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下列有關 X 射線和 γ 射線的檢驗,何者錯誤
(A)γ 射線較適用於工地現場
(B)兩者都對人體有甚大的危險
(C)兩者都能留下永久的記錄片
(D)γ 射線的波長可調整。
(A)γ 射線較適用於工地現場
(B)兩者都對人體有甚大的危險
(C)兩者都能留下永久的記錄片
(D)γ 射線的波長可調整。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41935
統計:A(1),B(3),C(1),D(23),E(0)
內容推薦
- 職業道德必須具有(A)破壞(B)強迫(C)倫理(D)投機 的規範。
- 下列各圖為植物的某一部分,何者為該植物的營養器官?
- 智慧財產法所要保護的是(A)社會利益(B)一般人知的權利(C)人類腦力創作的成果(D)消費樂趣。
- 使用半自動銲接時,在通風不良密閉之場所中,最應注意的是(A)工作人員窒息(B)防火(C)防止觸電(D)機具安全。
- 引起電光性眼炎同時發生流淚怕光、疼痛的是受到電弧光線中(A)紫外線(B)紅外線(C)可見光(D)X 射線之傷害。
- 與 A=X 的功能相同的接線法是。
- 丁公司 20X1 年 12 月 31 日有關 A 與 B 兩項商品的存貨資料如下: 在逐項比較的基礎下,20X1 年 12 月 31 日存貨經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評價之帳面金額為多少?(A) $
- 職業道德推展的對象應(A)限於勞動者(B)限於業主(C)限於主管人員(D)全面推行。
- 交流銲機裝置電擊防止器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銲機壽命(B)防止銲機電流波動(C)增加電力輸出(D)防止工作人員觸電。
- 銲接時如皮膚長期曝露在弧光照射下,會生脫皮現象是因為弧光中含有(A)紅外線(B)紫外線(C)X 射線(D)鈷射線。
內容推薦
- 宋朝除了使用銅錢等金屬貨幣之外,也開始出現「交子」、「會子」等紙幣,這是因應何種社會經濟背景而產生?(A)以「歲幣」求和,使貨幣大量外流(B)對外貿易入超,造成銅錢供需失調(C)發明活字版印刷術
- 職業道德所表現的是(A)行業精神(B)技能水準(C)學識(D)人際關係。
- 銲接人員在工作之前最先要考慮的是(A)工作成本(B)工作品質(C)工作安全(D)工作速度。
- 電銲工作時穿戴皮製手套主要作用是(A)保持手部清潔(B)搬運材料方便(C)美觀(D)防止銲渣和弧光灼傷。
- 與 同功能的氣壓元件為 。
- 職業道德在職業訓練上是(A)必修(B)免修(C)選修(D)不關緊要 的課程。
- 修補管路,在施銲前以(A)氧氣(B)氫氣(C)氮氣(D)乙炔氣 來清潔管路內部較為適宜。
- 從安全觀點上看,使用直流電銲機較普通的交流電銲機(A)危險(B)安全(C)無差別(D)不一定。
- 圖(十)所示電路中,括弧內為該電阻所能承受之最大功率 ( 當消耗功率大於該值時,電阻即崩潰 )。若VS MAX 表此電路所能承受的最大 VS 電壓值,試求VS MAX =?(A)
- 銲補油類容器容易發生(A)銲道外觀不良(B)起弧較困難(C)爆炸危險(D)銲道強度低。
- 電弧中紅外線傷害眼睛會患(A)青光眼(B)白內障(C)角膜炎(D)近視眼。
- 面罩濾光玻璃之主要功用是為防止(A)輻射熱(B)銲濺火花(C)電弧強光(D)銲渣。
- CO 銲接工作電流在 200 安培宜選用濾光玻璃為(A)5 號(B)8 號(C)12 號(D)14 號 為佳。
- 為減少觸電之危險應(A)銲機機殼接地(B)銲接手把接地(C)降低銲接電流(D)昇高銲接電壓。
- 銲接時使用電流 500 安培以上時,濾光玻璃遮光度宜選用(A)8 號(B)10 號(C)12 號(D)14 號。
- 發現有人觸電時下列中最佳方式為(A)用手將人拉離電源(B)就近找絕緣物撥離(C)報告上級(D)叫救護車。
- 兩性的差異由哪些因素造成?請列舉兩項。
- 砂輪機為了安全起見,使用前至少在安全護罩內空轉(A)1 分鐘以上(B)2 分鐘以上(C)3 分鐘以上(D)4 分鐘以上。
- 銲接鍍鋅或黃銅材料時應(A)面對風口(B)背對風口(C)不可吹風(D)不須顧慮。
- 在CO2銲接檢定中所用墊板之厚度必須在(A)3 公厘以下(B)4 公厘以下(C)5 公厘以下(D)6 公厘以下。
- 試片作導彎試驗之目的是判斷銲道是否(A)銲接良好(B)美觀(C)伸長率足夠(D)銲道長度足夠。
- 一般銲接防護衣物常選用(A)棉質(B)帆布(C)人造纖維(D)皮質。
- CO 氣護銲接在室內工作時應注意(A)帶口罩(B)帶防毒面罩(C)帶透明面具(D)通風設備。
- 下列各項對話,分別說明「兩性關係」的何種觀念?請從答案選項中做正確的配對。(A)兩性工作平等法(B)性別刻板印象(C)性別平等(D)婚姻(E)愛情( )(1)真勇敢!這樣才像個男孩子!
- CO2銲接技能檢定厚度側彎試片的寬度應取(A)5 公厘(B)38 公厘(C)5 公厘(D)6 公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