期,元代曾在澎湖設立哪一機構,加強治安管理? (A) 澎湖縣(B) 市舶司 (C) 巡檢司 (D) 澎湖廳。
- 16 世紀以後,澎湖與臺灣逐漸成為漢人捕魚、貿易、走私的場所。當時哪一國人也常到臺灣活動,並稱臺灣為高砂、高山國? (A)荷蘭人 (B)葡萄牙人 (C)西班牙人 (D)日本人。
- 老師介紹下列四本與臺灣歷史有關的課外讀物,要班上同學自行閱讀。阿明對荷蘭統治時期的歷史特別有興趣,那麼他應該閱讀下列哪一本書?(A)《熱蘭遮城日記》 (B)《臺灣山區開發史》 (C)《億載金城
- 小華跟父母親到澎湖玩,看到澎湖大天后宮前有一塊石碑如附圖,石碑上面記載的紅毛番,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國人? (A)西班牙 (B)荷蘭 (C)英國 (D)葡萄牙。
- 若以社會階級而言,下列哪些原住民族群屬於世代相襲的貴族社會?(甲)阿美族(乙)排灣族(丙)魯凱族(丁)布農族 (A)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甲丁。
- 荷蘭人統治臺灣,除大量生產稻米、甘蔗外,還引進不少新作物。請問:下列哪些作物是荷蘭人引進臺灣的?(甲)豌豆(乙)番茄(丙)馬鈴薯(丁)番薯(戊)釋迦 (A)甲乙丙 (B)甲乙戊 (C)乙丙丁 (
- 下列哪一項是荷蘭人殖民臺灣時期的統治特色? (A)透過基督教來統治漢人 (B)用希臘字教育原住民,以利宗教教化 (C)對原住民開徵各種苛捐雜稅,並嚴禁其私有土地 (D)以公司企業團體型態拓展臺
- 「有一個歷史人物是臺南赤崁一帶移墾漢人的領袖,由於漢人難以承擔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苛徵重稅,於是在1652 年發動對荷蘭人的反抗。」請問:這段文字應該是在敘述何人? (A)鄭成功 (B)郭懷一
- 「新港文書」是研究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文獻,這批文獻的書寫文字曾在今臺南附近流傳一百多年。這種文字的起源為何? (A)是原住民參酌漢字改編創設而成的文字 (B)是日人為了教育原住民所簡化使用的文
- (甲)稻米(乙)甘藷(丙)小麥(丁)甘蔗,上述農作物中,何者為荷蘭統治臺灣時期,開墾土地所大量種植的作物?(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 附圖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某時期臺灣歷史所畫的示意圖。由圖片內容推斷,老師最可能是講述何時的歷史? (A) 13 世紀 (B) 15 世紀 (C) 17 世紀 (D) 19 世紀。
- 距今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東來亞洲後,占據臺灣,其重要原因是臺灣的地理位置有利於轉口貿易。當時,荷蘭在亞洲的貿易對象除東南亞之外,主要還包括下列哪兩個國家? (A)朝鮮、中國 (B)中國、日本 (C
- 「在壺、罐裝上清水,插上草葉,象徵祖靈。祭品以檳榔、米酒等為主。」請問:上述這種「祀壺信仰」是哪一個臺灣原住民族的特色? (A)凱達格蘭族 (B)西拉雅族 (C)噶瑪蘭族 (D)達悟族。
- 14 世紀後期,明朝為防倭寇而施行哪一政策,但不少百姓迫於生計,仍違禁出海,甚至以澎湖為據點,從事亦商亦盜的活動? (A)海禁政策 (B)南進政策 (C)皇民化政策 (D)種族歧視政策。
- 圖(一)、圖(二)說明了臺灣平埔族的生活型態,探究圖畫的內容,平埔族在經濟生活上,男、女各有何職責? (A)女子負責打獵,男子負責耕種 (B)女子負責織布,男子負責耕種 (C)女子負責農事,男子
- 上歷史課時,老師準備帶學生從事實地考察,如果他們要前往參觀西班牙人遺留的史蹟,則附圖中哪些地區是最佳的地點?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 (甲)破壞荷蘭人在海外的殖民地(乙)以臺灣作為跳板,攻占中國(丙)以雞籠和淡水作為對日貿易的中心(丁)積極傳播天主教。以上哪些是17 世紀西班牙人占領臺灣的目的? (A)甲乙 (B)甲丙 (C
- 在十三行文化遺址中,出土了瑪瑙珠、玻璃製品,以及其他質料的珠子,還發現金飾、鎏金青銅碗、銀管飾物、銅刀柄、銅碗、銅鈴、銅幣等來自於南洋或中國的外來物品。由上述內容可推論出下列何者? (A)屬於新
- (1)臺灣目前發現多處的史前文化遺址,歷經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皆成為臺灣最珍貴的文化遺產。請參考附圖回答下列問題:【題組】臺灣目前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在圖中何處? (
- 【題組】圖中哪一文化遺址是以大型石板棺及玉器著稱? (A)甲 (B)丙 (C)丁 (D)戊。
- 【題組】圖中哪一文化遺址發現有煉鐵的遺址可說是臺灣金屬器文化的代表?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