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列寧在1920年代派遣代表,各與北京政府、廣州護法政府建立關係,同時協助中共建黨,企圖以三管齊下的方式,發揮蘇聯在中國的影響力。其中常駐廣州政府的共產國際代表是
(A)鮑羅廷
(B)赫爾利
(C)赫魯雪夫
(D)史達林
(A)鮑羅廷
(B)赫爾利
(C)赫魯雪夫
(D)史達林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4),B(0),C(1),D(2),E(0)
內容推薦
- 根據統計,1938~1942年間,中國有一省分移入了近一千萬人口,其中政府公務員、軍人、文教事業人員、醫護專業人士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個省分應該是 (A)河北省 (B)四川省 (C)河南省 (D)
- 東晉南北朝時代,將僑民、流民及世家大族控制的人口,變成本土居民,納入政府的編戶,藉以增加稅賦的收入,並使南遷人士和當地人士彼此間痕跡消沒於無形,這是因為政府實施了何種方法?(A)改土歸流(B)土
- 有一篇描述社會風氣的作品提到:「公主豪侈、驕縱者有之,專橫、淫蕩者有之,妒悍、殘暴者也有之,公主不修婦禮的情況不僅存在,而且並不少見,這在歷朝歷代中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它與北朝以降的『胡風』也
- 1931年,國民政府通過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其實質意義是 (A)保障人民的參政權利 (B)使政黨政治能有效運作 (C)為全面抗日做萬全準備 (D)穩固中國國民黨的一黨統治
- 北魏分裂為東西後,東魏勢力強大,因繼承北魏漢化以來的文化,而西魏地處荒僻的關隴,勢力弱,文化低。但發展到後來,繼承西魏的北周反而消滅繼承東魏的北齊,造成此結果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宇文泰
- 國史上有位君主,鑒於其國家「興自北土,雖富有四海,然文軌未一,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倍甚為難」,故假南征為名,進行遷都,此帝王應是指何人? (A)北魏孝文帝 (B)元世祖 (C)趙武
- 有一段時期,國民政府實行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其中的「安內」主要是指 (A)清剿中共 (B)北伐戰爭 (C)制定憲法 (D)對付滿洲國
- 史家評論道:這個朝代的帝王年壽都不長,以致皇家嫡傳世系屢次中斷,經常出現由宗藩入繼帝位,而引發太后臨朝、外戚主政的現象。這個朝代是指 (A)東漢 (B)唐代 (C)北宋 (D)清代
-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官員們大多安於逸樂,卻自鳴清高,甚至將「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視為一種最高的道德規範。下列哪一個時期最能反映這種「當官不處理公務,做事不用心負責」的風氣? (A
- 小丸子研究古代文學,見到「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一詩。請問:小丸子的解讀何者正確? (A)先秦時期,各地文化交流,四夷漸習華風 (B)漢代羈縻政策,胡人
內容推薦
- 1935年10月,約八萬名紅軍和三十五名婦女從江西出發,展開一段年餘的艱辛歷程。最後,不到一萬人隨著毛澤東到達長城南方的陝西。毛澤東的弟弟也死在這次征途中。此事件為 (A)寧漢分裂 (B)長征 (
- 有一篇論文指出:「國民黨改組前,組織鬆散;國民黨採取『容共』政策後,大批信仰共產主義的年輕精英在國民黨改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兩黨破裂後,這部分跨黨分子或遭逮捕、殺戮,或者轉為反抗國民黨的
- 老師分析這次事件的起因共有三點:一、暗殺宋教仁;二、大借款案;三、國民黨三都督免職案。請問這個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洪憲帝制 (C)張勳復辟 (D)督軍團叛變
- 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北京,其遺囑中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指 (A)袁世凱帝制自為,破壞體制 (B)共黨未滅,國家動盪不安 (C)軍閥割據未消除,中國仍無法統一 (D)護法屢
- 1923年起,國、共兩黨關係時有變化。下列有關國、共關係變化的順序何者正確? (A)聯俄容共→國共內戰→清黨→剿共→聯合抗日 (B)聯俄容共→聯合抗日→清黨→剿共→國共內戰 (C)聯俄容共→清黨
- 以下何者不是反對袁世凱帝制的力量之一? (A)籌安會的六君子 (B)護國軍 (C)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D)中華革命黨
- 歷史學者指出:「國民政府建國多年,實際上號令所及不過是沿海城市及其近郊腹地,並未真正統一。直至□□時有機會開發內地,民族才真正融鑄成一體。」文中□□是指 (A)北伐 (B)剿共 (C)對日抗戰
- (A).Yes, he is a nice man.(B)You usually cook on weekends.(C)The cook made a delicious breakfa
- 線索一:曾擔任中華民國副元首;線索二:曾代理中華民國總統職務;線索三:曾於國共內戰期間,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共產黨談判;線索四:與蔣中正不合。根據線索,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 (A)毛澤東(B)周恩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梁啟超針對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撰文嚴批。文章被日本得知後,日本報章痛斥梁啟超是親德派,是忘恩負義之徒。日本之所以攻擊梁啟超是親德派,是因為日本占走那個原為德國殖民地的中國
- 學者陳永發有如下論點:「中共在抗日戰爭中從事階級鬥爭,建立新的□□基層結構,再藉以更大規模地動員人力、物力和財力。……由於全新□□基層結構的締造,中共更可以在敵後地區……繼續擴大根據地。日軍投降
- I have a ____ hand. I can carry one of your bags.(A)hard (B)free(C)full (D)paper
- (A).I agree, don’t bully kids.(B)Yeah, people made fun of me.(C)Yes, I’m sometimes late to sch
- 唐賢龍曾在臺灣事變內幕記指出:「臺灣光復時大家都很歡喜,但接收後則大家都很失望,接收之官員貪污很多,臺胞都說『接收』為『劫收』。」相同情形也發生在當時的中國境內。請問上述事件最終導致何種結果?
- 民初流行一個俗諺:「偌大北洋一盤沙,北有奉系,中有直,更有長江皖,何況南方孫大帥。北京牆頭煙火冒,又是一個過路王,可憐百姓遭荼毒,呼天搶地告無門。」請問這是那一個時期的景象? (A)辛亥革命前
- 學者提及某個運動的幾個影響:一、全國學生勢力的大結合;二、反軍閥及反帝國主義的興起;三、社會各個階層的覺醒。這個運動最有可能是 (A)五四運動 (B)新生活運動 (C)大躍進 (D)文化大革命
- It’s convenient living in my ____ because we have many shops nearby.(A)neighborhood (B)cellp
- (A).You’re welcome! It’s easy with my new phone.(B)You’re welcome! I will send it right away!
- 這是蔣中正在1949年年底於黨內對當時外交局勢的談話:「自從抗戰後期以來,一般同志過分重視國際關係……尤其是對於□□,格外存有一種依賴的心理。」文中的□□應該填入 (A)蘇聯 (B)英國 (C)
- 這是民國初年一位政壇人士勸退某人的話:「近閱報悉撤銷承認帝制之令,而仍居總統之職,在執事之意,以為自是可敷衍了事。第在天下人視之,咸以為廉恥道喪,為自來中外歷史所無。」這個被勸退的人是 (A)孫
- 馬歇爾身負杜魯門交代的重任,前往中國調停國共問題,但最後卻以失敗告終。請問下列何者非馬歇爾調停失敗的原因? (A)中共認為馬歇爾偏袒國民黨,行事不公 (B)國民政府親英反美,意使調解不成 (C)
- ____ your dirty clothes now is easier than cleaning them later.(A) Washes (B)Washed(C) Wash
- iii. ShortConversations 簡短會話–5%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A)One
- 以下是某時期政府所頒布的指示:「不違背政府法令,不違背國家民族的利益」、「不做敵軍和漢奸的官兵,不替敵人和漢奸帶路」、「勸導國民降低生活水準,實行普遍的緊縮」、「肅清對國際上之依賴心、僥倖心,及
- 中日關係史上,日本曾宣稱某一次的交涉是「兵不血刃,獲得外交上的輝煌勝利」。請問這個交涉最有可能是 (A)一次大戰期間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B)甲午戰後取得臺、澎 (C)牡丹社事件後獲得大量賠償(D