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 )四書集注在哪一朝代,成為了科舉考試的定本?
(A)隋
(B)唐
(C)宋
(D)元。
(A)隋
(B)唐
(C)宋
(D)元。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19 (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前古人讀書要辛苦地刻書,現在電子書的出現使閱讀變得更加方便。在下列何人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活字印刷術之相關介紹?(A)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B) 朱熹的《四書集註》 (
- 18 ( )流寇是災民與飢兵相結合的團體,由於他們流竄各地,到處搶掠,故稱「流寇」。其中何人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在百姓間宣傳「闖王來,不納糧」,聲勢迅速壯大,終於1644年攻陷北京?(A) 李自成
- 17 ( )下列何人主政時,曾實施「一條鞭法」來改善人民的生活? (A)朱元璋 (B)趙匡胤(C)王安石 (D)張居正。
- 16 ( )有關漢高祖與明太祖兩位開國皇帝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 兩者皆定都南京 (B) 前者強化君主專制,後者強調與民休息 (C) 兩者皆出身平民階級 (D) 前者遣人出使西域,後者派人經營南
- 15 (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中國何時何地的城市生活情形?(A)北宋汴京 (B)南宋臨安 (C)元代大都 (D)清代北京。
- 14 ( )明代有一部著作,內容包括了養蠶、繅絲、染作等手工業操作技術,也談到了關於五金開採冶煉、兵器及火藥的製作過程,堪稱是中國農業與手工業的百科全書。請問這是指下列哪一本書? (A)《本草綱目》
- 13 ( )北宋末年,朝廷對外採行哪一項軍事策略,卻間接給自身帶來亡國之禍?(A)聯蒙滅金 (B)聯夏滅遼 (C)聯金滅遼 (D)聯遼滅元。
- 12 ( )宋真宗時,遼軍攻向澶州,真宗大駕親征,擊退遼軍前鋒。宋遼雙方因此簽約議和,史稱為何者?(A) 紹興議和 (B) 城下之盟 (C) 澶淵之盟 (D) 澶州條約。
- 11 ( )明清的科舉制度層次,請依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鄉試→童試→會試→殿試 (B)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C)童試→鄉試→殿試→會試 (D)童試→會試→鄉試→殿試。
- 10 ( )士人在宋代相當受到禮遇,但若換在明太祖時期,士人會遭受到怎樣的待遇?(A) 除非言行嚴重失當,否則絕對不會在殿上廷杖凌辱 (B) 表現良好可官拜宰相,輔助皇帝辦公 (C) 受到錦衣衛的嚴密
內容推薦
- 23 ( )明末來華的西方國家,以下列何者最早?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蘭 (D) 英國。
- 24 ( )目前國內通用的貨幣為「新臺幣」,然而各朝代的紙幣又有不同的名稱。請問:下列何者配對正確?(A) 漢-海貝 (B) 北宋-交子 (C) 南宋-寶鈔 (D) 元朝-會子。
- 25 ( )明初的「胡惟庸案」,讓明太祖株連三萬餘人,並且下令廢除哪一制度,以掌握大權?(A) 封建制度 (B) 三省制 (C) 宰相制度 (D) 郡縣制度。
- 26 ( )清朝政府運用何種治術,維持了長達兩百六十多年統治?(A) 高壓 (B) 懷柔 (C) 恐嚇 (D) 高壓與懷柔並濟。
- 27 ( )阿賓是清朝的讀書人。請問:當時的科舉考試是以下列何者做為應考的格式?(A) 八股文 (B) 詩文創作 (C) 唱作俱佳 (D) 精通六藝。
- 28 ( )下列關於明清小說的作者配對,何者正確?(A) 《三國演義》一陳壽 (B) 《水滸傳》一吳承恩 (C)《西遊記》一施耐庵(D)《紅樓夢》一曹雪芹。
- 29 ( )下列哪位清朝的皇帝以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為理由,下令全面禁教?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嘉慶
- 30 ( )海綿寶是住在汴京的商人,平常做點小生意,在街上販賣海星、章魚和螃蟹,沒想到一場鉅變後,原本統治的政府從金變成了元。請問,依照海綿寶的身分,在元代劃分的四民中應是屬於哪一等? (A)蒙古人
- 31 ( )明清時代的讀書人,若想從政做官,必須要寒窗苦讀,考試中舉。請問:下列何者是當時參加科舉考試一定要讀的書?(A)資治通鑑 (B)四書五經 (C)西洋科學 (D)史記漢書。
- 32 ( )宋太祖實行重文輕武政策,但後來北宋兵額卻有逐漸增加的現象,其原因為何?(A)外患日趨嚴重 (B) 武人地位提升 (C) 駐守沿海閉關自守 (D) 藩鎮擁兵自重。
- 33 ( )西元195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李時珍納入「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列,肯定他對後世的貢獻。請問:他的哪一本書有「東方醫學巨典」之稱,並讓他揚名海外?(A)《傷寒雜病論》(B)《夢溪筆談》
- 34 ( )由於科舉的盛行,當時對於通過科舉的士人相當禮遇,他們與現任官吏形成「士紳階級」,享有免除力役及司法特權,在身份地位、生活服儀等方面,與平民有很大的區別。請問:這是哪一時期的社會現象?(A)
- 35 ( )小蘭與柯南看了某一位中國皇帝的故事後,小蘭說:「他真是一位賢君,提倡文教、整飭吏治、清查戶口耕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柯南卻說:「用廷杖凌辱士人、大興文字獄又廢除丞相,真是一位暴君。」請問
- 36 ( )明成祖締造了明朝的盛世,下列關於他的事蹟,只有何項「不」正確? (A)靖難之役篡位,遷都北京 (B)派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 (C)重修長城及大運河 (D)禮遇來華的耶穌會教士。
- 37 ( )明清之際,西方文物曾大量傳入中國,而中國思想與技術也傳至西方,這樣的文化交流,因清代發生哪一事件而告中斷?(A) 實施禁教,驅逐西洋傳教士 (B) 大興文字獄,排斥西學洋教 (C) 厲行海
- 38 ( )(甲)蒙古(乙)契丹(丙)匈奴(丁)女真,以上邊族中曾入主中原且統一中國的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 39 ( )明惠帝在位期間,因推動削藩政策而引發燕王反叛事件,史家如何稱呼這次事件?(A)三藩之亂 (B)八王之亂 (C)靖康之禍 (D)靖難之變。
- 40 ( )下列有關《資治通鑑》一書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B)描寫戰國到五代間的史事 (C)作者為北宋司馬遷 (D)此書在中國史學上占有一席之地。
- 41 ( )對於「朝貢貿易」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A)漢代初期採用這種國際貿易政策 (B)清初採用這種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付蒙古 (C)這政策只准有向中國進貢的藩屬才能貿易,是央央大國之心態 (D
- 42 ( )元代征服歐亞大陸,建立一個空前的大帝國,也實施許多措施。請問:下列哪一措施使歐亞交流更加頻繁,中外經貿大增? (A) 廣設驛站 (B) 實施種族差異政策 (C) 整建大運河 (D) 鼓勵歐
- 43 ( )在蒙古草原、中西亞和俄羅斯草原,建立四大汗國,被歐洲人稱為「黃禍」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A) 十字軍東征 (B) 張騫通西域 (C) 美伊戰爭 (D) 蒙古西征。
- 44 ( )明朝中葉以後哪些糧食作物自美洲傳入中國,耐旱多產、容易種植,舒緩了因人口增加而產生的糧食問題?(甲)小米 (乙)番薯 (丙)小麥 (丁)玉米 (戊)馬鈴薯 (A)甲乙丁 (B)乙丙丁 (C
- 45 (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事蹟,曾被寫為《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就你對明代歷史的了解,下列對鄭和與其事蹟的敘述,何者正確?(A)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橫越整個太平洋 (B)鄭和的船
- 46 ( )明清時代商人的經商環境,較宋元時代進步的現象有下列何者?(A)可在夜市經營商業 (B)可使用輕便的紙幣(C)可以從事海外貿易 (D)在外經商可投宿會館。
- 47 ( )明朝中期與清朝初期,中國政府都曾實施海禁政策,這分別是用來防範哪些對象?(A)流寇,女真人 (B)蒙古,契丹人 (C)流寇,耶穌會士 (D)倭寇,鄭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