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歷史老師在課堂上請同學討論傳教士馬雅各的事蹟,以下哪些同學的發言是正確的? 小帥:設立理學堂大書院。明威:建立台灣第一間西醫醫館。玲玲:在台灣南部傳教。一美:設立淡水女學堂院
(A)明威、玲玲
(B)小帥、一美
(C)玲玲、一美
(D)明威、小帥。
(A)明威、玲玲
(B)小帥、一美
(C)玲玲、一美
(D)明威、小帥。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清領前期,漢人移民來臺灣後,為了團結彼此之間的情感,於是成立了許多宗族組織,下列相關敘述中,何者正確? (A)祭祀「唐山祖」的人都具有血緣關係 (B)「唐山祖」有祠堂及族譜,供後代子孫紀念 (
- 博剛看到一張臺灣在清領後期的重要出口商品統計表,如附圖所示,由圖中可知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為甲、乙、丙商品,這三樣商品按照順序來看應該是下列何者? (A)樟腦、糖、茶 (B)糖、茶、樟腦 (C
- 劉銘傳為了培養洋務人才,以及訓練能操作西式設備的技術人員,在臺灣設立哪兩種新式學堂? (甲) 電報學堂 (乙)機器學堂 (丙)西學堂 (丁)師範學堂 (A)甲乙 (B)甲丁 (C)甲丙 (D)
- 清領後期有多位外國傳教士來到臺灣,他們除了傳教之外,也帶來許多影響,下列何者並非其重要影響? (A)帶入西方醫學 (B)發起社會運動 (C)傳入西方文化 (D)導入新式教育。
- 真美:「放寬漢人出入番界的限制。」;育志:「取消禁止漢原通婚等規定。」;宜佳:「開築北、中、南地區聯絡東部的道路。」根據以上三位同學陳述的內容,他們應是在討論下列哪一政策? (A)渡臺禁令 (
- 附圖是臺灣人民祭拜原鄉信仰的漫畫,請根據圖中內容加以判斷,他們的祖先應該是來自中國何處的移民? (A)漳州 (B)泉州 (C)客家 (D)潮州。
- 歷史課堂中,老師請同學討論清領前期械鬥發生的原因,以下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是錯誤的?(A) 大天:「為爭奪進士名額而大打出手」 (B) 小布:「因語言不同而出現隔閡」 (C)基德:「移民為爭奪水源
- 清領初期雖有渡臺禁令的限制,但還是有很多漢人移民不計九死一生,甘冒生命危險橫渡黑水溝(台灣海峽),來臺開墾拓荒,請問原因為何?【題組】呈上題,當時中國來臺移民,以下列哪兩個省份最多? (
- 清領初期雖有渡臺禁令的限制,但還是有很多漢人移民不計九死一生,甘冒生命危險橫渡黑水溝(台灣海峽),來臺開墾拓荒,請問原因為何? (A)臺灣經濟遠較中國繁榮,文教事業興盛 (B)中國大陸沿海居民生
- 「阿榮是南投市張家後代,每逢年節返鄉,全家族便齊聚『張琯溪祠堂』,並以部分祖產作為公費,祭祀其渡臺始祖。」根據文中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這是以「唐山組」為祭祀中心的組織 (B)透過祭祀
內容推薦
- 「他」是八卦會的首領,因其勢力擴張迅速而引起清廷的鎮壓。「他」發動的民變始於西元 1862 年,清廷至 1865 年才完全平定剩餘勢力,為清領後期持續時間最久的民變。請問:「他」是何人? (A
- 清領時期,來臺漢人因為各有不同的語言與信仰,並面對嚴苛的生存競爭,故常以同籍聚居來保障彼此的生命財產安全,當時聚居的宗族型態有「唐山祖」與「開臺祖」兩類。請問:下列何者是這兩類組織的差異? (
- 清領後期有幾場戰爭影響到臺灣,下列哪一場戰爭促使清廷開放臺灣港口,外國勢力正式進入臺灣? (A)甲午戰爭 (B)鴉片戰爭 (C)中法戰爭 (D)英法聯軍。
- 一個清末的人不可能在大稻埕碼頭看到哪種現象? (A)茶葉大量出口,國際貿易興盛 (B)蔗糖由此地大量輸往中國大陸(C)購貨商人,以抽鴉片煙為樂 (D) 洋行設立,充滿異國情調。
- 「人文旅遊」節目正在介紹一座位於新竹市的進士第,據說是第一位以臺灣本籍的身分考上科舉的人,請問:此人是誰? (A)朱一貴 (B)沈光文 (C)林爽文 (D)鄭用錫 。
- 下圖為臺灣某一時期的行政區劃,此區劃的形成與下列哪一事件最有關連? (A)朱一貴事件 (B)中法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英法聯軍。
- 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為祭祀保生大帝的廟宇,請問:這應是來自中國何處的漢人移民所創建的? (A)廣東潮州人 (B)福建泉州人 (C)廣東惠州人 (D)福建漳州人。
- 小丞暑假跟隨家人參訪臺南赤崁樓,他見到在赤崁樓旁放置的九座「贔屭碑」甚感好奇,經導覽人員解說,他才了解原來這些石碑是乾隆年間曾平定某一次「民變」後所樹立的。請問:此「民變」指的應是下列何者?
- 臺灣歷史上被稱為「臺灣口腔外科的先驅」者為何人? (A)黃玉階 (B)馬雅各 (C)馬偕(D)林聰明。
- 丁日昌是清領後期臺灣的重要建設者之一,下列哪項措施不是他的政策? (A)嚴懲貪官汙吏 (B)招民移墾東部 (C)架設電報線 (D)設置三府一州。
- 賽璐珞是最早的人工樹脂,直至今日,桌球及日本手工鏡框仍然使用此材料。它的特點是質地光澤、硬度高,缺點是不耐高溫。而這種成分是從□□取得的,在清領時期,臺灣的產量曾居世界第一。請問:□□應是下列
- 清領時期,臺灣發生民變的因素不包含哪些? (甲)信仰複雜(乙)宗族組織不相容(丙)吏治不良 (丁)官逼民反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清領前期,臺灣民間不斷發生變亂,以下哪一句諺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A)「紅柿上樹頭,羅漢腳目屎流」 (B)「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 (C)「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D)「有唐山
- 清領時期臺北人王大福到省城參加鄉試,第一次他遠赴福州應考,結果落榜;第二次他則在臺北應試,終於榜上有名。請問:王大福第二次應考地點的改變,是因為哪一事件的發生,使得臺灣的行政區劃有所調整? (
- 臺灣經濟重心由南轉移至北,主要是因為北部哪兩項商品的開發有關係? (A)茶葉、樟腦(B)茶葉、蔗糖 (C)蔗糖、稻米 (D)稻米、木材。
- 在清領時期曾有「義學」的設置,請問:這個機構的功能如何? (A)主要提供教育貧寒子弟之用 (B)有錢人家的學習機構 (C)主要培育政府官員的地方 (D)教育原住民的組織。
- 歷史課時,學生們討論臺灣西元 1880 年時的對外發展概況,哪一位的說法是正確的? (A)建补:「此時為清領前期,臺灣對外貿易大幅成長。」 (B)加寶:「臺灣也進口鴉片與紡織品。」 (C)廷恩
- 臺灣開港通商後,貿易的性質也不斷改變,然而哪一項商品仍居出口大宗,歷史悠久? (A)茶葉 (B)樟腦 (C)鴉片 (D)蔗糖。
- 清領前期,臺灣的各式教育機構中,哪一種機構全部是由官方設立的? (A)儒學 (B)義學(C)書院 (D)私塾。
- 小恩某日閱讀一篇「鹿港懷舊之旅」的報導,文中指出:「鹿港現僅存的一座『隘門』建於西元 1830 年,為縣定古蹟……。」,請問「『隘門』與下列何項史實最有相關性? (A)外患頻傳 (B)械鬥頻繁
- 位於臺北、基隆之間的「獅球嶺隧道」是臺灣最早的鐵路隧道,隧道口有當時主持鐵路興建的官員所題之「曠宇天開」四字。請問:題字者應是何人? (A)施琅 (B)劉銘傳 (C)丁日昌 (D)沈葆楨。
- 19 世紀中葉,臺灣開港後,外國商人紛紛在通商口岸,設立何種機構從事貿易? (A)行會(B)行郊 (C)洋行 (D)會館。
- 在清朝統領臺灣的兩百多年中,真正用心於臺灣之建設,僅在最後 20 年。請問:清廷一改「為防臺而治臺」態度而積極治臺的原因,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 (A)開港通商 (B)日軍侵臺 (C)英法聯
- 清領時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民變為: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下列何者不是這三者的共通點? (A)其背景與貪官汙吏、移民問題等因素有關 (B)清朝治臺政策消極導致變亂迭生 (C)清朝派兵
- (甲)台灣建省 (乙)施琅攻臺(丙)中法戰爭(丁)臺灣開港通商(戊)牡丹社事件。有關上述臺灣歷史大事,若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戊 (B)乙丁丙甲戊(C)乙丁戊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