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者曾經以猴子為對象,進行選擇性的交配(例如將害羞的猴子和害羞的猴子交配),得出特別溫馴膽怯的猴子,然後將膽怯的小猴子交給開朗、熱情的養母去帶,結果發現這些小猴子的行為和他們脊髓液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新陳代謝都改變了。小猴子變得沒有那麼害怕,大腦正腎上腺素的分泌也降低。也就是說,早期的經驗可以影響先天的傾向,因為經驗建立大腦神經迴路,而這些迴路正是我們的思想和看法,我們的思想和看法又是我們的人格和情緒,這是一個相互的交互作用。加州理工學院的歐曼發現,人類大腦的前扣帶迴中有很多梭狀細胞,黑猩猩腦中就比較少,大猩猩及紅毛猿的腦中幾乎看不見,而其他的哺乳類根本沒有。但是這種梭狀細胞並不是一出生就有,它到嬰兒四個月大才出現,這種細胞伸展到大腦的很多部位,運送訊息來監控正在做的行為,尤其是人在處理難題時,它幫助彙集各方面的訊息和統合資源以利判斷。所以前扣帶迴是注意力的控制區,例如在社交場合中監控自己行為不要失禮。它在嬰兒四個月大出現,表示它是外界和自我的一個媒介。——節錄洪蘭《大腦的主張》
22.人類大腦的前扣帶迴有何作用?
(A)刺激生長的主要因素
(B)決定一個人的脾氣
(C)傳遞外界和自我的訊息
(D)後天教養的產物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